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通過胃鏡加病理一定能發現嗎?

ZPCNEW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你說的這種情況確實有可能會發生,胃鏡也有一定的漏診率,並不是每次胃鏡檢查都能夠發現癌症的。

因為胃癌的癌細胞是起源於胃的粘膜層細胞,這些腫瘤細胞越來越多,生長到一定的程度,才會表現為粘膜破壞,充血,水腫,糜爛或者潰瘍,出血,而極早期的胃癌,在胃鏡下不一定能看的出來,這就有可能造成漏診。現在有的醫院有高清胃鏡檢查,可以放大100倍以上,這樣能夠更加精確的發現病變,非常有意義,如果你有家族史,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可以預約高清胃鏡檢查。

有時候,在胃鏡下能夠發現粘膜異常,高度懷疑為腫瘤,但是取活檢,將病理組織送去病理科,最後病理提示未見腫瘤細胞,由於病理診斷是金標準,有時候醫生就會掉以輕心。其實,有可能是病理活檢的時候,沒有取到腫瘤組織,好比一個蘋果,有一小塊壞了,你取活檢的時候,可能沒有取到這一小塊,就可能造成漏診。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建議患者,再去取一次活檢,而且多取幾個點,用來明確診斷,防止漏診。

講了這麼多,其實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可以通過胃鏡+病理檢查確診的,只有極少部分會出現漏診和誤診,大家不必太過擔心。


普外科曾醫生


胃癌是一種起源於胃黏膜的癌症,是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之一。胃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階段、多步驟、多基因變異積累及多機制的複雜過程。

早期胃癌患者可有如下症狀:

(1)70%以上早期胃癌患者無任何不適。查體時可無任何陽性發現。

(2)上腹痛:早期多為隱痛或不適感,有些患者疼痛類似潰瘍病,使用抗酸劑可緩解。

(3)上腹部飽脹不適。食慾減退。

(4)胃賁門部癌可表現為吞嚥時劍突下梗阻感。

(5)持續便血甚至嘔血。

(6)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適、乏力、消瘦。

胃癌主要檢查手段是:胃鏡、鋇餐造影、腹部增強CT檢查、 MRI檢查,超聲檢查、實驗室檢查(大便隱血試驗、腫瘤標誌物檢查)。確診依靠病理診斷。醫生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選擇檢查項目。

超聲內鏡在評價癌腫厚度及侵犯深度方面有一定優勢。

CT不僅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生長情況、侵犯周圍臟器情況、淋巴結腫大情況及遠處轉移情況。多層螺旋CT可以薄層快速掃描,多平面重建、仿真內窺鏡技術、透視技術可顯示胃壁的分層結構,還可從任意平面清晰顯示胃癌的輪廓,並重建出更為直觀的3D圖像,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病變情況,更加提高了療前評估的準確性。

MRI檢查的原理是利用胃癌與正常胃組織之間信號強度的差異, MRI 提供的是斷層圖像,有利於觀察胃壁形態改變,不僅能很好地顯示胃壁的隆起和凹陷,還能清楚顯示胃壁侷限或廣泛的增厚及胃癌的漿膜外侵犯和轉移。MRI有多平面、多參數、無輻射等優勢。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不僅可以觀察是否存在病變,而且可以通過胃鏡活檢來進行病理學診斷。通過咬取2~3毫米大小的胃黏膜組織,經過脫水、固定、染色製成極薄的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結構,判斷這些細胞與正常細胞形態的區別,做出胃癌診斷。此外還有以下特殊類型超聲:

(1)超聲電子胃鏡。有助於區分黏膜癌和黏膜下癌。在國外作為一項常規的檢查項目來進行胃癌的術前分期、評判化療效果。

(2)染色內鏡。提高對肉眼難以識別的早期胃癌的診斷率, 特別是小於4毫米的早期胃癌。對於內鏡下難以識別的胃炎型胃癌意義更大,因其易誤診為良性胃病變。

(3)放大內鏡。提高早期胃癌特別是微小胃癌的診斷水平。特別對於腺管密度及結構與背景黏膜不同的大部分高分化型管狀腺癌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

胃鏡發現如下病變要警惕胃癌:

(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

(2)40 歲以上的大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3)病灶直徑大於2 釐米的胃潰瘍,特別是位於胃小彎部病程較長的潰瘍。

(4)腺瘤性、無蒂性或直徑超過2 釐米、體積較大的胃息肉。

(5)伴有腸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

目前對於早期胃癌還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檢出。對於有家族史,又有消化道症狀的患者胃鏡檢查是必要的,與正規醫院的專科醫師及時溝通,詳細說明患者本人的家族史、個人史、症狀、詳細查體,對於胃鏡有上述改變,需嚴密觀察,定期進行復查,一旦有病變可疑時,應及時施行手術。


康愛在線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胃鏡技術的開展,很多早期胃癌可以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了,基本上所有的胃癌的確診是需要進行胃鏡檢查並取得病理明確的,當然這個也存在有誤差,很多時候也會有遺漏的,儘管做了胃鏡也取了病理,結果卻沒有癌性細胞,反而過了一段時間症狀沒有緩解,再次胃鏡檢查的時候已經是比較晚期了。

大多數的胃癌早期表現在胃鏡下是凸起或者糜爛,內鏡醫生根據自己的判斷會初步考慮是否有惡變並取下病理,如果是早期癌變或者不典型增生的情況,很多在內鏡下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就可以治療早期胃癌,避免手術開刀的創傷,目前也是消化內鏡手術治療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術後再把剝離出的組織送病理檢查,再次確診是胃癌的情況。

不得不說的是因為在內鏡下取得病理的過程中,為了防止出血或穿孔,所取的病理組織很小,有的時候因為操作的原因沒有取到有癌細胞的組織,僅僅是潰瘍或者炎性組織,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進行下一步內鏡或者外科治療,但是其他的胃壁組織仍有癌細胞存在,這就出現了遺漏,在早期沒有得到有效明確的診斷及治療。

當然既然是有癌性病變的發生,在組織學和形態學上肯定和正常胃壁組織是不一樣的,大部分會通過胃鏡病理得以診斷,遺漏的幾率也是非常低的。不管是早期還是中晚期的胃癌,所有的診斷必須要經過病理才能診斷,所以定期的胃鏡檢查是必要的。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通過胃鏡檢查取得病理組織進行組織活檢是胃癌確診的必需方法,目前普遍採用電子胃鏡,小到米粒大小(幾個毫米)的早期病變也可作出正確診斷。現在還有超聲內鏡,就是在胃鏡的前端加一個超聲的探頭,不僅可看胃粘膜、也可以看粘膜下胃壁結構,有助於判斷胃壁粘膜下有無小病灶、對於已發腫瘤可其侵犯的深度,以及周圍淋巴結的轉移情況。胃鏡篩查胃癌出現漏診率極低,像你說的“半年前胃鏡檢查正常,半年後胃癌晚期”這種報道是不是屬實、值得懷疑,但不除外做胃鏡的醫生水平太差、醫院的病理診斷能力不夠這種可能性。胃癌是常見癌、高發癌,全世界胃癌高發國家和地區胃癌篩查一路走到今天,依然只能是胃鏡,儘管早期有上消化道氣鋇造影等技術,但後來發現漏診率依然很高。很多人都知道,但不少人認為胃鏡檢查很痛苦,所以問題不嚴重的時候常選擇一拖再拖,實質上胃鏡檢查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受,只是鏡子剛進入口腔、會咽部時有點異物感,之後很快就沒那麼難受了。中老年人如果真的有胃病,至少兩三年須查查胃鏡。此外,無痛胃鏡是不是更強?無痛胃鏡檢查時病人配合度高,有助於醫生更好的完成操作,並不是無痛胃鏡有多牛逼。對於特別特別怵胃鏡、又不得不做的患者可考慮無痛胃鏡,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進行無痛胃鏡檢查的。具有心肺功能差、懷疑有梗阻、對麻醉藥物過敏(或太過敏感)等病史的病人並不適合做無痛胃鏡。無痛胃鏡麻醉藥成本差不多兩千元,實質上並無必要。


腫瘤何大夫


您好!胃鏡主要是檢測器質性病變的,意思就是如果胃內有病灶,腫瘤或息肉什麼的一般是可以檢查出來的,根據檢測結果,說是隻是淺表性胃炎,那就沒有問題,一般不會出現漏診。

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可能是因為喝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平時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狀,比如:進食後上腹部不適、腹脹、隱痛,伴噯氣、噁心、泛酸,偶有嘔吐。

病發原因比較常見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HP)引起,可以去檢查下HP,因其有傳染性,檢查後根據需要做根除治療,防止傳染給家人。

平時注意養胃護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進食生冷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有些益生菌是專門研發用於 養胃護胃的,可以通過這樣的益生菌進行調理,減輕炎症,修復胃粘膜,對胃有一定的好處;保持心情愉悅,快樂生活即可。

因家裡有消化道癌遺傳史,有一定的風險,建議定期做胃鏡複查,可以選擇無痛的,目前出了無創的膠囊胃鏡,比較方便,就是價格稍高,可以做參考。


樂觀健康


感謝邀請!胃癌早期通過胃鏡加病理一定能發現嗎?

題主您描述的這些症狀,本人在20歲左右的時候,就遇到類似的問題。後面更改了生活習慣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那個問題,如今已經過去21年了,身體還是很不錯的。

所以題主呢,先彆著急著,懷疑自己是否得胃癌早期,而是要先思考,並列出自己到底幹了什麼壞事,導致胃部不舒服,胃部長期發炎的?要想辦法及時消除,同時呢,要及時補充全營養進行胃部黏膜組織的修復。

要先查找病因。是否長期餓過頭?是否經常過度緊張?是否經常用力過度?是否長期熬夜?是否經常飲酒抽菸過量?是否動不動與人爭吵的壞習慣?是否經常吃那些高溫油炸的食品或是有毒物質?還有是否經常把喜歡吃,但是很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先吃,然後又馬上吃容易消化的先吃?還有是否經常使用藥物?那個藥物是會破壞胃黏膜組織,阻止胃粘膜組織修復。

所以,如果不改生活惡習,又長期用藥的話,您有很大機會得癌症,因為呢,您由於長期胃炎,不但導致長期的營養消化吸收不良,同時呢因為胃粘膜長期損傷,那個胃酸一分泌就馬上刺激到失去胃粘膜保護的胃肌肉,為肌肉長期受胃酸刺激,一定會長一個像繭一樣的東西,同時呢,又長期使用藥物,那個藥物,麻煩題主去看那個副作用,那個副作用是會嚴重傷害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等組織器官的,所以呢,這種情況下,只要是哪個組織器官比較薄弱,那麼哪個組織器官就會率先得癌症。

所以呢,題主您,首先,要找出對健康非常不利的壞習慣,然後,及時矯正,去增加對身體有幫助的好習慣。

有幾點,題主是需要非常注意的是,1.別讓自己餓過頭;2.避免和減少食物中毒素來源,像那些菸酒以及各種高溫油炸的垃圾食品;3.避免長期的生氣以及情緒上的不安;4.避免內臟器官長期缺血,用力過度,熬夜,過於疲勞等;5.要去增加全營養的流質食物,這個食物中要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脂肪的來源,以及協助蛋白質脂肪利用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的來源,同時最好利用攪拌機,把那些很難消化的食物打成奶昔流質狀態;6.吃食物要容易消化的先吃,最難消化的最後吃,這樣就很少出現像題主說的,吃完就出現打嗝啦,反酸啦。把所有不利於健康的事情逐一消除,然後呢去增加身體修復的措施。

胃病呢,如果還沒有到胃癌地步,其實是太容易治了,只是醫生們,每天過於忙碌,沒空思考,不去消除病因,也不去增加營養,所以,才長期使用藥物,最後折騰成胃癌的。

最後,祝福題主能夠輕而易舉的早日讓胃炎康復!!!


國際營養師邱禮芳


現在有一種光學放大胃鏡,很多城市大醫院內境中心都已經購買,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恐癌的可以去預約這種胃鏡精確檢查,大醫院一般三甲醫院目前都有這種胃鏡!可以去大醫院導診臺諮詢臺問一下你們醫院有沒有放大精查胃鏡,如果他們不懂可以麻煩諮詢導診臺打電話問一下他們醫院內境中心!

光學放大胃鏡是高清胃鏡,原理就是如果普通胃鏡下看到小的病灶在光學放大胃鏡下可以將病灶高清放大100多倍,不僅可以精確查看胃粘膜有無惡變以及惡變的程度,還可以精確定位活檢從而大大提高活檢精確度!一般好的胃鏡醫生用光學放大鏡篩查的結果可以跟活檢病理結果準確度達到80%-90%的一致性!

不過這種精查胃鏡會花很多時間,一般都是在麻醉情況下做。而且收費也是一般胃鏡的兩倍。

以下配圖就是我用我醫院光學放大胃鏡放大的胃粘膜!


這是普通胃鏡下看到的胃粘膜,認真看其實有一點坑坑窪窪的小病灶!

下面兩圖就是我將他放大一百倍後見到的圖像!

下圖放大與非放大情況下的對比!放大情況下可以更明顯看到病灶!


消化內科葉醫生


如何確診胃癌?

糞便隱血檢查:胃癌患者貧血尤為常見,約50%有缺鐵性貧血,這一現象可能是長期失血所致;如患者的糞便隱血試驗呈持續陽性,則可能為胃癌患者,這種檢測方便,作為胃癌診斷的首選方法。

胃癌基因檢測:特別是針對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到了易感年齡(45歲-50歲)之前應做胃癌基因檢測,判斷風險傾向。

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結合黏膜活檢,是最可靠的胃癌診斷手段。有經驗的內鏡醫師對胃癌的確診率可達95%以上,為此要多取活檢標本。鏡下應估計癌的大小,小於lcm者稱小胃癌,小於o.5cra者稱微小胃癌。

X線鋇餐檢查:X線檢查對胃癌診斷有較大的價值。近年來隨著應用氣鋇雙重對比法、壓迫法和低張造影技術,並採用高密度鋇粉,能清楚地顯示黏膜的精細結構,有利於發現微小的病變。

腫瘤標誌物檢測、胃液分析等方式意義不大。當然了,這些方式是前期診斷檢查的一些方法,還有一些檢查適用於判斷轉移情況。


苛美爾健康管理


一般來說,胃鏡對胃癌的發現率是很高的,只有極少數胃癌會被漏診。

目前,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

如你所說的情況,醫生判斷為淺表性胃炎,你大可放心,不可能是腫瘤被漏診。

至於,你提到的半年前胃鏡檢查正常,半年後胃癌晚期的例子,臨床上不太可能發生。不知道你的信息來源是否可信。


大劉讀文,每天為您解讀腫瘤研究最新文獻,及時傳送醫學資訊。如果您對大劉解讀的文章有什麼觀點,或者有喜愛的文章希望大劉解讀,請關注大劉,並給大劉來信。


大劉讀文


先從問題說起:胃鏡加病理是診斷早期胃癌最好的方法,絕大多數都可以確診,只有個別的胃癌因為主要在肌層,在粘膜層表現不明顯,那麼還是有可能發現不了。

再說說您的情況,胃不舒服太常見了,我也曾經品嚐了燒心,反酸,特別是吃了涼的東西,或者過了吃飯時間,經常的疼。我倒是沒有做胃鏡,只是查了一下幽門螺桿菌,然後四聯療法,一個月後就真的好了。

現在的診斷是淺表性胃炎,是個良性疾病,而且不嚴重,別大意,別僥倖,好好治吧。不是說一定要吃藥,更重要的飲食有節,生活規律,別再加班到廢寢忘食,別再菸酒不斷,別再總是燒烤……

再說您提到的吃了胃藥後有反應,如果不重,又減輕了,那麼就堅持一下,如果不斷的加重,一定要找消化科醫生,請他換一下藥,畢竟可選的還是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