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後江場區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就開始開採了,到今天已經有五十年左右的開採時間。開始的時候老百姓只要交給政府稅就可以獲得開採的權利,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政府下令收回後江場的開採權,一旦發現老百姓私自開採,開槍射殺。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到了1987年,後江場被緬兵駐守,通過類似公盤的競標方式將此場區拍賣給私人開採,而能夠競標成功的都是大的珠寶公司,小老闆、老百姓都不得進入,一般人就連緬甸戶籍人員若無開採證也不準進入場區。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這個場口同著名的老場例如達木砍、帕敢有所不同,挖洞子時“毛”層結構是覆蓋著的,是從上頂上隨著下坡而鋪蓋著的,在山頂約1公尺厚,到山腳下最後可達十幾公尺。由於是隨著河流走向而挖,所以地勢比較狹窄,土方挖出來倒掉是一個難題。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雖然場區狹窄,但是產出的平均質量比較好,皮殼種類也很多。 雖然皮殼種類多,但是皮殼有蠟殼的很少,真是因為後江原石的蠟殼在挖出來的時候粘的不緊,只需要太陽曬一下或者泡水輕敲即掉。另外後江場口的原石在個體大小上也十分有特徵,基本都是一公斤以下,幾十克的料子更是多。如果能出色,在拋光之後色會翻倍,這也是後江場聞名的一個主要因素。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後江場區不產黑烏沙,出產玉石均要運往瓦城進行集散。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大件頭的料子,稱為後江的料,實質上是後江附近的雷打場口所產,下次與大家詳細聊。 後江,烏尤河北側的一條支流,名為砍迪江。場區位於砍迪縣城東約40公里處,江畔大大小小分佈著十幾個場口,故稱為後江場區,出的料子大家習慣稱之為後江石。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後江廠,別稱坎底廠、雷打場,產於河府沉積砂,個體小,皮漂呈灰綠黃色。很少大於3分,常產滿綠高翠,水好庫好。正午太陽能看清皮內淺部情況。 後江石不僅產出地、水好的綠色陽翠,也有地、水差的綠色偏藍翡翠,其特點是:皮薄,有蠟殼,無霧,普遍地、水好,色多且綠。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後江還產一種紅白色相混大蒜皮殼翡翠原石,當地人稱為“鐵生龍”。這種“鐵生龍”是最好的後江翡翠品種,常見整塊滿綠,且地、水極佳。 後江場口是唯一不出磚頭料的地方,大部分是色料,出貨高,起貨效果好,種好,底好,水好,小件的多,一般幾兩到幾公斤,不出大料,大部分像雞蛋大小,一般出不了手鐲,但常出高檔戒面。一般顏色都比較淡,但也有色老種老的。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後江石還有個特點,就是色淡不怕,只要種夠老,拋光以後色就會變深,行內稱這種現象為“翻色”,顏色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越來越綠。 分新後江和老後江,其中老後將靠南邊。 老後江的特點:玉皮呈灰綠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kg,主要是水石,磨圓度、形狀、大小均似芒果。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沙皮顏色多種,玉質細膩,常有蠟殼。一般所產的翡翠常滿綠高翠,透光性好,結構緊密。所謂“十個後江九個水”做出來的成品取貨很高,拋光後顏色會增加,即所謂的“放堂”。

新後江的特點:皮比老後江厚,同樣有蠟殼,個體比老後江大,一般在3kg以內,水與底比老後江差很多,成品拋光色會變暗,一般講即使是滿翠的新產後江做出來的成品也很難成高檔翡翠。

“十個後江九個水”翡翠原石之高貨產地——後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