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分「三步走」探索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今日,在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四場“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新聞發佈會上,市委常委劉守成就成都市以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為主體,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情況進行了發佈。

記者從發佈會現場瞭解到,市委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召開了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作出決定,明確了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三步走”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公園城市特點初步顯現;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開創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成都分“三步走”探索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在建設路徑方面,我市將圍繞人、城、境、業四個要素探索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具體而言:

圍繞服務“人”,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構建傳承創新、古今一體、別樣精彩的城市文態,引導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健康優雅的生活方式。成都將延續城市文脈,統籌歷史文物保護和城市更新,傳承成都故事和民風民俗,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構建“一環兩軸四線六片”歷史文化空間展示體系,留住反映和留存城市風貌與文化特色的“鄉愁”。大力發展天府文化,以城市公園體系和開敞空間為城市文化載體,構建城市文化標識體系,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和社會包容。優化綠色公共服務供給,營造綠色舒適的公園式社區,打造生態優質的公共服務空間,建設綠色智慧城市。倡導綠色消費和低碳出行,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圍繞建好“城”,構建蜀風雅韻、大氣秀麗、國際現代的城市形態。成都將大力涵養自然生態格局,以全域生態資源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本底,形成“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美麗格局。實施差異化區域發展戰略,優化市域空間結構,推動市域城鄉形態從“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描繪大尺度公園城市肌理,以“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總長16930公里的三級天府綠道體系為骨架,串聯五級綠化和各種公園體系,形成覆蓋全域的生態“綠脈”。營造蜀風雅韻的城市風貌,強化城市天際線規劃與管理,構建“三軸、四心、多片”整體景觀格局,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建築群落和文化景觀,打造光彩靚麗城市夜景體系。

圍繞美化“境”,構建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城市綠態。成都將推進全域增綠,依託“兩山”區域,建設世界品質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富集區,展現林秀俊美的山地風光。推進增花添彩,優化植物色彩佈局,實施花園式特色街區、園林景觀大道、市花市樹增量提質等增花添彩工程,呈現花重錦官的錦繡盛景。打造精品林盤聚落體系,重塑川西田園景觀,凸現茂林修竹的林盤景緻。提升水環境質量,保護水生態系統,打造宜居水岸,重現水潤天府的河湖景色,讓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麗山川和美麗人居有機融合。

圍繞提升“業”,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循環高效的生產方式。成都將加快發展以新經濟為引領的環境友好型產業,推進知識、技術、信息等創新生產要素與傳統產業融合聚變。建設清潔高效的綠色資源體系,促進清潔能源高效利用,促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創新鄉村振興的產業模式,把鄉村作為體現公園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基底和最大載體,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示範走廊建設,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順應個性化、體驗化、品質化的消費趨勢,與“三城三都”建設相結合,打造新業態培育新場景創造新消費。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霞 王雪鈺 宋妍妍 編輯 楊馥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