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平台如何解決建築行業資金上的一些問題

建築施工企業本身資金有限,很多投資如設備等投資,雖然屬於一次性投資,但是其金額大,中小型企業仍無法負擔。 目前我國建築施工企業的主要有以下5種融資方式 :

(一)工程項目融資 :這其中的融資過程就是通過分包發包中的資金抵押來實現的,這也是有效解決資金短缺的有效辦法。

(二)商業銀行貸款 :施工企業可通過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的方式實現融資,對於中型或小型企業來說這種途徑較難實現。

(三)民間借貸 :民間的借貸其利率通常遠比其它方式高,一旦民間借貸佔企業融資的比率較高,那麼將為企業帶來嚴重負擔。

(四)租賃融資 :施工企業需要使用大量資金來購入施工機械和設備,這種形式也就可一定程度減少成本。

(五)網貸平臺:這種融資模式利率非常的高、風險高。

中小施工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

比如說目前銀行往往對於中小施工企業缺少信任,這也造成了銀行不願貸款的窘境。商業銀行貸款需要經過嚴格而複雜的審查,建築施工企業往往要準備及等待較長時間,貸款不容易成功。在貸款之前,銀行先要對企業的規模、信用等情況進行嚴格調查。所以說,通常只有大型企業較易實現銀行貸款,而中、小型建築企業不具備銀行要求的實力,或信譽及信用記錄不良,商業銀行貸款變得異常艱難;

再來說說民間借貸的利率高出銀行多倍, 融資成本高昂。很多小型建築企業因民間借貸比例過高,往往顯得入不敷出,企業財務負擔較重。若不能及時盈利歸還資金,借貸利息將不斷累積至企業無法負擔,最終走向資金鍊惡性循環的軌道。

信息化時代到來,唯有藉助互聯網,藉助平臺的力量,才能解決行業痛點。築庫科技金融供應鏈平臺以施工企業的核心問題而出發,引入金融機構、保理單位等,從根本上解決施工企業貸款難、資金不足等問題,保證施工企業正常開始施工,引入金融機構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在提供資金前金融機構需要築庫保理機構提供項目施工方需要的資金量、資金用途、借貸週期、還款來源等信息,最後由項目建設方、項目施工方、金融機構、築庫保理簽訂4四方協議,由項目施工方在授信銀行開設4方共同監管的雲賬戶。

當施工方根據施工需求提出材料購買、設備租賃、勞務工資發放等借款申請的時候,由施工方的供應商提交借款明細清單給區域供應鏈集採平臺或者平臺直接採購,根據4方協議,區域供應鏈集採平臺打款給供應商,完成資金借款和材料採購。項目施工方在建設單位的未來工程應收款用於歸還借款,銀行從項目施工方監管雲賬戶自動扣除本息,完成施工方還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