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移民美國的中國人後來都後悔了嗎?

小也mikeyo


在哪裡都是活,靠自己雙手勞動生活越來越好,沒什麼後悔的。中國不是地獄,美國也不是天堂。當然內心總希望祖國越來越民主富強。

採訪的都是紐約地區有穩定工作的移民人群,儘管數量多,但只具有東西海岸或大城市的一定代表性。這些人往往由於生活的繁忙而忘卻勞累和委屈,向著移民夢矢志不渝,否則辛苦的付出完全白費。現在也有很多通過結婚或其他途徑進入美國不太發達地區的新來者,他們沒有緊張忙碌的生活狀態,而周遭遠不如發達地區的燈紅酒綠,也讓他們失去很多娛樂消遣。這些人我認為才是更容易後悔的,"好山好水好無聊"就是重要原因。能否享受平靜而寂寞的生活,自己挖掘出不同於國內生活方式的寶藏,便是不後悔的關鍵。

可能很多人感覺美國的基礎建設很落後,這點是肯定的,美國很多的建築物都是一兩百年前建的啦,能和中國這幾年建的比嗎?這裡好的是人的平均質素,法律的公平,頂級的教育,完善的退休保障。

就比如美國的房子都不安裝防盜網。很奇怪,在一個槍支氾濫的國家本應該是最沒安全感的,但沒有人擔心盜賊隨時闖進家來,而在我們國家有時連買菜刀都要憑身份證的,國人竟然感覺不安全,家家戶戶都要裝防盜門防盜網,到底哪裡更加不安全呢。

這個月正好是我來美國的第8年,我是嫁過來的,老公是美國人。我的英語沒有什麼問題,目前有工作,在單位和美國同事們相處的很融洽。雖然美國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會繼續加油!


加拿大家園


有個基本邏輯你考慮一下,從綠卡開始到拿到美國國籍最少需要5年,這5年你是必須大部分時間居住在美國,但還是中國護照,5年之內後悔都可以直接放棄綠卡回國,完全不影響國內身份。還是擔心後悔,那麼就一直拿綠卡,保留中國籍,後悔隨時回去。


知行問道


後悔不後悔跟個體的境遇有關,我們無法整體去評價,也不可能加個“都”字。講兩個真實的故事吧,是我認識的人,而且在公開媒體上出現過。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媽同學的弟弟,叫孫繼業。他的父親當年撮合了我爸媽的婚姻,所以兩家人關係特親,經常走動。孫大哥高個子大長腿,長髮飄飄很帥氣,學的是打擊樂,典型的八十年代文藝青年。記得我初中的時候有次去他們家吃飯,他隆重推出當時的女友。女生嬌小的個頭,秀氣的模樣,也是學音樂的,同時還喜歡寫作,剛出版了一部中文翻譯的《邁克爾傑克遜自傳》,還送了我一本簽名版,到現在我還留著呢。


過了兩年,聽說孫大哥跑去美國了,是追隨那個女生去的,人家拿了獎學金去留學,他為了愛情後來申請了個半額獎學金也跑去了,在大學裡繼續學打擊樂,另外靠在餐館裡打工維持生活。據同期的留學生回憶,孫大哥的人緣很好,被當地留學生親切的稱為“猴哥”。第二年,那個女生跟別人跑了,孫大哥受了很大的打擊,學業也沒繼續下去,又換了其它餐館打工。再後來他遇到了一個臺灣的女子,比他大14歲,還有兩個孩子,兩個人在一起了。因為女子有美國公民身份,孫大哥才得以繼續留在了美國,但我相信他不是隻為了這個跟她結婚的,因為兩人後來共同打拼了七年,終於在匹茲堡開了屬於自己的餐館,眼見著美國夢一步步的成真了。


可惜一切都停留在了2000年4月28日。匹茲堡當地一個失業的白人律師帶著種族仇恨,拿著槍四處尋找發洩的對象。據說孫大哥那天原本在外面聚會,中途要回店裡結一下賬,結果不幸撞上了此人。人家朝他臉上直接就來了一槍,當場身亡,那年他才34歲。消息傳回國內,他的老父母老淚縱橫,他的姐姐強忍著悲痛負責在中美兩地來回跑處理後事,一個原本美滿的大家庭開始四分五裂。後來他姐為了長年跟蹤官司(過了10年這兇手還沒得到應有的懲罰),同時爭取弟弟留下的遺產,選擇了也留在美國,為此自己也離了婚。孫家老兩口在國內獨自居住,為了派遣寂寞也為了貼補家用,年紀一大把了還要在家給幾個孩子補習。我爸媽逢年過節常去看望倆老人,算是替子女盡一點微薄的孝心。去年孫老頭終於從多年的老年痴呆和臥床不起中解脫出來,告別了人世。我想他在天上遇到孫大哥的時候,一定會問他當年後悔去美國嗎?


另一個故事主人公是我同學,當年從浙大一起去新加坡留學的,很巧他也姓孫,這裡為保護隱私就叫他孫同學吧。孫同學個子也高高的,面相斯文,說話聲音不大,笑起來挺靦腆,是個典型的理工男。他在完成新加坡的學業後,在新加坡當工程師併入了籍,之後與太太轉去了美國居住。2014年他和太太離婚,但為了8歲的孩子一年後又復婚,貌似生活又能走上正軌了。


可是破鏡終難重圓,在離婚期間,他太太在一個54歲的劉姓牙醫的診所打工並據說日久生情好在了一起。這本來不算什麼原則問題,但即使在復婚後,他太太還是跟劉老牙醫保持關係,這點孫同學覺察到了並請私人偵探取得了證據。這時候孫同學被憤怒和嫉妒衝昏了頭,沒有訴諸法律而是選擇了自己解決問題。在2015年7月18日中午,在一個停車場,他開著車撞向了剛下車的劉姓牙醫,然後拿出一把刀連砍17刀,導致對方當場斃命。而目擊者正是當時與劉同坐一車的他老婆!


孫同學不出意外的被警方逮捕,因為手段殘忍,且預先準備了刀具,被控蓄意謀殺和用致命武器攻擊他人,如果罪名成立可能會面臨死刑或終身監禁。好在他妻子事後有所悔過願意為他求情,外加劉姓牙醫原本聲譽不好,引發婚外出軌導致的情殺事件,再加上華人社團包括同學們都籌錢幫他聘請好的律師,聽說有望以較輕的罪名被起訴,如果主動認罪的話可以面臨一定的減刑。


可惜了孫同學從那時候起就一直待在了鐵籠裡,我們有幾個在美國的同學還時不時去探望他,給他捎上同學們的慰問和鼓勵。他則在獄中反思和思考人生,有些感悟寫在紙上帶出來發給大家,看完我們都是唏噓不已。試問有機會重來,他還會像當時那麼衝動嗎?或者說他會後悔當年離開安逸平穩的新加坡小島,到美國去定居嗎?


江南漁夫


在這也許用得上這樣一句話:放棄國內已有的基礎移民美國,將來也許會後悔的;但是如果現在放棄這個機會,你也許馬上就要後悔了。

對美國生活最不習慣的人,大多是剛來半年一年的人。往往因為他們發現美國的情況與他們預期相差太大。但從大多人情況來看,只要這段時間堅持住,隨後幾乎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在美國社會中的位置:能力、努力和運氣,決定了一個新移民想走多遠和能走多遠。

相對而言,移民美國是比較不容易後悔的,因為這裡流動性大,坐著不舒服就躺下;站著累了就坐會兒。這個工作太累了就換另一個;這個掙錢多但環境不好就換一個;這個老闆雖兇但投酬好就暫且做下去。

幾年下來,各人就都落實在符合各自口味心意的位置上了。

新移民得以在美國自由選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即得益於美國的自由制度,更多是因為美國社會追求多元化,普遍尊重個人選擇和隱私。

在美國,追求子女讀名校、出門開豪車、身背名牌包都大有人在,但那一點不礙旁人無所事事,打一份平凡的工,每個週末招一批狐朋狗友後園燒烤玩耍;還有那鄰居老外,年紀輕輕就半年做工半年旅遊,活得有滋有味。

各家不管他家事,各人覺得自己活得開心就好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實在比較容易滿足,不太容易後悔。

我們早年移民美國的華人聚會,常會聊起如果我們當年留在老家京滬廣深大城市,我們的資產應該與我們現在在美國的差不多。如果再好一點在京滬等地有二三處房產,那總資產一定超過我們現在所有。但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生活要比留在老家少些焦燥憂慮。這也許是不那麼後悔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