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落下實錘,農業先薅一波羊毛?

中美貿易戰落下實錘,農業先薅一波羊毛?

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自2018年4月2日起實施。

2018年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於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即232措施)。 232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不符合“安全例外”規定,實際上構成保障措施。該措施已於3月23日起實施,對我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

為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232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我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關稅,對水果及製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25%。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我國倡導並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對美中止關稅減讓義務是我國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我國利益而採取的正當舉措。

緩解水果低價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顯示:2017全年中國水果及堅果總進口量451萬噸,累計增長11.1%,全年進口金額達6222.24百萬美元。值得提出的是,2017年各月中國水果及堅果進口量均呈正增長趨勢。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2月中國鮮、幹水果及堅果進口量為43萬噸,同比增長42%。1-2月中國鮮、幹水果及堅果累計進口量為93.2萬噸,累計增長22.6%.

通過增加美國進口水果、乾果稅率,短期內對於國內水果、乾果行業肯定是一個直接利好。但考慮到僅僅對美國進口加稅,對水果整體進口量影響不會很大。除非美國繼續擴大貿易戰規模,經濟全球化進程倒退,農產品進口額大幅下降,才會是實質性利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3月24日表示,繼宣佈第一批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之後,中國正在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清單,比如飛機、芯片領域。

“中方目前的態度比較剋制,但並不代表沒有好牌。”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鬍怡建認為,貿易戰會發展到什麼程度,要看美國走到哪一步。中國要反擊這場貿易戰的“牌”有不少,從大豆到汽車、飛機,可以打出組合拳來回擊,這些商品的可替代性都比較強。

2016年,美國大豆出口了228億美元,佔當年所有農產品貿易額的17%,其中,140億美元出口到了中國,佔美國大豆總出口量的61.4%。中國停止從美國進口大豆,的確能打擊美國的農產品,尤其是轉基因大豆種植商,但是巴西目前的產量填補不了這個缺口。而中國將由於大豆短缺而出現大豆油漲價的情況,同時,豆粕也將上漲,而豆粕的上漲又將帶動肉類的上漲,從而,形成連鎖反應,推高中國的通貨膨脹。

中國進口大豆,主要來源於三個國家:巴西、美國、阿根廷。這些年來,巴西積極擴大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產量逐漸提升,中國也不斷加大從巴西進口大豆而減少從美國進口大豆,巴西也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2017年,中國進口的大豆中,來自巴西的大豆佔了一半多。目前大豆供求平衡,價格穩定。

那麼,中國自己種植大豆行不行呢?適當提高種植面積是可以的,但遠不能彌補缺口。傳統大豆的產量一般是每畝200公斤左右。2017年全年,中國共進口大豆9554萬噸,如果都由國內種植解決,需要4.777億畝耕地!

中國入世承諾表

非關稅壁壘

—-進口許可證要求及招標要求將於2005年被取消,所有的進口配額在2005年以前逐步被取消。

關稅減讓

—-工業產品的平均關稅2004年降至8.9%。

—-農業產品的平均關稅將降至15%,農產品進口和銷售無須通過國營企業和中介機構。中國國內農業補貼上限為8.5%。取消對大麥、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棉花籽油的進口關稅配額體制。

流通領域

—-除了藥品、殺蟲劑、農用薄膜和成品油的零售將在三年後放開,化肥在五年後放開之外,所有產品的零售(除了圖書、報紙和雜誌)將在入世後一年內放開。

附:對美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商品清單及加徵關稅稅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