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挪窮窩」百姓安居又樂業

张家川:“挪穷窝”百姓安居又乐业

曾幾何時,對於地處關山林緣區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鹿鎮寶坪村民來說,告別“老土屋”,住上“小康屋”,曾是全村181戶群眾的共同夢想。如今,隨著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實施,村民們的“小康屋”夢想得以實現。

回憶以前的“老土屋”,張銀花老人說,“以前山裡人沒有像樣的房子住,連圍牆都是用木頭圍一圈,每逢颳風下雨,總感覺心裡不踏實”。談起新家,她動情地說,“沒想到這把年紀,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真是託了共產黨的福”。

张家川:“挪穷窝”百姓安居又乐业

易地扶貧搬遷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既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自2016年啟動實施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以來,張家川縣按照“五個一批”要求,將該項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來抓,緊扣政策、強化措施、落實責任,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十三五”期間,張家川縣共計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359戶1213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36戶7595人,新建集中安置點48個。截止目前,已累計完成住房1828套,正在建設531套,配套實施堤防工程、排洪渠、橋樑工程、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廣場、巷道硬化等基礎設施。

张家川:“挪穷窝”百姓安居又乐业

易地扶貧搬遷的最終目標是脫貧。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張家川縣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嚴把規劃設計關,將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與農業結構調整、產業開發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將重心放在農田、水利、道路、教育等基礎設施和住宅工程建設上,充分考慮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發展空間,統籌規劃建設,力求達到佈局合理,村容村貌整潔。在住宅設計上,按照政策要求,結合農戶需求,分別設計出不同面積、不同風格的戶型圖,由群眾根據實際自行選擇,確保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张家川:“挪穷窝”百姓安居又乐业

易地扶貧搬遷既要搬得出,又要穩得住,更要能致富。張家川縣堅持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搬遷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在林緣區和旅遊資源集中的安置點,扶持發展農家樂等產業;在土地資源豐富的安置點,引導發展膠原驢養殖、核桃、烏龍頭、土蜂養殖、蘋果、育苗等產業,努力實現搬遷群眾收入的多元化。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三年來,通過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實施,張家川縣安置區農戶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群眾發家致富信心明顯增強,這項國家組織實施的民心工程,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從最初的“不願搬”變成了後來的“積極主動申請搬”。

张家川:“挪穷窝”百姓安居又乐业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為大山裡的群眾搬出了一條“幸福路”。如今,當你乘車經過張家川縣各個公路主幹道,時不時會看到兩旁排排整齊漂亮的新房和嶄新的村莊,這是近年來張家川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結出的累累碩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