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營口蓋州之(三)豐饒渤海見證古城輝煌

大清河流淌到遼東灣,遼東灣便與古城蓋州有著了不可分割的聯繫了。

遼東灣位於渤海東北部,西起遼西六股河口,東到遼東半島西側的長興島。有遼河、大淩河、小淩河等注入。蓋州人稱之為“西海”,或者稱為“蓋州灣”、“蓋平灣”。元末明初時,因河流蜿蜒入海,又稱之為“蓋州套”。套,是河邊的稱謂,人們喜歡把廣闊的河灘叫作“河套”,這名字讓人感到好生親切。

遼東灣灣頂與遼河下游平原相連,水下地形平緩。“西海”水下地形較陡,灣中央地勢卻很平坦。灣西部從大淩河口、遼河口折向復州灣外,是古遼河的河谷,谷底相對淺,含鹽度低,是中國邊海水溫最低、冰情最重之處。每年春季融冰,這裡成為低溫的中心。而“西海”灘塗寬廣,除捕撈水產品外,收蘆葦、製鹽是不錯的選擇。

古城營口蓋州之(三)豐饒渤海見證古城輝煌

古城營口蓋州之(三)豐饒渤海見證古城輝煌

古城營口蓋州之(三)豐饒渤海見證古城輝煌

因為“西海”臨縣境,蓋州人將“西海”引為驕傲。《縣誌》說:“蓋平全境西面瀕海,自與營縣分界之海岸,迤南經過蓋平灣之連雲島、西河口、西套、鮁魚圈、兔兒島,以至熊嶽河入海之口岸,均屬本縣流域。每年竹筏、木船出入往來,漁業甚盛。且沿岸鹽灘所在,多有山海,漁鹽悉備,亦富庶之區也”。“西海”過去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遼東灣的五大漁場有兩個漁場會使漁民感覺到了近在家門的方便,所以,“西海”是蓋州先民心目中的“福海”。遼東灣又連接了整個中國漫長的海岸線,把蓋州與其他地方的聯繫期冀變成了可能。海運能通過南來北往的交換獲得一些收益。“西海”,一頭連接著內地,另一頭連著天涯。使遠在天涯的物產運聚於此,又運至到另一處地方。

古城營口蓋州之(三)豐饒渤海見證古城輝煌

古神話說有位女神曾三次目睹到東海變成桑田。事實上,歷史上的遼東灣也多次發生海陸變遷,它也要受到地殼運動的波及。在望兒山體的南側,還留有著海蠣子的化石附著,山下耕地地表下一米,還留有著海沙層,海沙層的下邊竟然還有距今2 000多年前的漢代農業耕作層,在那裡還偷偷地詮釋著“滄海桑田”的奇觀。“西海”沿岸那些海侵變化距今是很遙遠的事情,人類在此生存之後,海岸線變化雖也發生,只是身在其境,感覺不明顯、不突出而已。與海相伴隨的海岸線經受“海侵”是正常的。孤島變成半島,低地變成沼澤,平原變成沙丘這都是大自然的傑作,地球本身始終就處於在不斷髮展的變化之中。遼東灣平和的時候宛如處子,碧波微動,海面萬點餘暉閃耀。落日映照著拍打上岸的潮水,把一堆堆一串串的“珍珠”留在沙灘。西海的傍晚,晚霞不捨地劃過天際,亙古遺留的海礁砬子深沉而挺拔矗立在海岸。海雲之間,會有條條金箭時而穿透雲層鋪向大海,為返航的漁船引領著風帆,那情景彷彿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金紅、蔚藍。而當西海肆虐的時候,猛似暴漢,狂風撼天,巨浪排空。海水會把一切能夠夠得到的都捲進海底,吞噬之後又全部吐給岸邊。

古城營口蓋州之(三)豐饒渤海見證古城輝煌

遼東灣和千山餘脈以及水系,衝擊出沿海岸線東側的一小條平原,很有些微不足道。這是山與海的默契,是山與海的饋贈,是山與海的屏障,是山與海的溝通。平原地帶富庶,土地肥沃,溫度、溼度和氣候宜人。那山、那水以及那田地,養育了蓋州先民,蓋州古城得以形成。古蓋州那輝煌繁榮的漢代文化就是在這一區域孕育形成的,元、明、清時期的經濟繁榮無不得益於這塊大自然賜予的山水相連的地方。

古城營口蓋州之(三)豐饒渤海見證古城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