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35次叩擊詩眼,使長江留墨千秋的詩篇

發源於“世界屋脊”的長江,是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六千三百公里的江水,奔騰穿越千百年的輝煌文明,孕育出一篇篇滿腹才情的佳作,淘洗出一顆顆飽含詩意的真心。晚風將歇,孤月高懸,春花含苞,泛舟江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正拂去往事的塵埃,等待與有趣的靈魂小酌一二。

再讀35次叩擊詩眼,使長江留墨千秋的詩篇

日夜奔流不息的長江給華夏民族提供了生命的乳汁,哺育了這個偉大的民族,也為這個民族提供了審美的自然景觀。

繁盛的唐代使全社會出現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產生了眾多如《春江花月夜》般精美絕倫的詩篇。本詩在藝術上可謂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再讀35次叩擊詩眼,使長江留墨千秋的詩篇

首先從結構上看,開篇是漸漸吐題,從景寫起,將讀者引入到如夢如幻的境界中,然後隨著月亮的升起而把視線引向蒼穹,展開人生哲理的思考,發出對於全體人類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詢後,逐漸轉向個體生命幸福與快樂的思索,進入抒情的主體部分。通過對春天月夜中相互渴望、彼此思念的遊子思婦不能成眠的情懷,細膩刻畫其內心對於夫妻團圓、共度人生的願望。

再讀35次叩擊詩眼,使長江留墨千秋的詩篇

季暑月/攝影

背景始終是春江花月夜,緊緊圍繞著題目中的五字佈局謀篇,使人沉浸於美好的氛圍與環境之中。我們可以考察一下,“春”字出現4次,“江”字出現12次,“花”字出現3次,“月”字出現14 次,“夜”字出現2次,合起來是35次,全詩是36句,幾乎每句詩中都有,這就如同是音樂裡的音符反覆跳躍在五線譜而形成的旋律一般美妙。

全詩在抒情線索分明的前提下,還兼顧時間的流程。開篇的明月隨著江潮海浪的湧動在水面漸漸出現,升起,而後月亮當空,暗示到了半夜。接著就是“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進而完整地表現出一個夜晚的變化過程,同時暗示出相思中的人兒徹夜難眠的複雜心緒。

再讀35次叩擊詩眼,使長江留墨千秋的詩篇

季暑月/攝影

從全詩的格調來看,充滿對於理想的嚮往和憧憬,雖然有淡淡的感傷,但是並不悲涼,反而給人以青春的活力和希望。結尾處,那乘月回家的人不就是在奔向美好的團圓嗎?就連“江樹”搖曳的都是“情”,多麼令人神往。因此這是追求美中之美。而人類生活往往都會有這種那種的缺憾,追求完美則是所有人的共性,體現了普遍的意義和價值。這便是本詩的魅力所在。

長江在中國大地上滾滾奔流,滋潤著人們的生命。《春江花月夜》則在中國文化史上永遠流傳著,並衍生出音樂、戲曲等多種作品,豐富著人們的靈魂。

系列文章:

第一篇《一首歌詠長江最美的詩》

第二篇《

第三篇《落花、流水、殘月,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END—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王瑞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