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器重的先鋒大將,洪武一朝尊寵至極,但他卻敢穿龍袍招搖

自秦末以來,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百起較大的農民起義。他們當中亦有佼佼者稱帝一方,但大多數都是短期內或區域性的政權。當然,想到此,一個割據名人就會首先映入腦海——蜀漢開國皇帝劉備。雖然這些割據者暫時叱吒風雲,但是真正成功完成統一的只有布衣劉邦和遊僧朱元璋。拋開二者所處的時代環境與運氣,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對人才的挖掘和使用,這也無疑是他們成功的最大法寶。

朱元璋最器重的先鋒大將,洪武一朝尊寵至極,但他卻敢穿龍袍招搖

劉邦有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無獨有偶,一千多年後,距離劉邦祖籍沛縣(徐州豐縣)200多公里外的濠州鍾離(安徽鳳陽),一個叫朱元璋的遊僧也走了劉邦一樣的歷程。

朱元璋最器重的先鋒大將,洪武一朝尊寵至極,但他卻敢穿龍袍招搖

縱觀朱元璋長達十五年的建國曆程,他求才,重才,亦能識才。無論文人抑或武士,多是用其所長,各得其所。武將常遇春就是其中的一員。早年,常遇春因飢餓從盜,聽聞朱元璋志向遠大,且即將渡江攻南京,遂投奔朱元璋。開始,朱元璋瞧不起常遇春,故意問他:“汝特飢來就食耳?”(你是餓壞了才來投我的吧?)但是常遇春卻用後來的實際行動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無論破陳友諒,還是攻張士誠,大軍陣前都會閃爍著常遇春的身影。到了後來,常遇春赫然位居諸將前列,史載“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雖然戰功赫赫的常遇春是朱元璋的主力王牌,但是朱元璋卻很清楚常遇春的缺點和優點:“性稍好殺而淫”,“身為大將,顧好與小校角力”;“遇春剽疾敢深入”,“雖不習書史,用兵輒與古合“,“當百萬之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總之一句話概括:常遇春只是個將才,不能為帥。所以,常遇春在明史裡通常是作為大將軍徐達的副手出場,是“將十萬眾,橫行天下”的先鋒官。

朱元璋最器重的先鋒大將,洪武一朝尊寵至極,但他卻敢穿龍袍招搖

明軍攻佔元大都後,元朝殘餘對新政權的威脅並未消除,但是後來明朝還是將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肯定的說,明朝的軍事力量能夠遠達北部,出力最大者應該首推徐達,常遇春。但徐達作為主帥,他的本職工作是端坐帳中運籌帷幄。所以,當明軍遭遇難纏之敵,軍中率先出戰的就是先鋒大將常遇春。自統軍上陣以來,常遇春未嘗敗北,軍中士卒或驕悍,或暴虐,不一不聽從其約束,因此常遇春經常自誇己能將兵十萬,橫行天下,故軍中稱其為”常十萬“。

朱元璋最器重的先鋒大將,洪武一朝尊寵至極,但他卻敢穿龍袍招搖

徐達劇照

公元1368年2月,明朝北伐大軍溯運河西進攻打河南洛陽,元軍五萬精銳佈陣於洛水之北。常遇春單人獨騎率先衝陣,敵軍遣銳卒二十餘騎合圍攢刺,遇春發箭斃其前鋒,大呼馳入敵陣,其麾下勇士次第灌入,元軍大亂,被明軍追亡逐北砍殺五十餘里。河南洛陽至潼關之敵聞元軍敗績,無人敢當明軍兵鋒,遂次第迎降。取得大都後,徐達隨即發兵攻打王保保。慶陽之戰,徐達見王保保軍陣浩大,問計常遇春,常遇春獻策曰,

”我騎兵雖集,而步兵未至,驟與之戰,必多殺傷。莫若遣精騎夜劫敵營,可以得志。“一番苦戰,王保保被髮跣足,騎無鞍馬,連夜逃遁。

朱元璋最器重的先鋒大將,洪武一朝尊寵至極,但他卻敢穿龍袍招搖

但是,作為朱元璋手中的一把尖刀,常遇春卻去世的太早。相傳常遇春北伐元軍回師途中經過柳河川,得”卸甲風“而暴卒軍中,時年39歲。臨死前,常遇春留下遺言:“恨不能再報效太祖。”消息傳來,朱元璋哀痛不已,親手執筆寫下悼詩,“

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為彰顯常遇春攻破開平的奇功,朱元璋追封其為開平王鄂國公,並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