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該怎樣補?

忽閃的情緒


說到脾虛,很多人雖然未必已經達到“虛證”的程度,但脾已經不那麼健康。其實,要是真等到“脾虛”時臨時抱佛腳,是有些晚了的,日常就應該多愛護脾。也就是或,未必是“補脾”,而是“健脾”。

先說說脾。中醫講,脾位於中焦,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升清和統攝血液。

《素問·厥論》中記載,“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輸至全身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並且脾對水液起著吸收、轉輸和佈散的作用,脾胃好,就能夠有效的防止溼、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產生。調理好自己的脾胃,改善痰溼體質,還可以成為易瘦人群。

造成脾虛,每個人的先天因素都差不多,主要是後天長期沒有保養好所致。因此,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反生活習慣是否有不合理之處,比如三餐是否規律,是否大吃大喝,會不會整日憂思過多,每日無辣不歡,喜愛生冷甜品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脾虛。

脾虛的症狀可以從很多渠道查到,且不囉嗦,說說如何改善。

補脾健脾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首先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心態,配合飲食療法,按摩,才能使身體達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1.飲食要規律。我們所講的起居有常、飲食有節,飲食對脾胃的影響最為重要,一日三餐要規律,尤其注意早飯要吃,宜常吃小米、大棗、山藥等健脾的食物,另外酌情加入芝麻、花生、薏米、高粱米等。

2.飲食以清淡為宜,少吃肥甘味厚、太甜、油膩、太鹹、不利於脾的運化的食物。最好吃清淡的、易消化的、多樣化的食物,每餐八分飽、不要暴飲暴食,少吃冷飲、冰棒、冰淇凌等食物,寒性的食物如苦瓜,也儘量少吃。

3.保持良好的情緒。腦腸互動,不良的情緒可以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情緒對食慾、消化吸收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調理脾虛,首先,必須保持良好的情緒,以利於脾胃正常的運化。

4.藥物調理。脾虛要健脾益氣、助運化溼,藥方常選的是參苓白朮散加減,這個藥方裡主要是,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薏米仁、焦山楂、焦神曲、陳皮、砂仁。

另外也可服用一些參苓白朮散,或者香砂養胃丸這樣的中成藥。脾陽虛的病人們推薦病人用附子理中丸,胃陰虛或成藥比較少,可以用湯藥來進行調理。

5.食療方面,推薦傳統祛溼健脾老配方——薏苡赤小豆粥。如果有條件可以把薏苡仁炒後再煮粥。其次推薦健脾益氣配方——山藥薏米粥(薏米:山藥:糯米=1:3:7)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

6.按摩。對於大便乾燥的人來說,可以進行順時針的按摩小肚子。要是大便比較稀、常常拉肚子的人,需要按照逆時針的方向來按揉肚子。

另外可以按穴。神門、合谷、丘墟、足三里、太白、地機、三陰交、陰陵泉。用指腹按摩,最好感受到痠麻脹痛。至少保證每天2次。次序最好不要錯。


純鈞LHGR


人的陽氣與脾胃著密切的關係,脾胃功能正常運轉,則心腎相交,肺肝調和,陰陽平衡;一旦受損,功能失常,易內傷陽氣,嚴重的還會因此而影響全身而患病。因此,人若要養生,先要重視養脾胃,健脾胃的中成藥眾多,該如何選呢?

脾虛可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中氣下陷等證型

,因此藥物的選擇必須結合患者自身的症狀,只有辯證準確,方能對症下藥。另外,不同藥物在功效上有細微的不同,應避免盲目或者不規範使用。請看逸仙藥師分別介紹:

脾氣虛:又稱脾氣不足。症見納少,腹脹,食後尤甚,大便溏薄,少氣懶言,肢體倦怠,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浮腫,舌淡苔白,脈緩軟無力等。治宜補脾益氣,可選的中成藥有參苓白朮散、健脾丸、啟脾丸、四君子丸等,其他補脾益氣的中成藥功效各有側重,如脾氣虛兼痰多可選具有補脾益氣,燥溼化痰的六君子丸;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可選香砂六君子丸;脾虛氣滯所致的胃痛可選養胃顆粒;脾氣虛所致的失眠可選參芪五味子片。

脾陽虛:又稱脾虛寒證,症見食慾減退,腹脹,胃痛而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治宜補脾溫中,可選的中成藥如附子理中丸、刺五加顆粒、溫胃舒膠囊、小建中顆粒等。

脾不統血:由於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氣血虧虛。除了有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外,還可見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治宜補脾攝血,可選具有補脾兼補氣血的中成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十全大補丸等。

中氣下陷:多由氣虛發展而來,是指脾氣虛損,升舉無力,氣機下陷,降多升少,對臟腑維繫升舉之力減弱,可形成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病症。多兼有氣虛和氣陷兩種證候的臨床表現。治宜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可選的中成藥如補中益氣丸、參芪力得康片等。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逸仙藥師


脾胃健康運化,體內的氣血才能充盛流暢,脾胃調和,體內的寒熱陰陽調和,這是治病的關鍵。

臨床上用在治療脾胃的,健脾胃的藥方或中成藥很多,老百姓在選擇的時候,有時候會不知從何選擇,不同的中成藥在功效上都有一些差別,有各自的特點,所以選擇合適的配方,才是治病的關鍵。

以健脾助運為主的有健脾丸或啟脾丸,主要成分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起健脾的作用,配合麥芽、山楂、陳皮等等藥物,起到幫助消化作用,主要用於脾氣虧虛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脘部脹滿、噁心反胃、食慾不振等症狀。

還有治療脾胃虛氣滯導致的胃脘部脹滿疼痛等病症,這類型可以選擇香砂六君丸、陳夏六君丸等。

如果是治療脾胃虛溼盛導致的腹瀉,可以選擇參苓白朮丸或者補脾益腸丸,這是在健脾胃的中藥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固腸止瀉的藥物。

如果脾胃虧虛,氣血不足,氣血不能養心神,可以選擇人參健脾丸或者歸脾丸,這是在健脾補氣血的基礎上,加一些寧心安神的藥物,用於氣血不足導致的心悸失眠、面色萎黃等病症。

脾胃陽虛為主的,有明顯的畏寒怕冷、胃脘腹冷痛、四肢厥冷等病症的,可以選擇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或者選擇丁蔻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增加丁香、豆蔻,增強了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以上就是一些常用的健脾類的藥物的選擇,如果身體情況複雜,要找中醫生就診,不宜盲目用藥。

點我頭像,可以關注我,頭條號內有更多的中醫養生文章;有疑問可留言評論。


中醫養生鄭芝環


中醫講的脾虛或者說脾氣不足是指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人體消瘦厭食乏力導致四肢冰冷嘔吐小便清長大便糖瀉等症狀。其實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消化吸收差營養來源不足造成。中成藥補脾的藥很多,比如歸脾丸、烏雞白鳳丸、加味逍遙丸、和胃散、八位地黃丸、用於陰虛體質的六味地黃丸。陰虛內熱體質多為更年期婦女,表現為食慾減退,消瘦,手腳發熱,總是喜歡把手放在石、鐵比較涼的東西上,其實也是營養不良,絕經導致的生理性變化。雖然怕熱,但是還是要少吃涼的東西。

其實脾虛由多種因素造成,主要有飲食結構不合理,情緒因素、動的少,用藥補只是治療的一個方面,我說的上面幾條都要注意。脾的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人生命活動的重要能量來源。中醫是整體學說,而脾胃是整體調理的源頭,是營養的來源。

補脾切忌亂食補品和補藥,一定要到醫院找醫生診斷好是陰性體質還是陽性體質,對症下藥,有針對性的個體化綜合調理治療比較好。


超然智者


說實在的難以補,脾胃本來就是主消化吸收的,如果脾胃不壯,吃什麼都沒有用,吃什麼都難吸收。五臟六腑之中,最難補、最難養的就是脾了,吃了不壯,不吃就虛。

所以,你在大家推薦食補、藥補的基礎上,不妨多曬曬太陽,多運動運動,每天慢跑幾公里,練練五禽戲、打打太極拳,先去去身上的溼氣,補補陽氣,同時加以按摩、拔火罐、推拿、針灸(艾灸)療法。相信過個一年半載的脾胃就壯了,同時飲食業要注意,不要吃寒涼、冰凍的食物,比如冰棍、冰水、冰啤酒、冰淇淋都不要吃。現在吃這些感覺很爽,等到了冬天,就難受了。這些寒涼、冰凍食品本來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只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練武。鍛鍊健脾養胃要比吃藥好的多。


太極雲飛揚


脾虛又叫脾胃不和,表現症狀,吃東西無味、食慾差、消化能力差、大便乾燥、便秘等症狀你先看下你是否有這樣的症狀。如果是有這樣的症狀,尊重醫囑可以服用益氣丸,或者歸脾丸等調理。


嘉禾說天下


脾虛少吃性涼、寒食物,多吃五穀雜糧。豌豆、胡豆、薏米仁、白扁豆、四季豆、芡實。中成藥:香砂六君子丸、四君子丸、香砂養胃丸、參苓白朮散、歸脾丸、附子理中丸等。穴位按摩:中脘穴、足三里、豐隆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