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豆新品種,脂肪量突破24%

大豆通稱黃豆。豆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高30-90釐米。莖粗壯,直立,密被褐色長硬毛。葉通常具3小葉;托葉具脈紋,被黃色柔毛;葉柄長2-20釐米;小葉寬卵形,紙質;總狀花序短的少花,長的多花;總花梗通常有5-8朵無柄、緊擠的花;苞片披針形,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針形,被伏貼的剛毛;花萼披針形,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狀。

黑龍江大豆新品種,脂肪量突破24%

大豆

近日,由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任海祥研究員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研究所劉寶輝研究員團隊共同選育的突破性大豆新品種“東生79”通過審定。該品種平均脂肪含量為24.16%,這是黑龍江省自1966年以來審定的485個大豆品種中首個脂肪含量突破24%的品種,同時兼具有早熟、高產、多抗的特點。

“東生79”在品種設計上首先選擇高油種質哈04-1842(高油黑農33×高光效高油黑農44)為母本,選擇早熟高產的綏02-282(綏農29)為父本。故“東生79”含有高油、早熟、高產和抗病等豐富的遺傳特性,為其構成高油高產突破性品種奠定了遺傳基礎。該品種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119天左右,需≥10℃活動積溫2396℃左右。株高101釐米左右,有稈強抗倒伏、莢密、株型收斂、群體通風透光性好、豐產穩產性好、生態適應性廣等突出優點。“東生79”區域試驗產量平均比對照品種“合豐50”增產8.0%,生產試驗比對照品種“合豐50”增產9.5%。三年抗病接種鑑定結果表明中抗大豆灰斑病。

“東生79”的育成,為高油大豆育種提供了新思路,為種植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突破性大豆新品種,該品種的推廣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油脂企業對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依賴。

近年來國內油脂加工企業對高油高產大豆特別是蛋脂和大於60%的高油大豆需求量逐年增長。“東生79”脂肪含量比進口轉基因大豆提高了3-4個百分點,極大地提高了油脂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該品種畝產較當地主栽品種平均增產36斤左右,按每斤1.7元計算,可使推廣區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黑龍江大豆新品種,脂肪量突破24%

大豆生長習性

大豆生長習性:

以15-20℃最適,生長適溫20-25℃,開花結莢期適溫20-28℃,低溫下結莢延遲,低於14℃不能開花,溫度過高植株則提前結束生長。種子發芽要求較多水份,開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則花蕾脫落率增加。大豆在開花前吸肥量不到總量的15%,而開花結莢期佔總吸肥量的80%以上。

大豆貯藏方法:

1.嚴格控制入庫水分,大豆長期貯藏水分不能超過12%。大豆收穫後,要在豆莢上充分曬乾再脫粒。入庫後水分偏高的大豆,可採取日曬處理,但要攤涼後才可入倉。

2.適時通風,散熱散溼 新人庫的大豆籽粒間水分不均勻,加上大豆的後熟作用,堆內溼熱容易積聚,引起發熱黴爛,因此要適時通風,散熱散溼。

3.低溫密閉貯藏 進入冬季後應加強通風降溫,趁春暖前採用壓蓋或塑料薄膜密閉貯藏,一般可以安全度夏。

黑龍江大豆新品種,脂肪量突破24%

大豆主要價值

大豆主要價值:

1.大豆不單單指黃豆,它還包含黑豆和青豆。大豆營養全面,含量豐富,其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高2倍,是雞蛋含量的2.5倍。

2.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種脂肪裡含有很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3.豆渣中的膳食纖維對促進良好的消化和排洩固體廢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適量地補充纖維素,可使腸道中的食物增大變軟,促進腸道蠕動,從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腸癌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