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36 法之五|諺語勸導法——調解案例:三兒四女不養親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溫故知新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2010年清明節前夕,東巷村老彭夫婦來到鎮司法所,稱自己今年已經80多歲了,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但沒有一人願意承擔贍養義務請求給予幫助。

保護老人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司法所長覺得這事不能拖。當天下午,他就來到了村委會,與民調主任一起走訪老人及其子女尋求化解糾紛的辦法。

彭老夫婦有三個兒子。因為當年家裡窮,老大今年已經60多歲了直沒能娶上媳婦,至今與父母一起生活。而且身體不太好,政府正準備為其辦理”五保”。這麼多年來,在父母和全家人的努力下,家裡蓋起六間瓦房,三個兒子每人兩間,自然沒有女兒的份。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二兒子稱:”父母偏心眼,將門口的一棵大櫸樹給了小兒子打傢俱父母有勞動能力時,也貼了不少錢給小兒子,現在父母年紀大了,小兒子理應多拿錢供養父母。本人常年在外打工,雖有些錢,但我有兩個孩子,讀書、找工作、結婚花了很多錢,現在還差別人8萬多元債沒有還。”

小兒子稱:”二哥二嫂常年外出打工,他們的兩個孩子都是我父母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他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多拿些錢養父母也算是天經地義。父母的口糧每年都是我給的,老二答應每月給父母零用錢,但聽父母說,他們已經兩年不給零用錢了。不是我不養父母,因為依照法律規定,贍養父母是子女共同的責任。”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老彭夫婦有四個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嫁在本地,家庭收入一般;三女兒嫁到江陰,家裡辦了企業,經濟狀況較好,但錢一直由女婿掌管,三女婿說了,姐妹們拿多少,他一分不少,讓他多拿錢,沒門。小女兒嫁到溧陽,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一般,姐妹中就數她最孝順,平時經常帶些禮品來看望二老。不過,四姐妹都有一個共同的說法:“我們是家中的女兒,我們出嫁時,所有彩禮都給兩兄弟建房結婚用了,再說我們也沒有分得家產。我們知道女兒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我們沒有享受到兒子的待遇。”

另外,司法所長還了解到,這一大家子非常特別,兄弟姐妹之間很少來往,唯一的聚會就是每年的清明節。

司法所長認為:

清明節快到了,清明祭祖是化解糾紛的好時機,司法所長要求民調主任先安排好老人的食宿,通知老彭全家人在清明節的下午到村委會調解贍養糾紛。

清明節快到了,清明祭祖是化解糾紛的好時機,司法所長要求民調主任先安排好老人的食宿,通知老彭全家人在清明節的下午到村委會調解贍養糾紛。

清明節的下午,在村委會的調解室,司法所長一改往日的調解作風,竟然搞起了”一言堂”。他說:”在座的二老,各位兄弟姐妹,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十分講究孝道。今天是清明節,我們這個大家庭會聚在一起,進行祭祖活動,講的就是一個”孝”字。孝不能只停留在對祖的祭祀上,更應當體現在對父母的贍養上。”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當然,我們今天講的孝不是要大家一味地去順從父母,但我們做子女的,想方設法讓父母開心、放心總是應該的。再退後一步,讓我們的父母頤養天年總是最起碼的,這是不能討價還價的。我們在座的,除大哥外,都已為人父母。你們在養育子女時,也不會先考慮留足自己養老錢,再考慮子女吃飯、穿衣、讀書、婚娶的事吧,只要子女好,一切都好。你們的父母也是這樣,當年他們為了讓你們吃飽穿暖,上學讀書建房婚娶,沒有給自己留下一份養老錢。因此才不得不向你們討要贍養費。”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是真心的,無私的。因為二老的無私,以至於今天還要向你們討要生活費。今天在座的七位兄弟姐妹,你們不感到心有愧嗎?當然,你們每個人都有不養父母的理由,但你們哪一個理由可以與父母的養育之恩相抗衡。你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贍養父母是子女法定的義務,孝敬父母是不能講條件的,也是不能討價還價的。”

“俗話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進門叫聲媽,猶如公園泡氧吧;出門叫聲爸,再大困難都不怕;爸爸頭頂一個天,媽媽腳踩一片地,中間的孩子好神氣。二老健在全家福,二老不在各東西擁有要知道珍惜,二老健在是你們的福氣啊!”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司法所長的一番話,字字句句,擲地有聲,七兒女啞口無言。

“關於二老的贍養,我提幾點建議:一、按照農村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二老每人每月生活費260元,由二兒子、小兒子和四個女兒共同平均支付,並參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年提高。交錢時必須有大哥在場。二、日後父母一般生活料理及小病醫療費由二兒子和小兒子共同承擔,父母大病醫療費、護理費及後事料理費由除大哥外的兄弟姐妹共同承擔。

二老及兄弟姐妹均表示沒有意見,他們很快在調解協議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調解心語

諺語勸導法是指在調解過程中,利用富有智慧和哲理並淺顯易懂的群眾俗語來勸導當事人辨是非、明事理的一種調解方法。恰當地使用調解諺語,有利於緩和緊張氣氛,促進當事人儘快達成共識。

本案中,調解員在闡述父母對大家庭的重要性時,運用了一系列的調解諺語:”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進門叫聲媽, 猶如公園泡氧吧;出門叫聲爸,再大困難都不怕”;”爸爸頭頂一個天媽媽腳踩一片地,中間的孩子好神氣”;”二老健在全家福,二老不在各東雨”。與空洞的說教相比,效果顯然不同。同時,由於不賠養父母的行為是一個不光彩的行為,如果調解員不注意方法,可能讓當事人惱蓋成怒,調解諺語在這裡就起到了一個”潤滑劑”的作用。

村幹部點評

在人民群眾生活條件日益提高的今天,賠養糾紛仍時有發生,令人痛心。本案中,司法所長靈活運用老百姓熟悉的語言調解糾紛,既理直氣壯,又勸導有方,令人稱快。

调解36 法之五|谚语劝导法——调解案例:三儿四女不养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