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3個月純收入1萬元,石林示範企業帶動種「雲耳」 共同致富促民族團結

「脱贫攻坚」3个月纯收入1万元,石林示范企业带动种“云耳” 共同致富促民族团结

家住石林縣長湖鎮蓑衣山村的彝族農戶張樹蘭,在兩年的時間內,通過種植高原雲耳,家裡蓋起了小洋樓,買了私家車……她家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得益於石林當地一家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企業的扶持引領。

成立於2014年的昆明旭日豐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為契機,發揮企業自身獨特優勢,把解決好民生問題,作為民族團結的重要載體,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脱贫攻坚」3个月纯收入1万元,石林示范企业带动种“云耳” 共同致富促民族团结

為帶動少數民族村脫貧致富,實現民族團結,該公司推出“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即公司提供優質菌包等生產資料,並派專業的技術團隊到田間地頭,給合作社種植戶進行一對一的技術指導,確保農戶能種出符合市場要求的產品,最後公司按品質分級收購。張樹蘭就是公司第一批種植高原雲耳的合作農戶之一,如今她已成為公司黑木耳菌包生產基地的負責人,為更多的少數民族同胞做了榜樣。今年,她又帶頭成立了茸晟黑木耳種植合作社,11名社員中有10名少數民族同胞。在公司的扶持下,建起9個黑木耳立體種植大棚,共掛菌包12萬,預計純收入15萬元,社員在3個月內純收入1萬元左右。

另一方面,公司聯合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邀請全國有名的菌業技術人員為近百名種植黑木耳的村民進行技能培訓,使貧困學員有技術可以奮發圖強,有項目進行自主創業,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同胞走上增富脫貧的道路,不拖後腿共同進步。和摩村的陶冬英通過學習培訓,帶領5名少數民族姐妹成立木耳種植家庭農場,種植了2萬袋黑木耳長菌包,現在已經擺到田間,預計純收入在3萬-4萬之間,每戶增收6000元左右。

「脱贫攻坚」3个月纯收入1万元,石林示范企业带动种“云耳” 共同致富促民族团结

如今,在石林已經有更多的少數民族老鄉通過種植木耳走上致富的道路。2017年,和摩村有48戶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有11戶少數民族貧困戶種植雲耳,依靠土地流轉費,合作社務工收入、雲耳種植收入,貧困戶年收入從之前的2950元增收至3500元到5300元不等。

2018年,公司在長湖鎮成立黑木耳種植合作社,按照“鄉鎮引領合作社走,合作社隨著產業走,農民跟著合作社走”的思路,通過木耳專業技術培訓和地理優勢的宣傳鼓勵,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內生動力,儘可能地將貧困戶聯結到產業鏈上,保證貧困群眾通過木耳產業增收脫貧。

「脱贫攻坚」3个月纯收入1万元,石林示范企业带动种“云耳” 共同致富促民族团结

截至目前,該公司擁有1個現代化菌袋生產工廠、1個標準化育菌工廠、1個食品級包裝廠和1個雲耳立體種植示範基地。以臺創園公司自有實驗與示範基地為中心,已發展蓑衣山、西街口、天生關、林口鋪、路美邑5個合作社和和摩村一戶家庭農場進行種植,為農民的增富脫貧搭建平臺,有效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脱贫攻坚」3个月纯收入1万元,石林示范企业带动种“云耳” 共同致富促民族团结

侍偉 報道

編審/校對:朱永發、侍偉

「脱贫攻坚」3个月纯收入1万元,石林示范企业带动种“云耳” 共同致富促民族团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