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爸發文「再遇大狗撲娃,直接打死」!養狗者回懟「怕狗去住別墅」!結局竟是這樣……

重慶大渡口區西城大道999號,位於白居寺公園旁的綠地城小區,小區樹綠花香,環境清幽,每到傍晚,小區裡少不了出門散步的老人和小孩。

一週前,這個小區的“鏟屎官”和“護孩族”懟文激戰。一週的"罵戰","罵"出了矛盾根源,也"罵"出了......

護孩族的32張“溫馨提示”:

沒套的大狗再撲我娃兒,直接打死

孩爸发文“再遇大狗扑娃,直接打死”!养狗者回怼“怕狗去住别墅”!结局竟是这样……

護孩族的溫馨提示不溫馨

17日晚上,小區內各個電梯旁出現了這樣一則溫馨提示,標題中特意寫明是給養狗業主的。其中提到:“今晚過後,再遇到有大狗撲我娃兒的,遇到直接打死……”裡面還特意強調了是“沒套繩的大狗”,因為撲孩子事件已發生過兩次,所以再次警告。落款項,還留下了12棟小李和他的電話。

這樣的提示共32張,每個電梯旁都有一張。

小李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則並不溫馨的“溫馨提示”呢?小李承認:“我的言語是有些激動,但也是因為我是孩子的父親。”今年26歲的小李,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當天晚上八點多,他帶著自己五個多月的寶寶到小區散步,卻遇到一隻大狗站起來撲向了他。雖然安全躲避了,但這事卻讓他十分氣憤。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小李告訴記者,當時大狗撲完就跑開了。他也沒看到狗的主人,也不認識狗的品種。

事情發生後,小李就在業主群裡給物管人員反映,還發了溫馨提示的電子版到群裡。“但是群裡的物管人員沒回應,也沒有養狗的業主出來回應。”

小李說小區發生大狗撲孩子的事情,不是個例。

在小李給記者提供的“綠地城文化群”裡,記者看到也有其他業主抱著四個月大的孩子被大狗撲的情況發生。而原因,就是部分養大狗的業主不愛拴狗繩子。

“我想讓大家都來關注小區養狗要牽繩這件事,重視起來,所以言語中才寫得有些過激。”小李表示,在他看來,要是普通的“溫馨提醒”根本不能引起重視。所以和朋友小謝商量後,決定打印出來,貼在小區電梯的出入口處。

綠地小區目前接房開始入住的樓棟一共有16棟,小李就打印了16張,當晚九點多就在每個樓棟都貼上。“我想讓養狗的業主出來跟我溝通,我代表怕狗的業主,所以留了電話。”小李說,其實在留電話之前他也猶豫了一下,怕被騷擾。“不管好的壞的,我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鏟屎官”的陳述:

怕狗可繞行,或去住別墅,

呼籲文明養狗

因為小區內張貼告示要經過物管同意,第二天物管工作人員看到小李的“溫馨提示”後就撕掉了。但小區出入口進出的人很多,不少業主對小李寫下的“溫馨提示”拍了照,發到小區群裡,引起廣泛關注。

孩爸发文“再遇大狗扑娃,直接打死”!养狗者回怼“怕狗去住别墅”!结局竟是这样……

鏟屎官們的回應,略顯火藥味。

時隔一天,小區的“鏟屎官”們發出了一篇長文,來懟小李言論中“將狗直接打死”的觀點。

23日下午,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到達綠地城小區時,以“鏟屎官”名義發出的長文,已經被物管撕掉了。記者只能從小區業主群聊天記錄中得知相關內容。

該長文講了四個觀點:一是針對當初開發商承諾在小區規劃出的遛狗用地,請物業重視;二是對小李的言論做出回應,建議怕狗人士主動避開狗繞行,若受不了有狗環境,可考慮去住獨棟別墅;三是希望大家不要傳播“大狗攻擊性強”的言論;四是提醒部分養狗業主文明養狗。同樣這篇長文,也貼在了每個小區樓棟裡。

一篇“溫馨提示”,一篇“鏟屎官陳述”,一時間在小區群裡討論開了。其間,小李也接到過養狗業主的電話,有位養狗阿姨還在電話裡和他爭論了幾句。“她問我憑什麼問都不問要打死狗。”小李把通話記錄拿出來給記者看,“我是說再撲我娃兒的大狗,要是大家都文明養狗,也就沒這些問題了。”

小李告訴記者,在他發了“溫馨提示”後,除了接了幾個養狗業主的電話外,他並沒有遭受騷擾。電話溝通,雖然沒有達成一致,但小李隱約感覺到,不少養狗業主其實都意識到文明養狗、安全遛狗的必要。

圍觀鄰居的圈注:

請“鏟屎官”留下聯繫方式

在“鏟屎官”發出長文的當天,就有圍觀的鄰居,在“鏟屎官”的長文中做了圈注,主要是針對其“讓人避讓狗、受不了住獨棟”的觀點。記者在保留下的照片截圖中看到,其間的文字也充滿著火藥味。

孩爸发文“再遇大狗扑娃,直接打死”!养狗者回怼“怕狗去住别墅”!结局竟是这样……

有圍觀業主對小區鏟屎官長文的圈注

這位鄰居在上面寫到“房子是給人住的,不是給狗住的”,以此來懟對方“考慮住別墅”的觀點;也強調了小李說“打死狗”的前提是“再撲娃兒”。最後還留言到,“請鏟屎官也留下電話。”

家住10棟的業主小雨告訴記者,兩個公告他都看了。他認為兩邊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不會想發生人受傷或者狗受傷的事情發生,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大家也不用太過激,養狗的拴上繩子,怕狗的稍微避讓,都是鄰居,大家都和諧點。”

當然也有覺得“鏟屎官”陳述中,讓人避著狗走,讓受不了有狗環境的業主買別墅的言論有些不合適。一位8棟業主劉女士有些生氣:“養狗的還理直氣壯了,說人見到狗繞行。”

作為文明養狗人士,出門必套繩子的楊女士認為,後來“鏟屎官”發出的言論也沒什麼大問題。“畢竟之前的溫馨提示,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不免誤傷文明養狗的鄰居?”

略顯意外的結局:

小區“罵戰”後,雙方初現融洽

家住5棟的業主告訴記者,在貼告示事件後,這兩天小區遛狗的業主,似乎也有意識套了狗繩子。

孩爸发文“再遇大狗扑娃,直接打死”!养狗者回怼“怕狗去住别墅”!结局竟是这样……

物管客服主管劉平說,小區每棟樓下都貼有文明養狗的提醒。

小區養狗業主,43歲的李玉蘭告訴記者,她家養有一隻6歲的泰迪犬。狗狗雖小,但她遛狗都習慣用牽引繩。李玉蘭證實,小區的確有一些業主養狗沒有用牽引繩,出現過狗狗撲人的事件。“之前小區有一些鄰居對不文明養狗的行為意見很大,帶著情緒,自然說話也比較難聽。個別養狗鄰居的確自身做得不夠好,也開不起腔。”

李女士透露,此次罵戰也讓養狗業主在微信群達成了共識。不管狗狗大小,遛狗都要戴牽引繩;不管狗狗大小便,都要及時清理。李女士說,“鏟屎官和護孩族之間換個位置坐,既然愛狗狗就做文明養犬人,有句話叫狗狗不乖,一定是主人沒帶好。”

專家:

養狗是博愛,前提是愛人

西南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西南大學影視傳播與道德研究研所長袁智忠表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養寵物以增加生活情趣。從廣義上講,養狗是一種博愛行為,但博愛的前提是愛人,不僅僅指親朋好友,更是生活中的鄰居、路人。愛,意味著尊重理解他人的感受,管好自己的狗狗,莫讓狗狗成為人與人之間矛盾的導火索,這對於養狗市民更是一種責任。

“現實生活中,狗狗對人造成的傷害,主要還是心理上的恐懼,即擔心被撲咬,真正傷人的畢竟是少數。但正是狗主人類似的‘狗狗不咬人’、‘咬到了我負責’這樣的話,很容易把對方心中的怕激化為怒。”

袁智忠說,以此事為例,當事人李先生在言辭中的確有過激、不妥之處,但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一種發洩方式,而養狗業主與其“互懟”理性的討論有助融洽,但要避免一味的情緒化,那樣只會加劇矛盾。

袁智忠認為,一根牽引繩不僅僅是主人對狗狗的管束,更是人與人關係和諧的紐帶。它既需要系在狗狗身上,更需要常在愛狗人士心間。

遠親不如近鄰,一切和為貴。

出門遛狗請一定將牽引繩拉緊一點!

本文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

你可能還想看這些

孩爸发文“再遇大狗扑娃,直接打死”!养狗者回怼“怕狗去住别墅”!结局竟是这样……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柒·悅讀》往期回顧

孩爸发文“再遇大狗扑娃,直接打死”!养狗者回怼“怕狗去住别墅”!结局竟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