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駝峯上的堅守

50℃,駝峰上的堅守

人民數字鄭州訊 進入三伏天,持續高溫天氣讓鄭州北站編組場裡的空氣猶如被煮開的水一般,不停地翻滾著,股道間的溫度更是達到了五、六十度。在下行駝峰平臺,一個個頭不高、身材瘦小的小夥子正在一列在調車機車推動下的貨物列車旁來回地奔跑著,提鉤、解鉤、摘管……,使得一節節裝載貨物的車輛,或成單、或成雙、或多組串聯,沿駝峰而下,安全準確到達指定位置,與停在股道內的其他車輛一起,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50℃,駝峰上的堅守

這名小夥子叫陳林,是鄭州北站下行運轉車間的一名駝峰連接員,今年6月份又被中國鐵路總公司評選為“新時代·鐵路榜樣”。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去往全國各個方向的貨物列車進行分解,根據方向彙集到編組場的各條股道,每個班次解鉤作業千餘次,從未出現過差錯。一把提鉤器、一雙膠底鞋,一天天重複的分解作業,他在這“駝峰”上一“跑”就是六年。

50℃,駝峰上的堅守

“陳林,9道解體完不用回屋了,西峰已經開始預推,作業計劃給你放在信號機下面了……”10時40分,陳林別在胸前的對講機發出指令。

50℃,駝峰上的堅守

10時55分,汗水早已侵透衣服的陳林在剛剛解體完一趟列車後顧不上休息,迅速跨過股道來到已經推上駝峰平臺準備解體的另一趟列車旁,他拿起計劃單掃了一眼,打趣著說道:“今天這溫度,一列車 63 輛,要摘 55 鉤,幹完活可就真是‘蒸桑拿’了!”

50℃,駝峰上的堅守

隨著綠色燈光的亮起,一列貨物列車被頂送上峰,陳林和小夥伴們早早做好了準備,他一手掐計劃,一手握提鉤器。當解體到第9鉤時,發現車輛連接的風管未被摘開,陳林一個箭步上前,靠著手中的提鉤器,快速搗掉鉤頭底部兩邊固定鉤舌的銷子,順勢將提鉤器準確地託在風管連接處的卡扣上,使勁往斜上方一拉,風管被斷開,此時陳林用騰出的另一隻手提起提鉤杆,車輛穩妥的從整列車中分離開,沿駝峰去往各自的股道。

50℃,駝峰上的堅守

陳林矯健的身姿、飛速的跑動、專注的眼神、準確的動作,三四秒間,舉手投足,一氣呵成。陳林說:“解鉤手拆分列車,一定要做到‘速度快、卡位準、重心穩’,尤其是當下暑運時節,天氣熱,車輛又密集到達,我們更要多一份精細,不然編組好的列車很有可能會造成晚點。”

50℃,駝峰上的堅守

15分鐘後,這列車解體完畢,陳林和小夥伴們回到提鉤房,用手扯了扯粘在身上的防護服,端起車間送來的消暑湯一飲而盡。

50℃,駝峰上的堅守

繁忙的鄭州北站日均作業量為22000輛,承擔著南來北往、東來西去的列車分解、編組重任,陳林所在的下行駝峰承擔著全站調車作業量的65%。作為家裡的“鐵三代”,打小就對鐵路有著濃厚的感情和嚮往,退伍後毅然從父輩手中接過奉獻鐵路的接力棒,以“鐵路工作絕對是我一生事業”的莊嚴承諾,用滿腔的熱血、火熱的青春和無私的摯愛撐起這份囑託和期望。工作6年來,連續安全天數達2000多天,並多次防止事故,他記錄的業務筆記和習作心得達100餘萬字,踩破的膠鞋達140餘雙。

50℃,駝峰上的堅守

作為駝峰連接員,陳林除了摘鉤、排風、瞭望等工作以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禁止過峰標註、禁止溜放的車輛和對解體中的車輛做最後的防止,因為要在駝峰機車“轟隆隆”聲和不斷髮出指令的對講機中,憑經驗去聽、去看列車的走形是否正常,是否留有餘風。可別小看這一點餘風,它會讓車輛在還沒進入編組股道前停止下來,致使後面的車撞上,從而造成事故。

50℃,駝峰上的堅守

“我們還好些,只負責摘1至5輛的小鉤,陳林就不同了,除了這些小鉤外,5輛以上的大鉤也歸他,這麼熱的天,站著不動都出汗,何況他還要來回的奔跑。”一旁的小夥伴張松說道。

50℃,駝峰上的堅守

11時15分,陳林和小夥伴們又接到新的作業命令,整裝立崗,新的作業又開始了……(何飛飛 朱和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