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随着澳洲树皮画展览首次走出国门,走进中国北京,澳中两国古老的文化碰撞在了一起。

这并不是原住民与华人的第一次接触,事实上,从1818年第一位华人移民抵达澳洲以来,华人与原住民已经在澳洲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了200年。

虽然这段历史并没有太多记载,但时至今日,华人与原住民之间的交往仍很密切。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场名为“大师:澳洲树皮画艺术家”的展览正在举行,“好奇的”中国观众慕名前来,只为了感受澳洲古老原住民文化的魅力。

“这场展览是澳中文化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因为这是澳洲“国宝”树皮画的首次海外展出,而选择中国的背后,似乎有着很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澳洲驻华大使馆公使董正德说,这是两国古老文化的一次交流和碰撞。但事实上,这种“碰撞”在200年前就开始了。

当1818年第一位华人抵达澳洲大陆后,澳洲原住民与华人之间的交流也由此展开,虽然这段历史鲜为人知,但零散记载的历史和后人的回忆皆述说着,原住民与华人间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两个族群都曾经历过罪恶的殖民压迫,在压迫中,他们惺惺相惜,相互扶持,建立了更深入的联系。”这正是同时拥有华人和原住民两种血统的悉尼艺术家荣哲森(Jason Wing)祖辈的真实感受。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荣哲森的父亲祖籍中国广东,而母亲则来自现今Taree地区的Biripi原住民部落。

“我经常对人说,我是100%的华人,100%的原住民,也是100%的澳洲人。”

虽然大多数人听不懂他这句话的意思,但这并不影响荣哲森对自己的血统感到自豪。

荣哲森由祖父荣丹(Stan Wing)一手带大。

荣丹曾是澳洲陆军少校,父母均为中国移民,生活在悉尼Cabramatta地区,他就出生在那里,那时他的家中还贴着中国剪纸。

正是这种家族背景,荣哲森的艺术作品很多都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与原住民艺术,比如他的作品Aboriginal Born Chinese,展现的就是同时拥有原住民和华人血统澳洲人的生活。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虽然荣哲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原住民文化在澳洲历史上拥有密切的联系,但他也不无遗憾地说,这段历史少有记载,似乎被人遗忘了。

“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是被放逐和被妖魔化的文化在团结和胜利中幸存下来的故事,但却很少被人讲述”。

而在墨尔本澳华历史博物馆的副主席王兴乡(Mark Wang)看来,华人社会和原住民社会都被边缘化了,而这使得他们拥有了很多共同点。

在澳洲殖民时代,华人与原住民同处于被压迫的一方,在反抗殖民者的过程中,两个族群开始靠拢,而通婚则是拉近这两个群体关系最直接的一步。

“华人男性与其他族群通婚的情况很多,这就是澳洲原住民与华人之间联系的开始。” 王兴乡说。

荣哲森和王兴乡都认为,通婚是原住民和华人社会之间结成牢固文化纽带的伊始,而且他们都渴望今后的艺术作品和历史展览能够更多地呈现这种文化连接。

由于澳洲原住民与华人之间拥有漫长的通婚史,他们的后代从小就生活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这给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影响。

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方面,如果你来到北领地的一家原住民餐厅,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Joe Hill与Angie Perry-Mansell这对情侣在达尔文经营餐饮生意,他们一同创办了Dreamtime Bakehouse 与Grow Tours,这里供应的美食别具风味,而且与传统的原住民食物有些不同。

餐厅老板Hill拥有一张典型的原住民面孔,但当你亲口品尝他家餐厅的食物后,你的看法可能会有所动摇。

这里的食物味道很丰富,菜式很奇特,因为它们结合了原住民风味与中国风味,比任何一家同类餐厅都做得更巧妙。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其实,Hill是澳洲原住民与华人的后裔,他的祖先在澳洲殖民时期曾遭到殖民者的压迫。

而正是这种遭遇,让他的祖先走到了一起。

Hill的原住民祖先和华人祖先在一次聚会中相遇,而后顺利结为连理。

“我的父亲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达尔文,他告诉我,很多原住民家庭在人口普查时隐瞒他们的起源。”

Hill说,当时澳洲正处在同化政策的高潮,这一政策根据皮肤颜色将人口归类。

“如果你的母亲是白人,父亲是原住民,你就会被归类为混血儿。

那个时代的做法是把这些孩子(从他们的原生家庭)带离,对他们进行‘白人化’”。

这些被带离的孩子就是“被偷走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他们被寄养在白人家庭,被禁止说母语,被迫以英国人的名字命名,被以各种方式淡化他们的传统。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与Hill一样,Perry-Mansell也是“被偷走的一代”的后代。

在Perry-Mansell看来,压迫能磨炼人的意志,让人变得更加智慧,适应能力变得更强。

“你会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几代人都是如此。那些同时拥有原住民与华人血统的人,他们会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尽其所能,通过竞争,不断进步”。

早期,由于共同遭受“不友好政策”的压迫,原住民社区对华人移民敞开了怀抱,华人带来了他们的园艺技能,并乐于与原住民分享。

而原住民则是技艺高超的猎人,这两种文化的交集如今都可以在Hill制作的美食中找到痕迹。

Hill 提到,他是吃着中国风味的食物长大的。

“我们会吃大米,也经常吃当地的新鲜蔬菜。”

同时,他也传承着祖辈的生活方式,“我的菜单上有新鲜的澳洲肺鱼,我会亲自出去钓鱼,将螃蟹放进冰箱冷冻起来,还经常到海边捡贝类以及找蜗牛,然后回家烧烤。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Hill还表示,他经常隔一段时间就去打一次猎,然后吃掉猎物。

“这是我父亲教给我的,我很高兴能够坚持下来。他曾是‘被偷走的一代’,他们需要完成任务才会得到食物,经常吃不饱。所以他们常会与原住民老人一起出去打猎,一起坐在篝火旁吃野味”。

在Hill准备的菜单里,不少蔬菜与调料都能让人联想到中餐,

“很多都是用生姜、大蒜和亚洲调味料烹制的”。当然,还有炖白菜,这是Hill与家人进行烹饪比赛的主打项目。“

这样的比赛已经历了几代人,几乎每个家庭成员都吃过这道菜,我们都对自己的烹饪风格充满了自信。

每次家庭团聚,我们都会进行一次炖白菜比赛。”Hill说道。

正如荣哲森所说,有关华人与原住民文化融合的记载并不完备,但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澳洲历史是由欧洲人记录的,而他们对华人与原住民之间的关系并不感兴趣。

不过,即使没有书面记载,食物也能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食物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族群的过去,” Perry-Mansell说,“食物的变化隐藏着一段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被偷走的一代’以及华人和原住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拥有华人与原住民血统的后裔延续着他们祖辈的故事,

但如今,人们不难看到,很多没有这种“混血”背景的华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这份特殊的缘分。

被誉为“绘画澳洲原住民第一人”的澳洲华裔艺术家周小平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周小平在一次环澳旅行中,邂逅了澳洲的原住民,并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1988年,我在澳洲中部爱丽丝泉见到原住民的时候,他们看见我都觉得很奇怪,因为当时没有华人去他们那里,只有少数的几个日本人去过,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交往。”周小平说,

相互信任和尊重是他和原住民的相处之道。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周小平被原住民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仰所吸引。

在他们身上,周小平看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让他的环澳之旅逐渐变成了探寻原住民之旅。

“当我知道北部有更多的原住民时,我又去了北部。在那里我看到了不同部落的原住民,我跟着他们,观察他们,这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发生了。”

在随后将近30年的岁月中,对原住民的“一见钟情”成为周小平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多年来,他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几乎都在澳洲中西部的荒漠、北部原始丛林与原住民社区,他将原住民的艺术符号融进了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独树一帜。

在澳洲,像周小平这样深入原住民腹地进行研究的华人艺术家,只有他一个。

而且,像他这样以原住民文化为主题进行大批量创作的艺术家,在澳洲艺术史里也是很少见的。

在进行原住民主题作品创作时,周小平也会坚持融合中国画的技巧。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中国绘画中有那么多精髓,不应该放弃、丢弃。

我认为我和别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我在吸收原住民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还使用和运用着中国的绘画技巧。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结合。我也在这条融合、创新的道路上一直努力着。”周小平说。

与此同时,澳洲原住民年轻人也被中国文化,特别是中文所吸引,比如来自悉尼的Clark Donovan。

在过去三年里,Donovan一直在学习普通话。

他在悉尼科技大学(UTS)攻读法学课程,同时修读普通话文凭。

至于学习普通话的原因,用Donovan的话说,是因为他在大学里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我们经常一起去中餐馆,听他们(中国朋友)说普通话,服务员会给他们端上分量更大的食物,于是我也决定学普通话。” Donovan开玩笑说。

点开华人的朋友圈,澳洲原住民一直都在!

大学期间,Donovan有机会到国际律师事务所Dentons实习。

在那里,他第一次真正尝到了会说普通话的甜头,因为这家律师事务所的大部分业务都来自中国。

由于会说一些普通话,他可以与中国客户直接沟通,让他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

Donovan学习普通话的热情还带动了其他人,包括他的好朋友Jenixon Lin。

“当我遇到Donovan时,他就已经开始学普通话了,” Lin说,“我小时候曾学过普通话,但后来全忘了。”所以当得知Donovan在学普通话时,他很震惊,于是便决定跟着Donovan去上中文课,两人一起学说普通话。

谈到未来的打算,Donovan说,自己有意去中国创业,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

目前中国是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据统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有超过1亿人正在学习中文。

“我认为未来澳中两国间的交流会更加频繁,” Donovan说,“所以,有什么能比学习对方的语言更能促进这种交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