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縣大白菜平均畝效益有望突破8000元,爲菜農帶來可觀收入

大白菜是一種原產於中國的蔬菜,又稱“結球白菜”、“包心白菜”、“黃芽白”、“膠菜”等,在粵語裡叫“紹菜”。

白菜原產於我國北方,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葉用蔬菜,通常指大白菜。引種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紀傳入日本、歐美各國。大白菜種類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青麻葉大白菜、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

威寧縣大白菜平均畝效益有望突破8000元,為菜農帶來可觀收入

大白菜

據瞭解,威寧縣果蔬站緊緊瞄準市場需求,於今年初從貴州省園藝所引進產量高、品質優的“黔白9號”大白菜新品種,在該縣草海鎮卯關村松林組、雙龍鎮大地村七組及江林村蓮花組等地種植300餘畝,由威寧生態草海特色農業專業合作社、威寧登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威寧楊旺橋種植專業合作社共同實施,每畝用工15個以上,工時費按照70元/天計算,實現合作社與農工雙贏,共涉及農戶500餘人。同時,威寧果蔬站農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種植,採用地膜覆蓋栽培,預計畝產高達8000多公斤,按時下的行情測算平均畝效益有望突破8000元,為菜農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據介紹,“黔白9號”是針對貴州省冬春、早春、春夏反季節大白菜生產需要及春夏葉菜淡季市場需求,充分利用貴州省特有的抗寒、耐抽薹種質資源,採用2個強冬性自交不親和系材料CQ2和ye14-2雜交育成的中晚熟一代雜種。該品種冬性極強,抗寒性、抗病性強,商品性佳。在冬春嚴寒條件下長勢好,適宜在貴州大白菜產區及類似生態區作晚秋種越冬栽培春季上市以及早春栽培春夏上市,目前該品種已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威寧縣大白菜平均畝效益有望突破8000元,為菜農帶來可觀收入

大白菜栽培技術

白菜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早熟品種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種,也有提早在7月下旬播種的。中熟品種可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種。晚熟品種以8月下旬播種為宜。

2、選地和整地:大白菜連作容易發病,所以要進行輪作,特別提倡糧菜輪作、水旱輪作。在常年菜地上栽培則應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可選擇前茬是早豆角、早辣椒、早黃瓜、早番茄的地栽培。種大白菜的地要深耕20——27釐米炕地10——15天,然後把土地敲碎整平,作成1.3——1.7米寬的畦,或0.8米的窄畦、高畦。

3、重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7月中、下旬,前作收穫後,深翻土壤炕地,整地時,每畝撒施石灰100——150公斤。在發生根腫病的地塊,還得在播種溝內施上適量石灰。要求重施基肥,並將氮磷鉀搭配好。

4、播種:大白菜一般採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以條播為主,點播為輔。在前茬地一時還空不出來時,為了不影響栽培季節,也可採用育苗移栽。不管使用哪種方式,土壤一定要整細整平。直播每畝用種量200克左右。育苗移植者,每栽1畝大田,約需苗床5——6釐地,多用撒播的方法,用種量75——100克。直播的播後每畝用40——50擔腐熟人糞肥尿,並結合進行地面蓋子。此後,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保持土著人壤溼潤,3——4天即可出苗。大白菜的行株距,要根據品種的不同來確定。

威寧縣大白菜平均畝效益有望突破8000元,為菜農帶來可觀收入

白菜病蟲害防治:

1、實行輪作。有條件的地方以水旱輪作為宜。不要施帶病的有機肥料。要深翻曬白,控制病菌的來源。

2、實行高畦栽培,有利於排水防澇,可以減輕病害的發生。

3、合理灌水施肥:做到施足底肥,及時追肥,使苗期生長旺盛,增強抗病能力。

4、及時拔除病株:拔除病株可以減少菌源,防止病菌蔓延。特別是在灌水前應及時檢查處理。

5、注意防治害蟲:避免造成傷口,以防病菌侵入。

6、選用抗病品種:一般青幫品種和雜種一代抗病力較強。

7、藥劑防治:可選用下列農藥:農用鏈黴素每小包加水100公斤或70%敵克松600倍灌根;也可用20%龍克菌600倍或47%加瑞農800倍7天一次,連噴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