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槍神」最愛的步槍卻是外國造 一公里外肉眼瞄準 一槍斃命

要說解放軍歷史上著名的狙擊手,那麼張桃芳一定名列前茅。他曾在一個月的戰鬥中擊斃了上百名敵軍

。而與許多狙擊手不同的是,他手上的步槍並不帶光學瞄準鏡,而僅僅是一支普通的俄製莫辛納甘1944年式步騎槍。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戰爭史上另一名以使用普通步槍而著稱的王牌狙擊手:芬蘭的西蒙.海耶,手頭的武器也是莫辛納甘步槍。

解放軍“槍神”最愛的步槍卻是外國造 一公里外肉眼瞄準 一槍斃命

英雄和莫辛納甘步槍

張桃芳曾經創造過在1公里距離上,肉眼使用普通機械瞄準具射擊,一槍斃敵的記錄——這堪稱“槍神”。這一方面是因為張桃芳有著特別好的視力,二方面靠他平時的射擊經驗積累和對地形的熟悉,三方面可能也靠一些運氣。總之,這樣的戰果實在太難得了。更有意思的是,1953年戰爭結束後,他離開了陸軍,經過層層選拔,竟然成為了空軍的一名戰鬥機飛行員,駕駛戰鷹翱翔藍天。這又當狙擊手,又當飛行員,恐怕戰爭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了。他的視力,以及在狙擊任務中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於通過嚴苛的飛行員選拔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解放軍“槍神”最愛的步槍卻是外國造 一公里外肉眼瞄準 一槍斃命

使用光學瞄準鏡的美軍狙擊手

不過為何這位王牌狙擊手,會如此偏愛俄國造的莫辛納甘步騎槍呢?首先,當時前線部隊使用的步槍很多是之前戰爭中的繳獲戰利品:比如三八式步槍、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國內多年來仿製的各種毛瑟步槍等等。這些槍械經過常年使用,磨損很大,用來承擔狙擊任務的話效果並不好。而當時莫辛納甘步槍則是剛剛從俄國購買的,狀態比老槍好很多。

解放軍“槍神”最愛的步槍卻是外國造 一公里外肉眼瞄準 一槍斃命

莫辛納甘1944年式步騎槍

剛開始的時候,俄國方面賣的其實是常規的莫辛納甘M1891/30式步槍——也是二戰中俄國最常見的武器。但這種針對歐洲人研發的步槍長度過長,後坐力也稍大,拉動槍栓十分費勁。得到這個情況後,俄國方面就開始把發貨的型號改為了1944年式步騎槍。比起常規的莫辛納甘,這種步騎槍的長度有所縮短,拉栓的力量也不需要那麼大,精度也比較優秀,很快就大量裝備了我軍部隊。後來,我國對這種步槍進行了仿製,命名為53式步槍,成為了解放軍歷史上第一種標準步槍。

解放軍“槍神”最愛的步槍卻是外國造 一公里外肉眼瞄準 一槍斃命

裝備莫辛納甘的我軍士兵

有一些資料認為,張桃芳使用的是美製M1式半自動步槍。但照片中並未有反映,而且從狙擊戰術的特點來看也不太實際。採用全威力彈藥的半自動步槍比起手動步槍的優勢主要在於射速,精度上其實是有所降低的,而且M1巨大的後坐力也讓許多戰士有些吃不消。追求一槍斃敵而不是彈藥投擲數量的狙擊手顯然不會把這種步槍當成自己的首選。

解放軍“槍神”最愛的步槍卻是外國造 一公里外肉眼瞄準 一槍斃命

M1步槍是當時美軍的主力步槍

解放軍“槍神”最愛的步槍卻是外國造 一公里外肉眼瞄準 一槍斃命

目前的大部分狙擊槍仍是手動的

哪怕到今天,狙擊手使用的狙擊槍大部分也都是手動上彈。大行其道的俄製的SVD式半自動狙擊步槍其實更多的傾向於“精確射手步槍”,即在普通的步兵連隊中提供相對精確的中距離火力支援,而不是對個別目標進行隱蔽精確的狙擊。總的來說,狙擊手挑選步槍也是大有講究的。但張桃芳在缺乏專用狙擊器材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輝煌戰績,在狙擊歷史上是十分少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