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清朝沒有宦官亂國,可爲什麼順治對肆意干政的太監不加懲治?

作為距離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清朝與漢、唐、明三個朝代相比,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就是沒有出現過宦官亂國的現象。

都說清朝沒有宦官亂國,可為什麼順治對肆意干政的太監不加懲治?

一代權宦

大約是看到了前朝太監干政,為患國家的前車之鑑,大清入關之後,對太監不得干政這項規定一直把控得很嚴,順治帝甚至在宮門口立下鐵卷,嚴禁宦官干預政事,以此,清朝的太監還算規矩,了不起晚清同治年間有個得勢的太監安德海,仗著慈禧的威儀幹了些貪汙納賄的事兒,最終也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給殺了。

都說清朝沒有宦官亂國,可為什麼順治對肆意干政的太監不加懲治?

順治帝

那麼清朝真的就沒出現過一例宦官專權的現象嗎?未必,有一個名氣遠不如李蓮英、安德海響亮的太監,他就幹過結黨營私、把持朝政的事兒,令人驚訝的是,皇帝明知他的所作所為,居然還沒加以懲治,他就是清朝順治年間的權宦——吳良輔。

吳良輔是順治身邊的貼身太監,長期服侍順治,也親眼見證了順治與董鄂妃的那段感天動地的愛情,不用說,這樣的人,必定被順治視為心腹,因此,吳良輔難免恃寵而驕,私底下幹出了不少勾結官員,貪汙索賄的勾當。

都說清朝沒有宦官亂國,可為什麼順治對肆意干政的太監不加懲治?

吳良輔

順治15年(公元1658年),大清發生宦官與官員賄賂勾結大案,一時牽連甚廣,吳良輔也牽涉其中。雖然順治對太監的弄權行為相當反感,但他袒護吳良輔,並未依照自己所訂嚴禁宦官干政的諭令進行處罰。然而,順治帝駕崩後,即於康熙元年,由孝莊皇太后下旨依“變易祖宗制度”之罪將吳良輔處死。

都說清朝沒有宦官亂國,可為什麼順治對肆意干政的太監不加懲治?

順治與董鄂妃

對於吳良輔是否果真伏法,眾所紛紜,有傳言稱,在董鄂妃死後,順治帝命他最寵信的內監,即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市廣安門內法源寺)削髮,替皇帝出家,他本人也曾親自前往觀看過,若果真如此,吳良輔當算是逃過法網的大清唯一一位權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