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產品沒有好銷路?產銷對接不暢是主因

央廣網北京5月10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日,農業農村部召開部常務會議,研究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部署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會議強調,要把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大事實事,下功夫抓實抓好;要全面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指出,扶持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是產業扶貧的關鍵環節,也是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銷路和效益問題的重要手段。

徐春暉:農產品豐產難豐收,一直以來是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經常有農民抱怨:我們這裡的野山核桃、大棗、木耳都是天然綠色農產品,怎麼就一直打不開銷路?其實,在我國不少擁有豐厚農業資源的貧困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當地優質的農產品一直養在深閨無人識。好產品之所以沒有好銷路,我個人覺得,農產品產銷對接不暢是其主要原因。

其實,我國貧困地區並不缺少特色資源,但缺少發現特色資源的眼睛。特色產業扶貧需要更多社會和市場主體參與,實現產銷對接,將青山綠水生產的產品賣出好價錢。在這方面,一些電商企業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他們依託用戶大數據,優化銷售渠道、提升效率、促進地方特色產品的規範化,讓產業供給側實現互聯網化、數據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不同貧困地區找準更加適合的脫貧方式,更快速地奔向小康之路。曾經有一位電商巨頭說過:“過去農民的產品賣不到城市裡,所以價格賣不上去,但現在農民養土雞,線下30、40元一隻賣不出去,放在網上128元,一天幾百只土雞全賣光了。”

保障貧困地區農產品放心種、能賣掉,不僅要解決銷售渠道問題,更要完善產品安全、原產地溯源、倉儲物流等環節,讓貧困群眾有信心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在產銷對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精準做好產銷對接。通過把握“銷”,在貧困地區的產品生產地創造出更多豐富、優質、適銷對路的“好供給”;而通過挖掘“產”,在市場上為大山裡好產品找到更加多樣、靈活和穩定的銷售渠道。這樣一來,產業扶貧才算真正落到實處,也有了可持續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