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異故事:棺材內的鬼孩!

早年,陳家莊有一位郎中叫陳玉生,此人不只醫術高超,而且為人仁慈。無論是在烈日當空的夏天,或者是在北風吼叫的冬夜,只要有人來請他,他總是馬上出診。因此,當地的人們都十分敬重他。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熱鬧了一天的人們都現已睡了。俄然,短促的敲門聲把他從夢中吵醒,接著傳來一個女子的聲響:“陳先生,陳先生……”

靈異故事:棺材內的鬼孩!

陳玉生一會兒從床上跳了起來,警覺地問:“誰?”

“是我。”門外傳來了一個有點熟悉的聲響,“我兒子得了急病,特來請你去看一下。”

陳玉生一聽“急病”二字,再也顧不得想那麼多了,急速翻身下床,披了衣服,背了藥箱就走了出去。

陳玉生這時還沒看清來人的臉,也沒來得及問一下來人的終究。只聽來人說:“跟我走吧。”這時的陳玉生心裡只想著救人要緊。所以應了一聲,就跟著來人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這時,天上沒有月亮,地上沒有行人,只聽到青蛙呱呱的叫聲和樹葉沙沙的響聲。

陳玉生環顧四周,俄然懼怕起來,由於他發現自己此刻正走在森林裡。他忙問那女子住在哪裡,女子僅僅說:“快到了,到了你就會知道的。”

腳下的路越來越難走,剛走出了一片森林,又來到了一個山谷。陳玉生越走越懼怕,但他越是懼怕,眼前就越是呈現怪景。黑黑的山峰俄然倒了過來,路旁的石獅俄然撲了過來,山坡上的墳堆俄然立了起來,而且山上山下都是一閃一閃的藍光。

他就這樣哆顫抖嗉地跟著那人走著,眼前又不時掠過那些蓬首垢面,耀武揚威的黑影。

“到了。”俄然,那婦人的說話聲把陳玉生從驚駭中吵醒。他昂首看到了一間土房,陳玉生腦子裡俄然掠過一個問號,這荒山野嶺中,難道……但也不敢想下去,只好跟著那婦人走了進去。

房內燭光暗淡,陳玉生藉著這忽明忽暗的燭光,看到了一個出世只要兩三天的小男孩,正雙眼緊鎖躺在床上。

靈異故事:棺材內的鬼孩!

陳玉生立即就診,為那小孩搭脈,只感到心臟在微徽地跳動。他給孩子診斷一番後,發現並無大礙,所以叮嚀婦人細心看護,若有反常再去找他。

病看完後,只見那婦人把碗熱乎乎的麵條,遞到了陳玉生的手裡。陳玉生這時正感到腹內空空,也就顧不得什麼,拿過筷子就吃。

吃完後,他只覺得眼前一片昏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早晨,陳玉生醒了過來,發覺自己正睡在一座新墳前,細心一想,這不是前不久由於難產而死去的劉二妮的墳嗎?

此刻,他才理解,昨夜他治的那個小孩,應是劉二妮身後生下的嬰兒,他和劉二妮一起埋在一個棺材中。

這時陳玉生的心稍稍平靜了一些,就急速收拾藥箱預備離去,又覺得一陣噁心,“哇”的一聲,吐了一大堆,細心一看,不覺又是“哇”的吐了一大口,原來這吐出的就是他昨夜吃的那碗麵條,是—大堆正在爬動的蚯蚓。

他剛向前跨步,俄然隱隱中傳來了一個小孩的哭聲,他細心一聽,發現是從墳中傳出的。這下,嚇得他連滾帶爬地往家裡跑。

回到家後,陳玉生感覺事有奇怪,所以請了幾個膽大的青年,跑到墳地,打開了劉二妮的棺材。

公然,棺材中真有一個小男孩,還在哭呢。

聽到音訊來圍觀的人許多,陳二妮的婆家和孃家人也都來了。把孩子從棺材裡抱出來後,陳二妮的婆家和孃家都不敢接納。

陳玉生想到這孩子跟自己也算有緣,所以就抱回了自己家,給這個男孩取名憶慈。

由於陳玉生養了一個“鬼孩”,雖然我們仍是常常來請他治病,卻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其時才二十多歲、一表人才的陳玉生竟打了光棍。

二十年後,憶慈通過十年寒窗苦讀,考中了進士。

衣錦還鄉時,到家還沒坐下,憶慈就讓寄父陳玉生陪著他,去給母親上墳,憶慈跪在墳前,想到薄命的母親為了生自己把命都丟了,不由沉痛萬分,大哭不止。

這時,從遠處山路上走來一個妙齡女子,長得閉月羞花,一副農家女子裝扮。

只見她走到憶慈身旁,和聲對憶慈說:“兒啊,不要哭了,娘在這兒呢。”

靈異故事:棺材內的鬼孩!

憶慈聽言,以為是有人調笑自己,甚是生氣,說道:“姑娘沒看到我在祭拜亡母嗎?怎麼如此無理?”

那姑娘說道:“我不是瞎說,我宿世就是你死去的娘,你被陳先生抱走後,我就投胎轉世了,就出世在山那兒的村裡,本年二十歲了,前幾天有位白鬍子老頭給我託夢,跟我說了這些事,我醒後就想起了宿世的工作。”

憶慈聽後,半信半疑。這時圍觀的人裡有劉二妮孃家的親屬,跟這個姑娘印證了一些劉二妮的事,都一一對上了,所以我們這才信任了這姑娘就是劉二妮轉世。

母子倆隔世重逢,不由抱頭痛哭。

哭過之後,姑娘對一向站在一旁的陳玉生說:“先生為養我兒,一向未娶,小女子願從此以後服侍先生,以報大恩!”

陳玉生急速推辭,說道:“姑娘正是大好歲月,我卻已年近半百,實不敢當!”

這時姑娘俄然跪在陳玉生面前,說道:“先生心地良善,捨己救人,當今幾人能比?小女人並非僅僅回報,也是敬慕先生品格,小女子還怕配不上先生呢。”

陳玉生又再三推辭,但姑娘心意不改,再加上旁邊人也趁機撮合,陳玉生就容許了下來。

憶慈本是來祭拜母親的,卻不想遇到了活著的母親,所以也不再傷心了,一手挽著母親,一手挽著寄父,在世人的簇擁下回家團聚去了。

走到半路,遇上了急匆匆趕來的一行人,原來是劉二妮的孃家和婆家人。原來是有人去告知了他們這兒的工作通過,趕來認親了。

憶慈由於從小就聽寄父講了自己的身世,看到來人沒予理睬。劉二妮看到來的兩家人,冷冷的說:“當年你們看著活生生的孩子都不肯收養,現在看到我兒考中進士,要來享樂的嗎?”

兩家人面面相覷,都不好意思說話,靜靜的走到路邊,讓憶慈一家人過去了。

憶慈在家沒幾天,就帶著寄父和母親就任當官去了。

後來,陳玉生和劉二妮的轉世又生了個兒子,長大後考中了狀元,兄弟倆都如此有出息,在當地傳為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