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架二代機逼退美軍五代機,中國殲轟-7立了一大功


新華社發表文章批量了一件事,先前曾有一架中國轟-6K轟炸機,在海上執行訓練任務時,遭到某國先進戰機的跟蹤和威脅,而海軍航空兵則緊急起飛了6架殲轟-7殲擊轟炸機增援,儘管某國戰機比增援的6架中國殲轟-7領先不止一代,但中國飛行員並沒有絲毫膽怯。

某國戰機自恃性能先進,加上又有大型水面艦艇的撐腰,主動上前與中國殲轟-7戰機格鬥交鋒,隨後中國殲轟-7機群擺開陣勢,與某國先進戰機進行了車輪戰,但幾番較量後某國先進戰機被逼返航。

對於報道披露所說的某國先進戰機,應該是美國F-22隱身戰鬥機,因為文章說比殲轟-7戰機領先不止一代,顯然某國先進戰機應該是四代機,而縱觀世界服役隱身戰鬥機的國家只有美國。

另外F-35B戰鬥機今年一月才被部署至日本巖國基地,這也是F-35戰鬥機自2011年服役之後,首次被部署到美國本土之外的地區,所以說與中國殲轟-7格鬥的肯定是美國F-22戰鬥機,而僅憑二代機就能夠逼退隱身戰機,足以可見殲轟-7寶刀未老,另外這也與飛行員的勇敢和戰術息息相關。

殲轟-7是中國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研發的一款殲擊轟炸機,主要用於戰役縱深攻擊以及對海和對地攻擊,1988年殲轟-7首次試飛成功,並於九十年代初開始入列海軍航空兵,日前中國生產的各類殲轟-7數量已經達到了250架,殲轟-7更是與蘇-30MKK2搭配組成了航空兵現代化的主力戰機。


殲轟-7有效作戰半徑1650公里,最大載彈量在5噸左右,可掛載兩枚空空導彈和多枚空對艦導彈以及大量航空炸彈,另外殲轟-7也具備超視距打擊能力,但由於殲轟-7戰機的設計較早,雖然其具有較強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但近距離空中格鬥能力較弱,這也是殲轟-7戰機的一大短板。

由於殲轟-7的效費綜合比較低,加上事故頻發經常墜毀,殲轟-7基本上已經處於停產,另外殲轟-7的使用範圍也越來越窄,其也不能完全滿足中國海空軍的現代化需求,因此,殲轟-7所扮演的角色也將逐漸被殲-16取代。

殲-16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三代半殲擊轟炸機,其有效作戰半徑為1300公里,最大載彈量遠超殲轟-7達到了10噸以上,並裝備了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可掛載多枚空空導彈和空對艦導彈,具有很強的超視距攻擊能力,性能與美國的F-15E不相上下,日後殲-16將逐步完全取代殲轟-7,擔負中國海空軍對地對海攻擊的大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