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笑 煙雨遙,一把古琴一襟晚照

江山笑 煙雨遙,一把古琴一襟晚照

緣起

據說一個人的性格是由幼年、童年生活塑造的,而人一生的經歷和事業則是由少年時期的夢想決定的。我小時候很內向,不愛說話,但與書有天生的緣分。記得小學三年級就看很厚的長篇小說《萬山紅遍》、江蘇抗戰小說集等等,有時從下午抱著書一直看到天黑。週末到新華書店,一呆就能呆半天。當時母親都覺得奇怪,因為家中並非書香門第,老大、老二也不是愛學習的人,姑蘇小巷街坊鄰居也沒有特別的讀書人家。

中學時我最喜歡的課程是語文,只是由於理科成績特別地好,在那個重理輕文的年代,考大學也就無奈考了理科。大學時,腦海裡還經常飄過中學時讀的《陶淵明詩文集》中的句子,記憶最深的是“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等等,那時根本不懂什麼是“琴”、“書”和“羲皇上人”,但對天地宇宙、松風水月、雲捲雲舒卻特別有幻想。高三時讀到金庸小說就一發不可收拾,看得暈暈乎乎,差點耽誤了高考。大學裡繼續著少年夢,讀文學、迷武俠;於是,大學畢業,就考了哲學系讀研,要弄明白人生真諦;於是,畢業工作後,每逢寒暑假,便往山中走,有時能在山上住十天半月;於是,就遇到了影響我一生的“古琴”。

江山笑 煙雨遙,一把古琴一襟晚照

初遇

大約從1989年到90年代上半葉的幾年間,我每年寒暑假都會去皖南的齊雲山,有時一住二十多天。有一年大雪封山,就在山上過農家春節,與生產隊長程光華一家一起吃年夜飯,外面大雪紛飛,室內圍爐夜話,除夕夜熱鬧非凡。齊雲山是道教名山,據說是道教二十八個洞天福地之一。因方圓幾十裡內有天下聞名的黃山和九華山的緣故,來齊雲山的遊客就特別稀少。山腰和山頂上的太素宮、玉虛宮等道觀香火寥寥,大多仍是民國時的舊貌。全山人煙稀少,隱隱有一種仙家的清虛氣象。山家生活,與山氣雲影日夕相伴。清晨起來,俯視山腳下橫江江面上飄浮的白霧,真有一番離塵出世的仙家意趣。

我們所住的農家,原先是一所頗具規模的道院,門楣上“東陽道院”的石匾仍在。道院大廳相當空曠,四圍皆是兩層樓廂房,大廳中央是石欄四方天井,既能採光,又蓄雨水,可作滅火之用。皖南民居大多有這樣的天井。我們住在大廳東側二樓上的小木屋裡,我的古琴緣,便是從這裡開始的。那是一個暑假,上山當日傍晚,我們在小木屋裡突然聽到一種沉靜曠遠的聲音遠遠傳來,不禁為這神秘的聲音聽吸引。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聽到真正的古琴聲音。以前或許從電臺廣播電曾聽到琴曲,幾乎沒任何印象了。

琴音遙遠傳來,有一種萬事離心、身心俱息的感覺,彷彿到了洪荒歲月、太古時代。琴音松沉低緩,斷斷續續、縹縹緲緲,若有似無,令人於沉靜之中進入忘我之境。那種神秘古遠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

我的古琴緣就此開啟了。在山上的二十餘日,朝看日出,夜聽古琴,跟著彈琴的老人學了古琴的基本指法,那是一段很難忘的日子。這位老者,就是浙江老琴家徐匡華先生,是我的古琴啟蒙老師。那時,全國彈琴的人還很少。後來幾年中我經常回老家,併為蘇州的《吳門琴訊》雙月刊寫稿,記得有一年到北京,陳長林老師跟我說每期都會看我的琴學文章。北京李璠老、鄭珉中先生還有很多老琴家也是這樣知道南京有一位“老桐”的,不過當時不知道“老桐”是一個年輕人。他們都是蘇州吳門琴社的往來好友。90年代時全國古琴刊物很少,張銅霞女士最早創辦全國性大型琴刊《七絃琴音樂藝術》,也是在1998年了,我的《中華琴學之繼承與發揚散論》最早就發表在張老師的這本刊物上。

江山笑 煙雨遙,一把古琴一襟晚照

吳門老桐

懂琴

我一向認為彈琴人要讀書,才能懂得琴心、才能彈出古琴的真味。唐初司馬承禎《素琴傳》雲:“自古賢人君子,莫不操之以無悶,玩之而無懌。左琴右書,蓋有以也。”古人左琴右書、以琴書自娛,讀書以明理、撫琴以清心,“琴與書”是中國文人幾千年精神生命之所寄。古琴是“賢人君子”之器、一直就不是演藝樂器。當時還不知道“文人琴”之說,但交往的老琴家沒有以古琴為職業的,他們大多在科學、歷史、哲學等領域卓有成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璠老,他是中科院遺傳所的科學家,他跟我說他50年代的最大理想是研究稻麥種子,為增加我國的糧食畝產量作貢獻。民國時彭祉卿在《今虞琴刊》中也寫到:

“琴這個東西,說它是音樂可以,說它不是音樂也可以;因為向來彈琴的人,就不肯把琴看作一種藝術;說它是合乎道的,應該拿來修身理性,導養延年的。這話固然玄妙一點,但是琴確實與其他音樂,有點不同,它的聲音直接與心靈發生關係。”

江山笑 煙雨遙,一把古琴一襟晚照

的確,古琴是“直接與心靈發生關係”乃至透入靈魂深處的,我初聆琴音、頓為之懾,正是這樣的體驗。而學琴時久,也從來不會感到疲累,恰恰覺得“琴中有無限滋味,玩之不竭”。就像嵇康《琴賦》所說:“餘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長流。就這樣,由讀書而嚮往山林、由山水而值遇琴緣,由古琴相伴而享受心中之山水,悠悠歲月幾十年也,而學琴撫琴的心得,最後又變成了書。

唐白居易琴詩曰:

“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

一聲來耳裡,萬事離心中。”

“七絃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讓我們滌去塵慮、萬事離心,做一個真正的琴道知音,一起走進那超越古今的七絃琴的美妙世界吧!

江山笑 煙雨遙,一把古琴一襟晚照

江山笑 煙雨遙,一把古琴一襟晚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