爲什麼美國不進行土改,把土地分給農民,帶領窮人過上好日子呢?

這是一個八卦的問題,為了八卦得不太業務,打算從兩方面來扯一看

  1. 美國有沒有過土地財政這檔子事

  2. 美國有沒有過免費分地這檔子事

  1. 美國有沒有過土地財政這檔子事?答案是有的。

美國從建國至1862年近百年間,美國聯邦政府依靠也是“土地財政”。同土地私有化的舊大陸不同,殖民者幾乎無償地從原住民手中掠得大片土地。當時聯邦法律規定創始十三州的新拓展地和新加入州的境內土地,都由聯邦政府所有、管理和支配。公共土地收入和關稅,構成了聯邦收入的最主要部分。土地出售收入佔聯邦政府收入最高年份達到48%

對比中國土地財政,就可以想象當年美國的“土地財政”規模有多大。2012年,中國國稅收入11萬億,如果48%,就相當於5萬億,而2012年“土地財政”總收入只有不到2.7萬億。可見土地財政在美國建國的100年內,是多麼重要的一項收入。

為什麼美國不進行土改,把土地分給農民,帶領窮人過上好日子呢?

殖民地時間的美國

具體的,來看看:

  • 1784―1787年土地法令規定土地出售額為640英畝,每畝價1美元。

  • 1796年,國會通過《土地法》,該法規定:出賣土地的單位面積不得低於640英畝,價格不得低於每英畝2美元,而且實行公開拍賣,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 1800年,國會通過新法令,把拍賣的最小單位面積縮小到32英畝,並且實行賒買制在40天內先繳納總賣價的四分之一,在兩年內繳納第二個四分之一,在四年內繳齊,過期不完納者,土地予以沒收。

  • 1820年,國會通過另一新法令,取消了賒買制度,同時把公開拍賣的最小單位面積減至80英畝,把最低價格降到每英畝1.25美元。

  • 1832年,政府頒佈《分配與先買權法》,准許移民者購買(“為取得先買權而予先佔有”)160英畝的公有土地。

  • 1841年,國會制定了“先買權法案”,它規定:“佔地人”有權利按照最低價格優先購買自己開墾的土地,但不得超過160英畝。

從以上土地政策可知,出售土地、公開拍賣土地和分期交款賒買土地等,利於有錢人如商人、富裕農民和資產階級等購買土地,出價高者佔有土地的幾率大。而對於經濟能力有限的一般勞動人民,競價敵不過財力雄厚者,甚至有時財力不足以支付土地售額。這些以法律形式頒佈的土地政策,雖是勞動人民一步步鬥爭爭取的結果,但其最終仍益於富有者從政府手中買到國有土地,拓荒小農難以從中獲取便利,爭取到百十英畝土地,可以說,幾乎剝奪了下層勞動人民獲得政府公有土地的機會,解決不了他們對土地的需求。

幾百年前的美國與我們現在的房價暴漲導致的問題是一毛一樣哈,哈哈。

2.那美國有沒有過免費分土地給農民呢,答案也是有的。

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而關於土地分配與買賣進入了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

為什麼美國不進行土改,把土地分給農民,帶領窮人過上好日子呢?

南北戰爭

1862年5月,迫於戰爭形勢的需要,美國林肯政府頒佈《宅地法》,在過去的土地政策基礎上由量變實現了質變,滿足了普通民眾無償獲得土地的願望,促進了美國西部資本主義發展。該法令規定:

凡身為家長者,或年滿二十一歲併為合眾國公民者,或決定依照合眾國入籍法的規定填寫志願入籍聲明書,同時從沒有持械反抗過合眾國政府,支援或教唆合眾國政府的敵人者,應從1863年1月1日起有權登記四分之一平方英里或以下尚未分配給私人的公有土地。上述之人可提交一份優先購買的申請,申請之時即可以每英畝1.25美分或更低的價格優先購買土地,或應在測量之後,按照公有土地法定的再分割辦法登記坐落在一塊的八十英畝以下的此種尚未分配給私人佔有的共有土地,每英畝2.5美分。《宅地法》的頒佈,滿足了普通民眾無代價獲得土地的願望,對於爭取西部農民支持北部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宅地法》與過去的土地政策相比,是一個分水嶺,有質的差別。它摒棄了拍賣、出售和賒買制度,人人只需持10美元的手續費,就可以領取到政府免費贈予的土地。

為什麼美國不進行土改,把土地分給農民,帶領窮人過上好日子呢?

宅地法

但是:這麼美好的事情,卻也並沒有帶領黑人區的窮人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啊,為啥呢?

首先:窮人本來就沒錢啊,就算地是免費的,耕地,農具,建房七七八八的還是要錢的啊。

其次:這樣政策一出,土地的投機分子就來了。中國有美國一樣也有,人性趨利。所以沒錢的農民、黑人反而更成為了僱農。

最後:沒人佔領的地免費,有人佔領的地還是買賣的,所謂分城施策嘛。所以是多法案並行的,出了很多衝突和矛盾,比如沒人佔領的地,就會有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變成有人佔領了,比如修個鐵路,路邊的某些地段就不是沒有佔領了。還是人心趨利啊。

不過呢,從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宅地法》推動西部地區資本主義的發展。至少,土地得到開發,各種經濟建設也是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為什麼美國不進行土改,把土地分給農民,帶領窮人過上好日子呢?

我有一個夢想

總結一下,如果大家都有,和大家都沒有。其實是一樣。社會的進步始終要獎勵那些努力上進的人,哪怕是一些投機上進。而不是有了麵包,所有都發一樣數量一樣質量的麵包,就叫過上了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