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市場:北漲,中跌,來看看你那啥價?

本週,山西、河南和山東尿素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新疆、內蒙和東北價格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東北某企業更是大70元/噸。這種相悖而行的走勢,在之前的國際、國內市場出現過,但那是因為增值稅和運輸的原因。在國內市場既無增值稅障礙,也無運輸瓶頸的情況下,這種分化走勢就顯得很蹊蹺,值得研究。

尿素市場:北漲,中跌,來看看你那啥價?

先分析漲價區域。新疆、內蒙都是尿素輸出大省,考慮到運輸成本,一漲一降,使得該區域的尿素外發不再具備價格優勢,能漲說明本地的需求較為強勁,對外的依存度下降,短期之內只能自保,(這種現象在今年3月份,河北、山東小麥追肥時也同樣出現過)。至於東北,大家都知道在今年3-4月份出現了恐慌性的拋售,可以大膽斷言,到4月底,東北尿素社會庫存基本清零。雖然“一炮轟”成為玉米的主要施肥方式,但在東北還有高達上百萬噸的二銨銷售是需要配套尿素的;還有其它作物如水稻是不能採取“一炮轟”的;即使玉米採取一炮轟的施肥方式,也不是說後期就一點肥都不追,因此4月份後,東北仍然有著較大的尿素需求。到了現在,東北追肥時間已經臨近,在前期庫存基本清零的情況下,部分做空的經銷商在看不到跌價希望的情況下,再不回補,虧損會進一步擴大,從而釋放了一部分未到季節的“剛性需求”,同時可能會有部分經銷商開始少量拿貨,從而推漲了當地尿素價格,但筆者相信,東北的尿素庫存仍然處於歷史的絕對低位。

區域跌價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複合肥廠等的工業需求下降;二是農業需求因麥收處於停頓狀態,造成短期剛性需求不足。

那麼這種狀況可以延續嗎?

數據是空洞的,從讀者能感知的現象去分析可能更容易。勿容置疑,按照當前的價格銷售,尿素生產企業的利潤高達200-400元/噸,這麼高的利潤,工廠只要有庫存,就不會死扛價格;毋容置疑,這麼高的價格,經銷商都不敢存貨(曾有人向筆者反饋零售網點都是一噸一噸地採購);毋容置疑,農產品價格低迷,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不高;毋容置疑,國際價格一直大幅低於國內價格;毋容置疑,今年的各種“新型氮肥”充斥市場。面對著這麼多的利空,很容易得出“尿素價格易跌難漲,成本才是支撐”的結論,這也是經銷商不敢拿貨的原因。現實是尿素變成了“尿堅強”,對抗了這麼多不利因素,價格一直堅挺到現在,說明什麼?筆者只能用缺口巨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去解釋。

尿素的缺口在哪裡?在經銷商的倉庫裡。你怕,我怕,大家怕;你沒存,我沒存,大家都沒存。有人會說,當地是一炮轟,不需要再使用尿素,從而認為農業的直接需求推漲不了價格,但筆者告訴你一個事實:去年5月下旬尿素價格一直堅挺到7月中下旬,靠的不是工業,而是農業的需求,而今年社會庫存又大幅低於去年(僅港存就少了幾十萬噸),後期的尿素行情可想而知。

半個月內,全國麥收基本完畢,進入夏種階段,疊加東北的追肥和南方的水稻用肥,全國很快會迎來一個農業需求的高峰。部分尿素輸出省用肥旺季尚不能自保,其它地區的供應又如何保證?筆者之前一直談尿素的保供,到現在,只好說木已成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