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那種美是一種生命力的最高境界,可以感動到每一個生命。

——遇言姐

2014年冬我第一次看“如夢”。

那時我還沒有全家遷回中國,只是在中國過聖誕假期。

我看的是“如夢”的下半場,一場在蓮花池觀看的話劇刷新了我整個人生對話劇的認知。

尤其是當“顧香蘭”許晴帶著她的姐妹們從蓮花池的這一端走到另外一端的時候,每個女子的旗袍的衣角,臉上晶瑩的亮粉,身上的香氣,都幾乎掃過你的腳面、灑到你的身上、從你的面前輕柔飄過。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讓同性熱愛的美麗

有一刻,許晴離我只有2釐米的距離。

我聽見周圍的女孩輕呼:太美了。而我自己也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個女子從你的面前走過,能讓你想起書中所有描寫美女的詞彙:那不僅僅是一顰一笑,她身上的每一塊肌肉、每一片肌膚,都生動,都活色生香。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我迅速把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都檢索了一遍,可以肯定,她是我見過走路姿態最美的女性。不著一片雲彩,不著一點顏色,但是每一塊肢體都在表達著一種情緒:生命的豔麗和悲喜。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我知道這樣的話放在一名男性影評人,或者文化人身上,會被人罵油膩、齷齪……作為一個同性卻可以肆無忌憚。中場休息的時候,你聽到的都是一群年輕的姑娘在嘰嘰喳喳:

許晴太美了,是女人都會特別羨慕她吧;

她多大年紀了,40了吧,為什麼還是這樣的身材啊?

這才是女人,我們這些人活得和男人有什麼區別。

讓同性都熱愛的美麗,甚至忘卻了嫉妒,那是該美成什麼樣子呢?尤其是比她年輕許多的女孩子,眼神嚮往,就像在說一個偶像。

那種美是一種生命力的最高境界,可以感動到每一個生命。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劇中第二個讓人震撼的是盧燕奶奶,她一出場就已經讓人被深深吸引。

她說,我要抽根香菸。一個銀髮蒼蒼的奶奶坐在病床上,聲音裡帶著命令、帶著嬌憨。無論生命的跨度有多長,她是一個可以一直要求寵愛的女人,因為她懂得這人世,因為她是顧香蘭。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然後她緩緩的講述自己的故事,甚至每一次氣息的不勻,每一次過長的停頓,我們在蓮花池下,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她像是和我們聊天,不完美不修飾,她望向臺下的眼神,很多次好像就是直接的望著我。

最讓人感動的是,4個小時的下半場,她幾乎演足了全場。

然後強大的伯爵出場了。必須說,前5分鐘讓人出戏,他不就是金士傑嗎?可是,幾分鐘之後,當他和年輕的顧香蘭一起,顧香蘭讓他吃“雞”,而他一直吃“鴨”時,他就已經帶你走入了一個法國伯爵在三十年代的瘋狂愛情。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我非常熱愛這種生命的切換,當你的眼睛和耳朵明明在工作,但是視覺、聽覺尤其是感覺卻在很短的時間讓你相信,你感知的是另外一個世界的身份和劇情。

這裡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胡歌。下半部劇裡,除了臺詞,他沒有特別多的表現。當他出場,身邊響起了竊竊私語,毫無疑問,那些姑娘認出了胡歌。

但是在整整的4個小時中,他最完整的亮相不過是念了一封信。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他在接近結尾的時候,秉燭唱了一首歌,留下的所有念想是,清秀和深沉。

亞里士多德說戲劇是“用動作來表達”,在那4個小時裡,因為距離,因為生命和生命如此接近,甚至因為表演者和被表演者不停的角色交換,你懷疑自己,活在別人的夢裡

然而,在別人的夢裡,你也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你的情緒召喚著其他生命的情緒。

這是一場彼此成就的戲劇。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那天夜晚,散了場已近午夜。北京零下10度,保利周圍的方圓一公里都“滴”不到車。我一邊走在街上,一邊繼續沉浸在那個名叫“看得見自己”的湖。

那個假裝在火車失事中去世,又帶著新的妻子和孩子回到巴黎的伯爵。那個在二戰中,必須掃街道為生的顧香蘭。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好像是生命中的一個黑洞,你瞬間看見了另外一種生的可能性,或者說生的質感,卻不知道什麼方向。

2016年,你的生命依然美麗

2016年,我又去看了一場“如夢”,依然是下半場,依然是北京。

所有的主角都沒有變化,還是那個許晴,那個盧燕奶奶,金士傑,還是那個胡歌……

許晴的中年顧香蘭絲毫未變,依然從蓮花池婀娜多姿的走過,香風襲人。

2016年,因為許晴的老炮兒,大家對她的性感依舊又多了幾億票房的理解。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在“老炮兒”裡,她抽菸、爆粗口、半露酥胸、和馮小剛糾纏出激情四射的愛情戲。

然而,當中年顧香蘭從你身邊走過,你真真實實看見的是一個風情萬種、藝術氣質、天真和成熟並存的許晴。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相信,無論在電影大鏡頭看見過多少許晴,當她在“如夢”中出現在你的眼前,所有形象突然被一瞬刷新。

她不再是“皇城根兒”裡的金枝,“狂”裡的蔡大嫂,“笑傲江湖”裡的任盈盈,“環形使者”裡的那個中國美女……她是那個穿著古法旗袍,繡花錦面輔真絲蕾絲襯裙,嘴角總是帶著一種謎一樣微笑的顧香蘭。

許晴一直是中國女演員中“謎”一樣的存在。因為,她好像是唯一一個可以打破“年齡的魔咒”的女演員。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在好萊塢,有大批中年女明星在擔當主角,比如梅姨、朱麗安·摩爾、詹妮弗·安妮斯頓、凱特·布蘭切特……

她們依然有適合自己年齡的角色可演,而且在這個年紀依然性感、霸氣、充滿了成熟女人的魅力。

但是在中國,年過30歲的女演員似乎進入了一個死穴,要麼就是繼續演純真少女,拼命裝嫩,繼續天真,一個女演員演一個年齡只有她真實年紀一半的角色是常事兒。

因為年過30的角色要麼是舉家怨婦、要麼是後宮的惡王后、再往後就是演媽媽和婆婆了。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只有許晴,她年過40還有戲可演,老炮兒裡的熟女的潑辣、成熟、嫵媚……依然讓無數男人有著幻想。

她把中國女演員的壽命延長了,像一個代言,她證明40歲的女性依然可以風情萬種,性感迷人。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所以,即使是年輕一代的女性都會以她為偶像,誰不想讓自己的青春延續,像是中國的“詹妮弗·安妮斯頓”,年過中年依然甜蜜美好。

歲月在走,但是美貌和愛情在顧香蘭身上停住了。她張望愛人的眼神,依然如同第一次戀愛的那個青樓女子,帶著尊貴和矜持,值得一擲千金。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2016年的聖誕節,你感覺年輕顧香蘭的譚卓比去年成熟了些許,而銀髮蒼蒼的盧燕奶奶有一絲疲憊。

回家查了資料,發現盧燕已年近90,內心十分糾結,不知道這樣強度一演8個小時的話劇,奶奶是不是還可以堅持下來。

明年是不是還可以看到她。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如夢的5週年,你在,就是生命最奢侈的事

2017年北京的“如夢”我沒有看到,那時我們全家已經遷居北京。這5年內,我的生活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我放棄了加拿大的安穩生活,回到北京創業。

而到了聖誕節,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要回加拿大度假。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在這之前的兩個月,我剛剛幫一位素昧平生的香港主持人買了兩張“如夢”的門票,專程派人到辦公室來拿票。

她幾年前看過“如夢”,今年一定要從香港飛來再看。已經是5週年了,據說依然一開票就被搶購一空。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然而幸運,今年的“如夢”居然旅行到了3月。

3月的深圳,已經花團錦簇。我專門選了一天清晨飛過去,第二天清晨飛回。整整一天,什麼都沒有做,坐在劇場裡,從上半場,看到下半場。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看了“如夢”5年,我終於知道了上半場5號病人現世的掙扎。一個本來可以被重金挖到上海的建築師,胡歌,愛上了一名在看電影時認識的陌生女子。

她成為了他的妻子,然而,他卻因為一場怪病漂泊到了巴黎,發現了顧香蘭在古堡中的自畫像。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同樣的劇場前大幅的玫瑰花牆,分別寫著許晴和胡歌的名字,同樣大大小小系著絲帶的花束,同樣芳香撲鼻的大廳。

每一位“如夢”的重要演員還依然出現在演員表上。

許晴、胡歌、金士傑、譚卓……甚至已經91歲的盧燕奶奶。

每句臺詞每一個亮相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好像是共同的朋友又聚在一起,又講了一遍我們最喜歡的故事。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在這5年中,有多少好朋友失散,有多少情人分離,有多少孩子出生,又有多少少女成長為姑娘……

然而,他們還出現在同一個故事裡,甚至穿著同樣式和顏色的西裝、梳著同樣式的髮型,以同一種姿態和微笑的面容出現在你的生命裡。

我其實一直不明白,這一群可愛的人,是怎麼做到的?每年在同一段時間出現在同一個故事裡,比我們初中同學的聚會還要整齊?

即使我們不計算每一位明星的時間成本,出場費,這一諾恐怕也不止千金。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在下半場,當王德寶墜樓,顧香蘭蛻掉自己的旗袍,只穿著襯裙穿過蓮花池的中場,我明明再次清晰地看見許晴眼裡的那一片晶瑩的淚水。欲墜未墜很長時間,終於落在了她的臉頰上。

我已經忘記什麼是戲劇,什麼是表演,只知道這一刻的真實。

就像人生中所有最動人的moment,5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你去遊樂場買了一團棉花糖、10歲的時候你在春遊的途中發現了一株你認為最美的山茶花,14歲讓你臉紅的隔壁體育委員突然給你遞了一張小紙條,你和初戀的第一次親吻,你和父母第一次學會用擁抱表達思念……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也許和你這一刻看到的淚滴一樣珍貴和奢侈,它經歷了千山萬水,經歷了這麼多華人最頂級的表演者和導演,各個職位的工作人員的準確無誤的執行。

它經歷了無數人豐富的內心和想象,又表達,傳播到更多人的心中。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整整看了近8個小時的話劇,在謝幕的時候,坐在第3排第一行的我看見銀髮蒼蒼的盧燕奶奶向臺下鞠躬,我悄悄豎起了大拇指,她看見了微微一笑,衝我擠了一下眼睛。

年近50的許晴一顰一笑皆風情 ,憑什麼連女性都喜歡她?

終於,在“如夢”的第五年的演出中,觀看後的我學會了“慶祝”和“欣喜”。

我不再會認為,華人最優秀的身臨其境的話劇是生命的黑洞,和你的生命制衡。它應該是你生命最珍貴的時刻,因為你在和那些最可愛最一諾千金的人共渡。

一顆淚滴,一個眼神,一次呼吸。我應該感謝,5年是多少個日夜,一場話劇我們之間隔了多少人、多少場景。然後,我們在一起,整整8個小時。

生活於我們真的太奢侈了。

來,我們明年再約一場“如夢”。

With love,

2018年春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