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養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關於底質,您真的吃透了嗎?

對於池塘底質的一點分析和見解

不知不覺,從事養殖行業也都都11個年頭了,這麼多年下來對養殖的認識也一步步的加深了,不在像以前一樣,做一個救火員東邊有事救東邊,西邊有火救西邊,這樣匆匆忙忙的雖然感覺生活的很充實,但是自己很累,養殖也變得越發的困難,我們能解決很多問題是沒錯,但是我們不能解決每一個問題,每一次的養殖失敗都給了我很大的打擊。

下面我分析一下我個人對養殖的一點小的見解,可能不太成熟,但是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影響養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關於底質,您真的吃透了嗎?

◎ 不管是養蝦也好,還是養蟹也罷,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底質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水質不主要,而是覺得很多人對於底質雖然看重,但是苦於沒有好的方法來解決底質的問題。其實就底質而言,不管是能排汙的高位池也好,還是不能排汙的土池也好,這些營養物質都不會消散的,就好像茶水一樣,當茶葉在裡面發揮了作用以後,你即使把茶葉撈出去,水也是會有顏色有味道的。池塘的這些殘餌和糞便會形成小塊的有機物懸浮在水中,導致水的顏色從視覺效果上看,加深了好多,水體變得粘稠,有油膜。

◎ 底質為何能夠對水體有這麼大的影響呢?

底質在整個環境中存在的意義在於交流,這個交流表現在“獲得”和“流失”,獲得主要是來源於水體和外界,我們投餵的餌料,藥物都會經過沉澱到達底部,蝦蟹的餌料和糞便以及水中的藻類及菌類的死亡都會沉積到底部,底部通過自身的菌群來對這些東西進行分解,只是這種分解是有限度的,底層的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數量是由底氧決定的,一旦底層溶氧不足,有害菌佔上風,那麼分解就不徹底,大分子的有機物就不能被徹底分解,大量的有機質就會在水中懸浮,惡化水質。

◎ 底質改良後效果特別明顯是好是壞呢?

不要奢望一次性改善池塘的惡劣狀況!不要奢望一次性改善池塘的惡劣狀況!不要奢望一次性改善池塘的惡劣狀況!(重要的事情要連說三遍!)池塘中的每一種平衡模式,都是不容易打破的,水體越大,這種平衡越難打破,不管是好的也好,壞的也罷,都是一樣的,同時,打破這種平衡是要付出代價的,很多人都覺得我只要改底了,池塘就應該發生變化,這點從理論上來說是對的,但是經過實踐來看,發生變化是對的,但是不會太過明顯和劇烈。

如果池塘經過一次改底,就能發生很大的變化,這說明池塘的整個系統是極其脆弱的,平衡及其不穩定,一旦遇到惡劣的天氣等狀況,池塘就會發生很大變化,這對水產動物來說是極其強烈的應激,所以儘量減少此類事情的發生。

◎ 底質改良方法推薦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看:我改良底質的方法一般都不會隨便使用一種底改就覺得解決問題了,不管是蝦也好,蟹也罷,我都是推崇從前期就開始進行底質改良的,我都是以配多種底改相互配合的,比如水質開始變得老化,水體返肥,我會先使用衛底進行全池幹撒(在黑泥多的地方重點潑灑),5小時以後再幹撒FS底改菌,將池塘的有機物再氧化後分解成更小的可重複吸收的一樣物質。而一般池塘中開始出現細菌性疾病的時候,我會先使用衛底進行改底,再使用底居速解安(或偷死康)進行底層殺菌解毒,因為底層的有害菌過多的時候,不可能一次性徹底殺菌,要通過多次殺菌解毒的方式來進行改良。如果水體富營養化,藻類過度繁殖,有油膜的時候,我會先用整底將底層的髒東西進行剝離,然後跟FS底改菌進行底層改良,不同的狀況,用不同的改良方式,持久而又有效,解決問題更為徹底。

◎ 為何底質出現問題,蝦蟹容易發病呢?

這其實和蝦蟹的進食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蝦蟹都是底棲動物,它們都是在淤泥之上吃食的,而有害菌也在這個地方生長,所以很多時候都是連有害菌和料一起攝入的,這才導致蝦蟹特別容易發病。

池塘底質是水產養殖成功的晴雨表

池塘是養殖水產動物的場所,在這個場所中為了能保證水產動物有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環境,保持環境的穩定和潔淨是必然的。否則會引起水產動物的生存和生長。大環境之中尤其是池塘底質的養護和清潔至關重要。

1、如何判斷池塘底質已經惡化

①底泥發黑、發臭。

②開增氧機時,聞到異味(有藻類死亡的腥臭,有底層有機物發酵出來的腐臭)

③池角泡沫發黃、池水分層及水色不一致

影響養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關於底質,您真的吃透了嗎?

④在陽光、溫度的作用下池底有氣泡冒出

⑤檢測指標後發現亞硝酸鹽嚴重超標

⑥用弧菌培養皿培養和分離細菌發現弧菌數量很多

2、在整個養殖週期中我們如何來養護底質

①放苗前對底質的處理:

放苗前一定要充分對塘底進行有效的清淤、排汙、暴曬,乾塘的時間一定要充分,在光照條件下起碼暴曬20天以上。曬塘後有條件的儘量翻耕。放苗前半個月左右,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除塘中病原體,中和池土酸性,釋放淤泥中的肥分,改良土壤,施加鈣肥。

雙重治理降亞鹽,讓水質重回清澈。

②中後期的底質改良是最重要的環節

對蝦養殖中後期隨著飼料量的增加,本來運轉的塘底負荷更大,一些來不及轉化的有機物、死藻、動物屍體等在無氧狀態下發酵,嚴重的會發出難聞的氣味。需要人為做好改底工作,保證養殖安全。

a、增加水體的流動性,尤其是增加塘底的溶氧量,加強塘底有機物的有氧轉化。增氧是底質改良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底部增氧能有效分解沉積的殘餌、排洩物、蛻殼、淤泥和藻類等有害物質,改善底質,激活底泥生態功能。

b、通過化學、物理、生物改底的方法來改良底質,定期使用。改底的種類最好穿插使用。也要根據水體底質的需要來判斷使用改底產品的種類和劑量。為達到更好的效果,要對池塘底質進行全方位的判斷,從而確定使用那種改底產品來達到用藥效果。

實際生產中根據養殖不同階段採取不同措施進行改底,使底質儘量少的受到破壞,維持好的底質狀態,從而保證養殖效果。改底防重於治,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