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一、貝加爾湖概況

貝加爾湖(Lake Baikal),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處在伊爾庫茨克州(Irkutskaya Obl.)和布里亞特共和國(Resp. Buryatiya)之間,經緯度座標為:51°29′N~55°46′N,103°41′E~109°57′E,湖的最南端空間距俄、蒙邊界不足100千米。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位置圖(網絡圖片)

貝加爾湖由地層斷裂陷落而成,湖岸線長約2,100千米,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的湖泊,形成迄今已有2,500萬年的歷史。湖形狹長彎曲,宛如一彎新月,所以也有“月亮湖”之稱,被譽為“西伯利亞藍眸”。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奧利洪島觀日出,貝加爾湖面變成了紅色

貝加爾湖呈西南—東北走向,空間最長為636千米,平均寬度48千米,最寬處為79.5千米,平均深度730米,最深處達1,637米;水面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總容積為23.6萬億立方米,約佔地球表面不凍淡水資源總量的20%,水量超過了整個波羅的海(Baltic Sea),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的總和;湖水透明度達40.8米,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淡水湖,居世界10大湖泊

[1]之八。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清晨在奧利洪島觀湖,貝加爾湖清澈如鏡

貝加爾湖有336條大小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積為55.7萬平方千米。其中,發源於蒙古境內庫蘇古爾湖(Khovsgol Lake)以南的蒙古“母親河”——色楞格河(Selenga/長1,024千米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千米),補給了貝加爾湖水量的50%以上,並在入湖口處形成了面積近700平方千米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色楞格河流域風光(網絡圖片)

安加拉河(Angara River)是貝加爾湖惟一的出水口,其年均流量約為1,870立方米/秒,距貝加爾湖西南頂角約70千米處為該河的起點,全長1,779千米,流域面積104萬平方千米,途經伊爾庫茨克(Irkutsk)市區北流,至伊爾庫茨克州北部折向西,再流經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在列索西比爾斯克(Lesosibirsk)附近併入全長5,539千米的世界第五大河[2]葉尼塞河(Yenisei/以色楞格河-安加拉河為源頭計算),最終經葉尼塞灣(Yenisey Bay)入卡拉海(Karskoye More)和北冰洋(Arctic Ocean)。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安加拉河風光如畫

貝加爾湖湖中有大小島27個,奧利洪島為最大島,是遠古時期貝加爾湖南北兩岸相互發生作用地殼活動後形成的,位於湖的中部偏南,在湖水最深處附近,面積725平方千米,長約71千米,寬處15千米,其南端距湖岸不足10千米。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奧利洪島是薩滿信仰中最重要的聖地之一,在薩滿巖上立有13根纏滿經幡的薩滿柱代表著上帝的13個兒子

奧利洪島早在1.5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活,有文字記載約8,000多年,現有島民約1,300人,以布里亞特人[3]為主,是貝加爾湖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島上佈滿了原始森林和草原,還有小部分沙灘,至今沒有被開發,到處可見纏滿五彩經幡的薩滿柱,原生態的景觀極其神秘優美,這裡被人們視作北部薩滿教[4]的中心。薩滿教徒認為,奧利洪島是世界上五個薩滿能量極點之一。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如同天空之鏡一般的貝加爾湖面

二、歷史上的貝加爾湖與我們並不遙遠

貝加爾湖,漢代(前202—220)稱為“北海”,曾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主要活動地區。匈奴長期盤踞漠北,頻繁襲擾長城內外。

西漢初期,著名抗匈將領衛青(?—前106)、霍去病[5](前140—前117)曾率軍征戰至此,一舉打敗匈奴,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日出貝加爾湖,朝陽肆意地在天空水面上潑色

東漢大將軍竇憲[6](?—92)和耿秉(?—91),經過對北匈奴的兩次大戰,徹底殲滅北匈奴主力,解決了漢朝歷時300年之久的匈奴禍患。

按照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的說法,當時“這些從獲勝的敵人面前逃跑的匈奴人”,採取了“轉而向西方進軍”的戰略。他們先是長途奔襲到歐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帶,接著又同這裡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繼續向西侵襲,直到兵臨羅馬城下,最終導致了這個古老帝國“在眾多‘蠻族’的強大軍事壓力下”一朝覆亡。從這個角度不妨說,竇憲對北匈奴的作戰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也間接推動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天上和水中都有一個太陽啊

明洪武年間,藍玉[7](?―1393)大將軍在此大破北元主力,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北元一蹶不振。

天漢元年(前100),西漢大臣蘇武[8](前140—前60)奉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之命以中郎將身份,持節護送曾經被扣押在漢的匈奴使臣回國。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蘇武投降,遭到蘇武的拒絕,於是被流放到北海之濱(即貝加爾湖附近)牧羊。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19年持節不屈,直至公元前81年被朝廷接回長安。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晚霞映紅雲

直至1689年《尼布楚條約》[9](Treaty of Nerchinsk)簽訂之前,貝加爾湖周邊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囊括在中國版圖上;至今,離開我們已經300餘年了……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在歷史上西伯利亞大部分屬於中國版圖(網絡圖片)

三、靜謐幽美的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被稱作上帝的眼淚,靜靜地臥在東西伯利亞的大地上,春去夏來秋迎冬,景色萬千,千古如斯。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藍色的貝加爾湖

當你來到貝加爾湖:

如果在湖邊信步,聽湖水輕輕拍岸,可盡情地享受著遼闊淡然的靜謐,讓和煦的風和微瀾的波洗濯這塵世中浮躁的一顆心。

如果在奧利洪島上觀景,海鷗群飛,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倒映相連,就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切爾斯基山的朝霞光芒萬丈

如果在煙波浩渺的湖面上行船,藍藍的湖水澄淨透明,湖岸上茂密的蘆葦、滄桑的胡楊、高大的白樺、婆娑的沙棗、婀娜的紅柳,猶如一條綵帶漂浮在水面上,如詩如畫,令人頓感心曠神怡。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切爾斯基山上野花競相開放

如果乘坐環湖火車[10]觀光,朝左看是波光粼粼的湖面,朝右看則是河谷山林,火車走走停停,廢棄的橋洞、星星點點的村落、俄式風味的小木屋,就彷彿置身於油畫之中,別有一番風味。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清晨的貝加爾湖

俄羅斯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傑出的劇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1904)曾讚譽貝加爾湖是“瑞士、頓河和芬蘭的神妙結合”“湖水清澈透明,透過水麵就像透過空氣一樣,一切都歷歷在目,溫柔碧綠的水色令人賞心悅目……”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俯瞰貝加爾湖周邊的草原和白樺林

歌手李健(1974—)的一首《貝加爾湖畔》[11]讓人們著實對西伯利亞這塊純美之地產生了無盡的幻想,但當你行走在利斯特維揚卡小鎮的高爾基大道上,當你面對這浩瀚深邃的貝加爾湖時,可能也只會感覺到歌名非常應景,詞曲旋律以及唱腔是不是有些脂粉氣了,用這些小情小感很難能表現出貝加爾湖的大氣和蒼涼!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利斯特維揚卡小鎮神奇的落日

夕陽西下,瑰麗的色澤塗抹在水天一線之間,霧靄在遠處的山水間猶若輕紗般的飄渺開來,如夢、如幻……

再見吧,美麗的貝加爾湖!

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

天將黑氣溫轉涼,白雲為岸邊的山蓋上了厚厚“棉被”, 霧靄為湖面蒙上了“毛毯”

附註:

1. 世界10大湖排名

裡海(Caspian Sea,鹹水湖,被歐亞交界處的俄羅斯、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伊朗、哈薩克斯坦包圍著);蘇必利爾湖(Lake Superior,淡水湖,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維多利亞湖(Victoria Nyanza,淡水湖,位於坦桑尼亞和烏干達兩國境內,一小部分屬於肯尼亞);休倫湖(Lake Huron,淡水湖,美國和加拿大共有);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淡水湖,美國);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淡水湖,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共有);貝加爾湖(淡水湖,俄羅斯);大熊湖(Great Bear Lake,淡水湖,加拿大);馬拉維湖(Lake Malawi,淡水湖,馬拉維、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三國交界處,大部分水域都在馬拉維境內);大奴湖(Great Slave Lake,淡水湖,加拿大)。

2. 世界五大河流排名

尼羅河(Nile,流經非洲盧旺達、布隆迪、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扎伊爾、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等9個國家,6,670千米);亞馬遜河(Amazon River,南美洲巴西、哥倫比亞、秘魯,6,400千米);長江(中國,6,397千米);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美國,6,021千米);葉尼塞河(Yenisei,蒙古、俄羅斯,5,539千米)。

3. 布里亞特人

布里亞特人(Buryats),蒙古人的一支,屬黃種人西伯利亞類型,又稱“布里亞特蒙古人”,也叫布拉特人。總人口約43.6萬,主要分佈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一些地方的蒙古族。其中,俄羅斯有42萬多人,蒙古國有4萬多人,中國有近8,000人。使用布里亞特語,分東西兩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18世紀起使用老懞文,於1931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

布里亞特人原信薩滿教,東貝加爾湖地區的居民則多信喇嘛教,名義上信仰東正教,實際上仍保留薩滿教殘餘。

20世紀20年代以來,多由遊牧轉為定居,文化和生活深受俄羅斯人影響。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布里亞特人陸續遷入中國境內,並最終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的錫尼河兩岸。

4. 薩滿教

薩滿教始於史前時代(公元前21世紀以前),曾在亞洲範圍廣為流傳,後與藏傳佛教結合,在藏族、蒙古族和滿族三個族群中盛行,具有較複雜的靈魂觀念:在萬物有靈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靈為主,兼有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內容;崇拜對象極為廣泛,有各種神靈、動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沒有成文的經典、沒有宗教組織、沒有寺廟、沒有特定的創始人、沒有統一規範的宗教儀禮,巫師的職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傳身受世代嬗遞。

隨著原始公社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出現,薩滿教日益衰落。社會上層人士陸續皈依藏傳佛教、東正教或伊斯蘭教等,薩滿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在民間,受其影響濃厚,甚至以變異了的形態殘存了下來。

5. 典故“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前119)春,漢武帝劉徹命大司馬大將軍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者踵軍(跟隨在騎兵後面負責轉運補給的步兵)數十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渡過離侯山和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萬餘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並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大沙漠中的湖泊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的典故,也成為古代將軍的最高榮耀。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6. 竇憲大破匈奴

東漢永元元年(89年),逢南匈奴單于請兵北伐,乃拜外戚、權臣、名將大將軍竇憲為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為副手,各領4,000騎,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3萬餘出征。竇憲遣精騎萬餘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今蒙古額布根山),北單于逃走。竇憲、耿秉乘勝追擊,深入瀚海沙漠3,000裡,出雞鹿塞(內蒙古磴口縣西北70千米),南單于走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出稠陽塞(今固陽),三軍在涿邪山會師,大敗北匈奴於稽洛山,至達和渠北醍海(屠申海),殺敵1.3萬多人,俘虜無數。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朝廷拜憲為大將軍,位高三公。燕然山大捷,使竇憲堅定了消滅北匈奴的決心。

永元三年(91),竇憲和耿秉再次深入沙漠瀚海(即貝加爾湖)3,000裡,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中蒙交界的阿爾泰山脈),斬名王以下5,000餘人,俘虜北單于皇太后,北單于倉皇逃竄不知所終。徹底解決了漢朝歷時300年之久的匈奴禍患。

7. 藍玉征伐北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藍玉大將軍帥15萬兵馬征伐北元,4月抵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大破北元主力,俘獲後主脫古思帖木兒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及以下100餘人,後又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裡麻及平章以下官屬3,000人、男女7.7萬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15萬餘頭,並焚燬其甲仗蓄積無數,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北元一蹶不振。

8. 蘇武牧羊

天漢元年(前100),蘇武奉漢武帝之命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護送曾經被扣押在漢的匈奴使臣回國。到了匈奴後,副手張勝因為參與刺殺單于的事而連累了蘇武,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蘇武投降,遭到蘇武的拒絕。

當匈奴人想殺蘇武時,蘇武說道:“南越國曾經殺漢朝使者,最後被漢朝消滅,南越國也成了漢朝的九個郡;宛王曾經殺漢使者,最後被漢朝消滅,他的人頭也被懸在北門示眾;朝鮮殺漢使者,立即就被滅國了;只有匈奴還沒遭到這樣的下場罷了。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殺我,令兩國開戰,匈奴的覆滅就從我開始吧。”

此語令匈奴人不敢貿然行事,於是將蘇武流放到了北海之濱(即貝加爾湖附近)牧羊,並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歸漢。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19年持節不屈,直至公元前81年被朝廷接回長安。蘇武去世後,被漢宣帝劉詢(前91―前49)將其列為麒麟閣11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9. 尼布楚條約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1689年9月7日),清政府全權使臣赫舍裡·索額圖(1636—1703,議政大臣)和俄羅斯帝國全權使臣費耀多羅·亞歷克塞耶維奇·戈洛文(Feyaodoro Alekseyevich Golovin,1650—1706,陸軍元帥,海軍上將,西伯利亞省省長,神聖羅馬帝國伯爵)在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Nerchinsk)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Treaty of Nerchinsk),清朝無條件退讓,將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富庶地區不小於1,0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拱手送給了沙俄,並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這些土地的歸屬,俄羅斯通過談判簽訂條約不費吹灰之力擁有了這些土地,造成了重大國土損失!

10. 西伯利亞大鐵路/貝加爾湖環湖鐵路

19世紀中葉,沙皇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1881—1894) 主持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於1891年開建,1916年完成通車,即全長為9,332千米的世界最長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Trans-Siberian Railway)。鐵路穿越了烏拉爾山脈(Ural Mountains/歐亞洲界),在西伯利亞的針葉林上延伸,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莫斯科/Moscow)、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海參崴/Vladivostok)連接起來,共跨越8個時區、3個地區、14個省份,幾乎跨越了地球周長的1/4。

貝爾加湖環湖鐵路(Train Around Lake Baikal)屬於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部分,位於貝加爾湖西北沿岸,現存81千米,自貝加爾港至庫爾圖克,在庫爾圖克接駁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程穿越38個隧道,經過47座橋樑,280處擋土牆,展示了俄羅斯建築工程的奇蹟。如今鐵路幾乎完整地保留了超過80%的道路基礎設施(車站、隧道、水塔以及公寓等),鑑賞家們都這樣認為,環貝加爾湖鐵路——是西伯利亞最美麗、最有意義的地方。

11. 李健《貝加爾湖畔》歌詞

在我的懷裡,在你的眼裡

那裡春風沉醉,那裡綠草如茵

月光把愛戀,灑滿了湖面

兩個人的篝火,照亮整個夜晚

多少年以後,如雲般遊走

那變換的腳步,讓我們難牽手

這一生一世,有多少你我

被吞沒在月光如水的夜裡

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現

我們流連忘返,在貝加爾湖畔

多少年以後,往事隨雲走

那紛飛的冰雪容不下那溫柔

這一生一世,這時間太少

不夠證明融化冰雪的深情

就在某一天,你忽然出現

你清澈又神秘,在貝加爾湖畔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