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史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役是哪一次嗎

你知道有史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役是哪一次嗎

你知道有史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役是哪一次嗎

你知道有史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役是哪一次嗎

你知道有史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役是哪一次嗎

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戰爭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一直伴隨人類社會至今。從冷兵器到熱兵器時代,在人類有記載的五千年曆史上,共發生戰爭14500多次,其中大戰、血戰、惡戰數不勝數,但是你知道,在這一萬多次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是哪一次嗎?有很多人會說,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不錯,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斯大林格勒名字的變化的歷史,斯大林格勒原名察裡津,1925年為了紀念在察裡津戰役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斯大林改名為斯大林格勒,赫魯曉夫當政後,實行“去斯大林化政策”,於1961年改名為伏爾加格勒,2004年,普京簽署命令,又改為斯大林格勒。城市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戰前居民約60萬人。它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擁有一家大型拖拉機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說是拖拉機廠,戰時主要生產坦克。

斯大林格勒的得是對蘇德雙方都具有生命攸關的意義。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廣闊富饒的頓河下游流域、庫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是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產區。1941年,德軍佔領烏克蘭後,斯大林格勒成為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如果德軍佔領這一地區,蘇聯就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石油、糧食和重要的工業基礎。對於大片國土淪喪,人力物力本來就十分緊張的蘇聯來說,斯大林格勒絕不容有失。

德國此時也迫切需要這些資源,在二戰中德國的石油來源主要是羅馬尼亞的油田,產量遠遠不足應付大規模戰爭的需要,所以德國迫切想奪取蘇聯在高加索地區的油田,改變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在即將發動攻勢之前,希特勒曾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將軍說:“如果我拿不到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那麼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並且佔領由蘇聯領袖名字命名的城市,對於蘇聯軍民的戰鬥信心也是巨大的打擊。

戰役的過程在網絡、書籍、電影等都有細緻描述,我再次就不在贅述,我們下面通過一組數字來了解戰爭的殘酷。

參戰雙方:蘇聯紅軍;以納粹德國為首由羅馬尼亞、匈牙利、意大利等國組成的軸心國部隊。

時間:時間自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共119天;

參戰雙方兵力:蘇聯2500000人(反攻階段);軸心國1500000人(蘇軍反攻階段)。

雙方傷亡:蘇聯,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1129619人。

德國,西方學者估計75萬多人陣亡或受傷,9.1萬人被俘,合計85萬;蘇聯方面估計150萬人傷亡俘。

裝備損失:蘇聯,火炮和迫擊炮15700多門,坦克4341輛,飛機2769架;德國,火炮和迫擊炮12000多門,坦克和強擊火炮3000餘量,1942年7月-11月,就損失飛機1400多架。

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剛剛趕赴城中的紅軍戰士的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個小時,軍官也只有約三天的平均存活時間。

不管是85萬,還是150萬,軸心國的損失約佔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蘇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不僅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的主要標誌。

戰爭已經遠去,讓我們永享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