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之美,宋朝人的審美已經到了一個巔峯

玩收藏·聚來寶·免費諮詢 ——關注深圳市來寶國際文化拍賣有限公司

回望兩宋時期,我們忍不住會發出“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的感嘆。宋代離我們很遠,但又留下了很多的詩與詞,讓我們感覺彷彿就在其中,近在咫尺。如果悉心觀照的,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回閃著宋代詩詞和文章的身影。有時像馬遠筆下的一叢修竹,搖曳生姿,有時像蘇東坡吟誦的赤壁大戰,驚濤拍岸。更直接的證據是,我們許多觸手可摸的器物,到那個朝代就發展得非常精緻了,比如傢俱、園林、賞石、首飾、服裝、文房用品等,聞香、品茶、撫琴等雅緻的休閒方式。

宋瓷之美,宋朝人的審美已經到了一個巔峰

今天,在討論生活與藝術的關係時,我們從宋代汲取的話題最有趣味。宋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內涵,它緊跟著絢爛輝煌的唐代之後粉墨登場,打造了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文化類型,那是一種相對封閉、相對內省、色調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點的文化類型。中國瓷器披一肩歲月風塵走來,自覺地與宋代成熟的哲學思想與飄逸的道教文化相適應,並達到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個高峰。

宋瓷之美,宋朝人的審美已經到了一個巔峰

宋瓷之美,何止五大名窯

說起宋瓷,一些人可能會輕輕念出:汝、官、哥、均、定……其實,宋瓷何止五大名窯!

在博物館裡,我們可以看到宋瓷以一個規整的方陣向我們走來,在北方窯口中,除了汝窯、定窯、均窯之外,還有龐大的磁州窯系、同樣窯場很大而影響至遠的耀州窯系等,北宋的官窯應該特指汴京的官窯,“雨過天青”的汝窯因為特別珍稀而受到最高禮遇。而在南方呢,則有景德鎮窯、龍泉窯、吉州窯、越窯、建窯等。宋代哥窯的窯址迄今也未發現,成了我國陶瓷史上一個懸而未決的迷題。南宋官窯是高宗南渡後在杭州另立的新窯,今有郊下壇和修內司兩處遺址供我們懷想。

宋瓷之美,宋朝人的審美已經到了一個巔峰

兩宋時期,中國陶瓷的覆蓋面積不僅廣大,而且在工藝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銅紅釉發現並應用,釉上紅綠彩也出現了,覆燒工藝得到推廣,刻花與印花以及白地黑花等富有民間美術趣味的裝飾技術被大面積採用。尤其到了南宋,高嶺土的使用使青瓷的燒造成為美麗的現實,從此中國瓷器有了可與寶石比美的細膩質地與華美光澤。另外,從文化意義上說,民間趣味與文人審美在陶瓷上的體現,兩宋作出了極大貢獻與高品位的示範。任何一種文化形態上的高峰,必定有著堅實而廣泛的民眾基礎,宋瓷的繁榮及深遠影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宋瓷之美,宋朝人的審美已經到了一個巔峰

民間的宋瓷

既然宋瓷優雅,為何在今天的拍賣會上,頻頻刷新紀錄的偏偏是那路花裡胡哨的粉彩或琺琅彩?首先,這是時代風氣的折射,或者說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出了問題。不少人受到清宮劇或電視裡鑑寶類節目的誤導,以為唯有清代官窯才代表了中國燒瓷業的最高水平。其實在舊時,收藏家們高度一致地認為,玩宋瓷才是最高境界,一件宋汝窯或哥窯的東西直抵十件清代官窯。

其次,稀有性也是決定文物價值的一個因素。現在拍賣會上元青花拍得很高,那是因為存世量少,而且多半在國外。而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瓷成交價格高,除了存世量較少之外,還因為當時用波斯、印尼等地進口的蘇麻裡青為呈色劑,使永宣兩朝青花那種恰如水墨畫的暈散美的效果。物以稀為貴,永宣青花賣得貴是有道理的。

二十多年前,當民間收藏熱剛剛升溫時,在古玩市場甚至地攤上經常看到宋瓷的身影,價格也不貴。一件景德鎮窯的影青斗笠碗(俗稱娃娃碗),品相完整的,也不過幾千元。建窯茶盞更便宜,千元左右可以拿到手。上品一點的,比如磁州窯白底劃花梅瓶或耀州窯刻劃斗笠碗,三五萬元也可以買下來。當時人們並不當它一回事,現在它越來越少了,價格也一路攀升。

宋瓷之美,宋朝人的審美已經到了一個巔峰

灰色地帶的現實催生新的法規

按照現行的文物法規,凡出土文物是不能交易的。事實上,在市場上現身的宋瓷以及更早的漢唐時期的陶瓷,都以出土為主,代有傳承的極少。但為何還是堂而皇之地在流通呢?這就說明現行法規在現實面前的軟弱及嚴重滯後。

前些年,市場管理方面要活躍市場,默許古陶瓷交易,而文物部門要監管市場,經常衝擊、追查古陶瓷交易,兩家互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後經過多方博弈,達成了默契。由是,市場上就出現了灰色地帶。

但近年來,市場管理開始採取相對靈活的策略。比如銅鏡是近年來頗為熱門的拍賣品種,而銅鏡多半也是近年來出土的文物,年代遠的可追溯到春秋戰國,但照樣上拍,並屢創佳績。在銅鏡的示範效應下,漢晉唐宋時期的古陶瓷也開始現身拍賣會,並得到藏家的追捧,價格一路看漲。

而作為中國瓷器的天然代表,宋瓷的行情也在國內古玩市場再次啟動,並預示著新一輪的升勢。不少收藏家認為:隨著國內大規模基建告一段落,這也許是宋瓷最後的收藏機會了。

事實上,宋瓷與其它高古瓷一樣被民間收藏,總比流向海外和被砸碎了要好。當然,收藏這檔事,關鍵在於鑑寶的眼光與把握機會的決斷力,機會永遠是存在的。今天在古玩市場裡當然還能看到宋瓷的美麗身影,如果你有心去與它結緣的話,那就不要與它擦肩而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