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VS中興:它們兩的差距在哪裡,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華為和中興做的產品幾乎相同,都是通訊領域出身,都涉及智能手機業務,但中興和華為相比,華為比中興更家喻戶曉。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節骨眼上,可以看出兩家企業在研發和市場戰略上的差距。

華為VS中興:它們兩的差距在哪裡,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中興被美國商務部“制裁”,未來七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公司供應元器件、技術和服務。沒有美國企業供應的核心芯片,中興的不少業務都無法繼續進行,可能會陷入無法支撐的絕境。中興這次失去的,不光是未來數年內的芯片,更可能失去辛苦積攢多年的市場和產品資源。

華為VS中興:它們兩的差距在哪裡,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而華為確有自己的芯片——海思芯片,儘管離國際頂尖水平還有差距,但是能湊活著用, 在移動互聯網浪潮裡,中興就錯失了太多機會。以小米為代表的新品牌迅速崛起,老牌廠商倉皇應戰,中興在競爭中敗下陣來。而華為站住了腳跟,走出了一條突破之路,逐漸適應了互聯網時代的新變化,發揮自己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優勢,奪回了市場,並走出國門、打入海外。

華為VS中興:它們兩的差距在哪裡,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管理層面,領導人魄力不夠。華為任正非把終端交給餘承東,自己不插手。關於海思芯片任正非力排眾議,鐵腕推進芯片和系統研發。因為他看的不是眼前,而是在為未來打算,作長遠之計。

戰略方面,眼光長遠。早在2012年,華為就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芯片、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統。華為總裁任正非在當時表示,華為需要做手機操作系統和芯片,不再對外合作的話,華為自己的操作系統可以頂得上。投入“四億美元和兩萬人”在芯片領域強攻,打造了海思芯片。

華為VS中興:它們兩的差距在哪裡,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中興和華為的差距在於思維方式,在於我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是不是夠先進,是不是能夠接受新思維的洗禮、跟上世界的腳步。

想要不被這個社會淘汰,我們得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新的知識。

「 想要了解更多創業、科技、自媒體運營的知識和經驗,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眾創思維黃岡社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