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艦的神盾近防系統攔截得住一艘戰列艦的巨炮齊射嗎?

雲中喬


如果可以的話,能否不要用平可夫之流生造的諸如“中華神盾”、“中華俄式神盾”這類不倫不類的名詞?

我們先看看大和號的炮彈:該艦主炮口徑460毫米,以目前最常見、最容易考證,也是當年最常用的對艦炮彈——九一式穿甲彈而言,該彈重達1.46噸,而彈頭裝藥量卻只有33.85公斤,且為穿甲需要使用了延時引信和鈍化炸藥。

再看看衣阿華級的,其主炮口徑406毫米,使用的穿甲彈最輕的MK3型重957.1公斤,最終的MK8型重1.225噸,彈頭裝藥量只有20多公斤,甚至作為高爆彈使用的MK13,彈重862公斤,彈頭裝藥也只有30公斤而已。

一戰後主力艦中口徑最小、威力最低的主炮,是德國“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和“沙恩霍斯特”級戰巡使用的283毫米主炮,其穿甲彈彈頭重330公斤,高爆彈彈頭重315公斤,彈頭裝藥量都在10公斤以下。

和導彈不同,炮彈使用發射藥發射出膛後,依靠初速賦予的動能繼續飛行,本身沒有動力和燃料(戰列艦主炮的炮彈是分裝式的,發射藥用藥包或藥筒另行裝填,不和彈丸結合在一起),因此飛近目標的主炮炮彈並非如“飛魚”之類巡航式反艦導彈那樣,是一個帶有戰鬥部、發動機和未燃盡燃料的“準無人駕駛飛機”,後者體積小、對飛行穩定性要求高,且彈體內充滿可燃物質,一旦被直接命中體制的小口徑近防炮彈擊中,很容易導致殉爆或偏離既定航向,彈頭內精密的制導系統也容易失靈。

而戰列艦主炮就是個重達幾百公斤甚至一噸多的大“鐵疙瘩”,主要依靠存量動能對軍艦構成殺傷,彈體內既沒有很多易燃品可導致殉爆,也沒有複雜的制導系統,它完全是依靠初速賦予的存量慣性在射程內飛行,依靠發射時裝定的射擊諸元“盲飛”,口徑只有20-35毫米、彈丸重僅十幾或幾十克的近防炮即便擊中這樣的“鐵疙瘩”幾發估計也如隔靴搔癢,而且近防炮備彈有限,幾個循環後就需要補彈才能再發射,顯然沒有機會再對準同一枚戰列艦主炮彈。

不過戰列艦主炮的射擊命中率並不高(事實上二戰中直接命中對方戰列艦的戰列艦主炮彈並不多,命中更小的軍艦則更難),且因為炮彈一出膛就無法“拐彎”,而主力艦主炮一般在30-40公里左右就開炮,規避的餘地其實還是比較大的。


陶短房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如果一艘大和級或衣阿華級戰列艦在5000米距離上對一艘現代化的宙斯盾驅逐艦實施齊射的話,個人認為無論對手配置了怎樣的近防系統,都難以抵禦這樣的攻擊,因為現代戰艦的近防系統主要是為了防禦飛機和反艦導彈的攻擊,而近距離高速飛行的重磅炮彈卻超出了近防系統可能防禦的範圍。

大和級戰列艦的九四式460毫米艦炮是軍事史上威力最大的艦炮。


以大和級戰列艦為例,該艦裝備的9門460毫米艦炮,發射的穿甲彈重量為1460公斤,初速780米/秒,而且在5000米距離上基本是平射狀態,按照炮彈的速度,從炮彈出膛到抵達目標所在區域,至多隻需6~7秒時間,這就是留給近防系統的反應時間!780米/秒的炮彈初速大約為音速的2.3倍,由於距離太近,基本不用考慮速度衰減,所以大和級對5000米外的現代驅逐艦進行一輪齊射,幾乎相當於有9枚重達1.5噸、速度超過2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以掠海高度向目標逼近。

大和級主炮配用的穿甲彈、高爆彈及其發射藥,對於現代近防系統而言,大和級的一次齊射相當於拋過來9個重達1.5噸的大鐵砣,而且速度相當於2馬赫!


在這種場合下,宙斯盾艦在垂直髮射裝置裡的防空導彈基本派不上用場,即使與炮彈同時發射,這些導彈也要垂直上升一段才能轉入搜索飛行模式,在幾秒鐘內根本完不成攔截動作。那麼只能依靠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應該承認,現代近防系統的反應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密集陣”系統為例,其反應速度小於4秒,因此能夠對炮彈完成1~2次攔截,問題是目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殼體較薄且有動力裝置的反艦導彈,而是基本等同於實心金屬塊的重磅炮彈,其動能極大,以20~30毫米炮彈的重量與460毫米炮彈的重量相比,其差距之大可以想象,小口徑炮彈顯然無法破壞炮彈的厚重殼體,由於力量相對太弱,也很難明顯改變炮彈的飛行軌跡。所以大概率無法實現有效攔截。近程防空導彈的效能比小口徑炮彈也好不到哪裡,以目前最主流的“海拉姆”近防彈為例,整體重量為73.5公斤,破片戰鬥部重量為9.1公斤,與460毫米炮彈差距依然很大,同樣很難對其構成有效毀傷。所以,面對一艘出現在5000米距離上的戰列艦的齊射,無論多現代化的戰艦都將難逃一劫!

現代近防系統確實有足夠的反應速度對高速炮彈實施攔截,問題是彈丸威力太弱,無法對大口徑炮彈構成足夠的毀傷效果,從而導致攔截失敗。


崎峻戰史


這確實是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命題,這種情況在現實當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考題,確實是非常考驗個人的軍事基礎知識水平。

也許許多人認為,老式戰列艦怎麼可能對現代最先進的戰艦構成危險,然而在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可能不是那麼回事兒,毫無不壓力問題。我們這種命題的前提為:如何應對攻擊,而不是說如何反擊的問題,也就是說必須給戰列艦開火的機會。

即便在理論上,壓根不存在這樣的機會,也許有人認為,不需要擔心什麼,這個觀點對的,因為戰列艦的火控系統,射擊命中的目標的機率太低了,可能幾乎為零,但是如果非要強調其近防系統能不能將炮彈攔截的問題,那麼結果是另一回事。

戰列艦的擁有8到9門主炮,其口徑至少是356毫米,大一點可以達到406毫米,這樣的炮彈少說有幾百公斤,重的可能達到一噸以上,這樣的炮彈在空中飛行時,確實可以被近防系統發現,但是邊防系統實施攔截的機會不多,甚至可以說很難攔截。目前盾戰艦所使用的近防炮,主要是密集陣系統,多管機關炮,這種火炮的設計是不錯,但是它同時只能對抗1個目標,近防導彈可以對抗多個目標,但是速度不是很快。

現在有一個很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戰列艦射出的炮彈在下落的時候,速度是超音速的,非常快,這個速度讓任何攔截手段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再有一點,戰列艦設往往是齊射式攻擊,一次八九枚炮彈兒,這樣的數量對任何技能系統來說,都不可能有效的攔截。


浴火


神盾艦除了主炮、魚雷、反艦導彈等基本的反艦艇武器外,最主要的是用於防空作戰,裝備了各類防空導彈和近距離多管近防防系統。

其中,近防炮的作用已越來越大,是水面艦艇最後一道攔截火網,關乎到載艦在戰時的生存能力。

美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5.5萬餘噸,全艦有3座3聯裝405毫米主炮,初速每秒762米,可發射1.22噸的穿甲彈以及高爆彈,射程33公里。

(衣阿華級戰列艦405毫米炮彈彈頭)

二戰時期的日海軍大和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7萬餘噸,全艦有3座3聯裝460毫米主炮,初速每秒780米,配備有800公斤的穿甲彈和1.4噸的高爆彈,發射穿甲彈時,最大射程45公里。

由於戰列艦能發射405毫米以上平均重達1噸的穿甲彈和高爆彈,且初速每秒超過760米,炮彈屬於超聲速飛行狀態。

倘若戰列艦在5公里開火,基本是平射狀態了,留給近防炮捕捉目標、判斷目標威脅大小並最後攔截的時間,大概也就5-6秒時間,即使神盾艦上的密集陣或730/1130近防炮火力全開,也都是難以攔截的。

(密集陣近防炮)

即便神盾艦上密集陣或730/1130近防炮能攔截戰列艦上發射的大部分炮彈,但只要有幾發炮彈成了漏網之魚,其重達1噸有餘的高爆彈的爆炸威力,是皮薄餡多的當代神盾艦所承受不住的。

現代戰艦的裝甲都很薄,那經得住戰列艦405毫米以上超大口徑炮彈的致命打擊,不要說是幾枚炮彈,說不定一枚就已消魂了。

近防炮儘管具有反應快、威力大、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等主要特點,但其設計時考慮的主要作戰目標,僅限於反艦導彈和各類戰機、直升機和無人機,以及海面上的快艇等小型目標等。

(衣阿華級戰列艦405毫米艦炮)

因此,對於近距離超聲速飛行的炮彈,近防炮實際上是很難攔截的,這是近防炮先天設計時的侷限性,作戰目標不同所導致。

不能要求近防炮是萬能炮,什麼樣的目標都能對付,對撲面而來的超聲速飛行的405毫米以上大口徑艦炮炮彈,近防炮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國平軍史


現代主戰水面艦艇一般裝備2套近防系統,以美國“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為例,其在艦艏和艦艉分別裝備一座20mm“密集陣”近防炮(後期型號更換為“海拉姆”近防導彈)。至於現代戰艦的近防系統能否攔截二戰戰列艦主炮的齊射,個人認為兩套近防系統攔截一波齊射理論上可以,但是2波以上的齊射基本上就徹底沒招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730近防炮系統

俄羅斯“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1)近防系統反應時間:既然是戰列艦齊射,那麼就按15公里的射擊距離來算,二戰典型戰列艦一般裝備8-9門主炮,以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例,其裝備9門460mm主炮,單發彈重約1噸,炮口初速約800m/s,考慮風阻影響,戰列艦主炮齊射到炮彈擊中目標約40s左右;以“密集陣”近防炮系統的水平,其最大射速約4200發/分、有效射程約2000米,系統反應時間機攔截一批目標的世時間約5秒;“海拉姆”近防導彈射程約10公里,具備同時攔截6-10批目標的能力(備彈21枚、2枚攔截一批目標),因此,

對於戰列艦一波齊射9發炮彈,1座“密集陣”可以攔截1-2發炮彈、“海拉姆”可以攔截6發炮彈,因此,理論上現代戰艦的近防系統可以攔截1波戰列艦齊射。但是,近防系統的攔截成功率很難達到100%,只要有一發戰列艦主炮炮彈空中,“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基本就喪失戰鬥力或者沉沒了!
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前後各有一座“密集陣”近防系統
21管“海拉姆”近防導彈系統

2)近防炮備彈量:剛才提到“密集陣”的射速4200發/分,但其備彈量只有1200-1500發左右,而每次攔截約需200-300發炮彈;而“海拉姆”近防導彈備彈量21發;即使每次攔截都成功、“海拉姆”沒2發攔截成功,最多也就能攔截15批次的目標。而戰列艦一次齊射9發炮彈,就算3分鐘一次齊射的話,現代戰艦的近防系統也只能攔截1波次的齊射,即使想攔截第2波齊射,短時間內也無法完成近防炮及近防導彈的再次裝填!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裝備有3座3聯裝460mm主炮


最左側為460mm主炮炮彈,現代戰艦捱上一發夜就基本上“玩完了”

這裡說的也只是力量上的數據評價,實際上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生現代近防系統攔截戰列艦主炮齊射的情況!而且,現代海上作戰以導彈遠程打擊為主,雙方連面都很難見到,更別說主炮對射了!如果進入到近防系統“出馬”的時候,戰艦基本上也就到了生死攸關的最後環節,就不管能攔截幾波次了,先攔截當前一波攻擊再說


威吶解析


首先這是一個 關公戰秦瓊 式的命題,單就你所謂的 神盾近防系統 概念也不夠清晰,現階段的伯克級等都是外圍的標準3中近程的海麻雀加上末端的/拉姆密集陣,如果是在對射速高的戰列艦時不論成本單從技術參數上來說標準彈是該可以攔截到戰列艦炮彈的但由於距離太近且彈速度高(但大低於戰術導彈)而彈道又低,具體參數不好確定,真正攔截很困難,攔截了也不見得能摧毀炮彈,(攔導彈只在破壞其彈道,並使彈分解,對炮彈未必能做到因炮彈固,多,低,近,)設想一下如果是一艘盾艦在相距兩萬米的情況下遭遇一艘同速戰列艦會被如雨的炮彈轟掉的,跑都炮不掉因就算盾艦神速的發射出了反艦導彈和魚雷,就算命中兩三枚魚叉(單枚毀傷力不及一發戰列艦炮彈,只大致與巡洋艦炮彈相當)加兩發魚雷(戰列艦都是有防類突出部的)也不會對戰列艦造成根本性毀傷……盾艦的正確用法該是在幾十KM外發射全部反艦彈再精確制導打擊戰列艦的煙囪等處爭取傷其發動機艙才會有勝率(因單艦載彈只有八枚)這是在單對單艦對艦一維的設定下的情況……


然父大昭


這種穿越時空的事沒有實戰的發生,只能是瞎猜了,戰列艦的巨炮一次齊射雖然威力巨大,但是,一,射程有限,離遠點巨炮乾瞪眼,二,即使二戰時的對射,也不是一次齊射全中,沒準頭的,。可是一旦命中,近防系統不可攔住的,因為,現代近防系統攔不了超音速的導彈,一樣攔不住超音速的炮彈,另外,小炮彈打中了也改變不了巨型炮彈的飛行軌跡,。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矛和盾,不可比的,只能猜到這樣了。不過,現在有以色列的導彈攔截火箭彈的事,與此提問接近的。


東龍45


戰列艦絕對完勝盾驅艦!因為戰列艦噸位巨大堅船利炮裝甲特厚唯一缺點就現代化軟件上不如盾艦!特定條件下5000米距離開戰,優勢一面一邊倒戰列艦穩勝!如果距離達到50公里以上!那就另當別論了!總之兩大不同時代的戰艦各有互補,但戰列艦必將退出歷史舞臺,高技術全能融合武器戰艦是當代發展主流!!!


白雲飄飄164814938


首先神盾和近防就不搭,神盾只能為近防系統提供預警,而近防是有獨立的指揮控制系統的。

再回到你的問題,近防系統分硬殺傷和軟殺傷,戰列炮彈無制導,所以只有硬殺傷可以使用,硬殺傷包括近防炮和近防導彈。這兩者都是應對薄皮導彈的,對於動輒半噸的戰列炮彈,尤其是為了擊穿對方40-100mm裝甲的穿甲高爆彈,近防系統無能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