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氨氮偏高時,是降氨還是降鹼,你怎麼看?

水体氨氮偏高时,是降氨还是降碱,你怎么看?

幫邦小魚兒

拉您進養殖交流群

氨氮偏高 須分清分子態還是離子態

一般氨氮偏高,在養殖戶養殖過程中,常使用的方案就是使用降解氨氮的藥物(普遍為氧化劑或者底改類產品),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實際上,氨氮在水體檢測的時候,我們用普通的試劑盒檢測的為總氨量,也就是說,是離子態氨氮和分子態氨的總量。藻類繁殖首先吸收的就是離子態氨氮,也就是說,高劑量的氨氮,有可能就是藻類繁殖最豐盛的營養源。

氨氮的危害關鍵取決於水體pH變化,當水體偏鹼的時候,幾乎全部為分子態氨氮,是有毒性的,魚會產生浮頭、不跟增氧機的現象,實際上是一種潛在的中毒症狀;當水體偏酸的時候,幾乎全部是沒有毒性的離子態氨氮,所以,不是所有的氨氮都都對於魚類有害,也並不是只要氨氮高就一定是危險的水質。

水質分析盒檢測得出水體氨氮偏高,說明了水體的營養物質豐盛,也就是水體本不缺乏氮肥。但是,很多魚塘表現出來的就是底肥很好,但是,表層肥不起來,也就是藻類並不是很好。

豬糞塘、鴨糞塘,測出來的氨氮明顯偏高,但是水質卻偏瘦,主要問題的關鍵是,藻類繁殖不僅需要氮肥,還需要磷肥與鉀肥,達到一定的比例,才可以被吸收利用,否則,只能逐漸沉積。其危害表現為氨氮偏高,一旦水體鹼性偏高,就會導致有毒性的分子氨氮對於魚類造成危害,這就是其中的利害關係。

所以,我們近階段依舊提出降鹼不降氨的說法。當水質檢測氨氮偏高時候,首先檢測水體酸鹼度,如果水體偏酸,可以用磷酸二氫鉀(不要使用磷酸鈣,容易板結塘底)加EM菌加芽孢菌先後潑灑,幾天後可以很快將氨氮吸收降解;

如果檢測水體偏鹼,首先使用有機酸解毒劑,全池解毒,降低酸鹼度,之後用磷酸二氫鉀加EM菌加芽孢菌先後潑灑,幾天後同樣可以很快將氨氮吸收降解。

在氨氮偏高的時候,很多人喜歡使用各種氧化劑,實際上這種方案只適用於平時預防,避免各種有機質沉積,有很大的幫助。當前水體環境往往是超負荷的,整個水體環境基本上是還原性的,也就是說,投入再多的氧化劑,也無法改變強大的還原體系,只能緩解水體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確保魚體活動正常。

氨氮偏高水體危害嚴重需更加高度重視

水產養殖水質優劣程度的衡量只能以離子態銨(NH﹢4--N)和非離子態氨(NH3--N)兩種形態來判定。例如在酸性水體,離子態銨(NH﹢4--N)受高溫高壓的影響轉化成亞硝酸氮(NO2¯-N),這會降低水生動物血液的輸氧功能,使水生動物機體代謝功能下降。

另外不帶電非離子態氨(NH3--N)與水產動物機體組織親和力特別強,可破壞上皮組織結構,使機體腫脹,細胞壞死,血淋巴流失,氨還會刺激胃腸整個消化系統的粘液細胞,使之分泌大量的粘液,造成消化不良,容易引起厭氧菌感染而患痢疾腸炎病,(這時飼料大量添加黃連素原粉2g/Kg飼料)。

離子態銨(NH4--N)會抑制體內鈉離子的運輸,阻止排洩物(NH3)的排洩,引起機體滲透壓失調,降低血液輸氧功能而逃死。總之,只要養殖池塘存在氨氮偏高水體必然存在對水生動物毒性很大氮化合物,它們不僅能影響水產動物免疫系統,還會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求氨氮總量不超0.3mg/L。

雖然氨氮能作為浮游植物氮能量源,它擅長促進大型藻類(藍藻)及水草生長,但是水體有益浮游植物繁殖生長習性講究的是氮(N)、磷(P)、鉀(K)、鈣(Ca)比例協調,否則氨氮偏高水體會造成有益浮游植物傷肥而倒藻死亡,引起水體離子氧吧不足而缺氧。或者還會進一步促進水體單一性藍藻的大量生長引起赤潮。

目前水產藥品市場上大多數微生物製劑含量太低,不擅長降低氨氮偏高水體(這隻能代表我個人意見),只有作為協作作用。唯一高效方法是加強水體有益浮游藻類繁殖,從而促進光合作用。

“幫邦水產6.18 年中大促”

現金直降,全年最低價,鉅惠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