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之文:傾訴與欲望如此之「近」

曹之文在他的油畫中創造了一種處於狹窄空間中的青春女性的形象,他善於運用豎長而狹窄的構圖,空間則在這種豎長的構圖中由畫面的上部漸漸延伸向遠方,而在這種空間的最近端,則是身體呈現明顯亮色調子的女人體。他一方面塑造了三維的真實的空間,造成景深的“錯覺”,為主要的人物充分安排了活動的場景;另一方面其本身又具有特定的內涵和意義,或者和人物之間產生形式或主題方面的密切聯繫。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西西里美麗的傳說》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小肖肖像》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王炎肖像》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思思肖像》

在曹之文的作品中,作為空間的建築或風景,甚至僅僅是有層次的色塊,往往和前景的人物主體形成巨大的色相和明暗的反差。背景呈現出幽深和陰暗的視覺效果,精細描繪的女性形象則白皙而精緻,並泛出鮮明而細膩的光線感和亮度。兩者本身就具有烘托和對比的意義,而曹之文明顯加大了這種對比,使得二者截然相反,以至於主體的人物形象“赤裸裸”地展現在觀者面前。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嬸嬸肖像》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殤》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莎莎》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莎莎肖像三》

值得注意的是,曹之文很喜歡將他要表達的人物安排在畫面的最前端,甚至將半身像的人物從代表空間最近處的畫面下端邊緣線處突兀地升起。你不由得會去仔細地觀察這些女性,她們的身體和姿態,她們的膚色和頭髮,她們的眼神和表情,任何一個細節你都不想放過,因為她們離你如此之“近”,如此真切而清晰地顯現在你的眼前。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瓊肖像》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馬曉雲肖像》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民族姐妹》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民族夢》

曹之文將濃郁的古典情懷熔鑄於作品之中,他沒有對畫面作過多的修飾,時間如同靜止,沒有塵世的機械轟鳴和熙熙攘攘,沒有複雜的動態和扭曲的人體,沒有強烈的衝突和力量感,沒有讓人緊張和揪心的戲劇性場面,單純而明亮,寧靜而典雅,他的作品因此而煥發出凝重和精緻的古典意味。但是他的畫面中,不管是表情靜謐而恍惚甚至迷茫而難以捉摸的女人們,還是那濃重而實在或飄渺而夢幻的空間和風景,總是瀰漫著一絲不安、焦慮、憂傷甚至恐慌。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圖爾農女伯爵》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穆瓦特西耶夫人》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穆瓦特西耶夫人之二》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路易斯 奧松維爾伯爵夫人肖像》

在作品中,人物“安詳”的神情和“嫻靜”的軀體使人物顯得優雅而閒適,但其中又似乎包含了難以訴說的苦悶。曹之文將這兩種不同的情感基調大膽地調和在一起。他不是通過畫面中任何一種元素而作象徵性或解說性的調和,而是使畫面人物及其背景自然地生髮出這種氣息。這是一種調和,也是一種對抗,是一種面對緊張和生硬所流露出來的反抗和無奈,這或許讓我們理解了他畫面色調的強烈對比,理解了他的人物主體的安排方式。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勒布朗夫人》

曹之文:傾訴與慾望如此之“近”

作品《布羅格利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