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控每一個細節,造車我們從不將就

無論多麼出眾的設計,只有實現了量產才能真正面世。運用通過精密計算加工而成的模具,自如操控鋼板,打造出符合設計造型的配件。這,就是衝壓技術工程師後藤暢映。他的挑戰就是,將富有美感的設計原原本本地推向市面。

把控每一個細節,造車我們從不將就

1

緊密協作,重視每一個細節

首先要做的便是瞭解設計的用意,完美重現設計團隊的每一個細節。如何將設計團隊的心血投入量產,是生產部門的重大課題。其中,衝壓技術組負責生產車身飾板等與設計直接相關的配件。後藤先生說,“我從開發工作的最開始階段就參與外觀設計的討論。通過與設計師直接交流,瞭解造型的用意所在,有助於在腦海中形成重現的方式。”

把控每一個細節,造車我們從不將就

例如,在說明令人對形態留下深刻印象的車身腰線時,設計師對線條盡頭點的表達方式是“要下沉,而不是消失”。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也就是說,需要在保持曲線高峰的同時,急劇地融入車身。只有在瞭解了設計的用意後,才在量產車中的每一個細節中重現理想的設計。

把控每一個細節,造車我們從不將就

2

追求到微米級,拒絕將就

衝壓技術有其獨特的難點。鐵具有“彎曲和復位”的回彈性質。因此,即便使用尺寸完全匹配的模具進行衝壓,也無法制成理想形狀的鋼板。也就是說,要根據鐵的回彈性質設定出「預期值」,使用不同於圖紙的數值製作模具。這就需要高精度模擬和專家經驗的完美配合。後藤平靜地告訴我們,“不斷和鋼鐵對話,自然而然就能找到感覺。”

把控每一個細節,造車我們從不將就

對機器磨削後的模具進行人工打磨的工序,也需要匠人級的技術。在初始狀態下,會存在因與模具表面的凹凸而出現壓力的不均勻。為實現均等的壓力的衝壓,需要對模具進行微米級的精細打磨。這一工藝具有極高的要求,甚至掉落在模具表面的髮絲都能在衝壓後的鋼板上留下痕跡。成品模具中,時間長的能用上10年20年。這道工序是非常重要的。

把控每一個細節,造車我們從不將就

3

“我們是一個集體”

協同作戰,早在圖紙完成前便已開始,跨越部門的一體感 無論多麼出色的設計,無法在實際行駛的車輛上重現就毫無價值,量產車生產部門的職責至關重大。「我們很自豪,自己是最終呈現設計並將其交到顧客手裡的人。正因如此,生產部門在外觀設計的階段,就進行多次深入探討,並提出各種形式的建議」。

把控每一個細節,造車我們從不將就

後藤先生說“在馬自達的研發過程中,各個部門不會等圖紙來了才開始各自的作業。大家一同前行,一同思考,最後同時到達理想的終點。”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整個公司精誠團結的態度不僅能幫助實現優秀的設計,更能夠提高車輛的品質。

把控每一個細節,造車我們從不將就

每一個馬自達人,都發自內心地認為“我們不會去生產索然無味的產品”,衷心期望各位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熱忱與執著,造車如藝,我們從不將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