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近日,央视报道"天价武夷岩茶"动辄报价每斤上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其中一款茶售价高达520万元/斤,很多人都感慨"贫穷限制了想象"。随后,福建省南平市提出了坚决遏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光明日报与工人日报等媒体开始发表评论,让许多岩茶圈的人都开始沸腾起来了。

南平市:坚决抵制"天价茶"

福建省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坚决遏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确保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喝上质量可靠并且适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岩茶。

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工人日报》:靠"编故事"撑起的"天价茶"能挺多久

评论文章称,目前围绕"天价武夷岩茶"发生的故事,主要有"大师手工制作""著名坑口原料"等关键词,但据媒体调查,这些宣传完全不着边际。茶商透露,一些所谓大师茶,用的原料和大家差不多,有的是大师在制茶过程中负责监制,有的纯粹只是大师签了一个名,甚至所谓"牛栏坑肉桂"98%的都是假的。

所谓"天价茶"背后的故事基本都是假的,其光环是靠虚假宣传支撑的——这不是讲故事,而是编故事。市场可以讲故事但不能编故事,"天价茶"的要害在于虚假宣传,在于编故事。如果涉嫌虚假宣传,那就依法处罚。靠编故事支撑不起一个市场,当一个市场大量存在编故事现象时,也一定说明市场监管出现了问题。

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光明日报》:莫让天价茶毁了大师的名头

评论文章称,泛滥的"制茶大师",也是茶叶经济虚火过旺的表征。据报道,最著名的武夷岩茶大红袍需要至少几十个人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制作,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然而,在茶商的宣传里,一些天价茶似乎成了大师独创。实际上,有的大师仅仅负责监制,有的纯粹只是大师签了一个名,茶叶的价格立刻翻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有一些技艺精湛、手法纯熟、对制茶工艺有独到理解的民间匠人,他们担得起制茶大师的称号,大师称号应当是行业自发给予匠人的尊敬和认可。但是,如果大师成了一种随意颁发的头衔,被人为附加各种利益,称号就难免变味。而个别牟利之徒只会从中嗅到商机,在某些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师的称号变得庸俗化。久而久之,大师的公信力也在丧失。现实中,那些一心利用大师名号招摇撞骗的人,只能坏了大师的名头,伤害整个茶行业。

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自媒体《说茶》:央视你好,关于"武夷岩茶"我有些话想跟你说

自媒体《说茶》称,央视"天价武夷岩茶调查"视频里用到的几张图表和一些观点是对武夷岩茶的极大误解。

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这张图是年初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张图,来源不明,大家转发其实只是一种调侃,特别是第一条"九龙窠母树大红袍"的价格为520万,看起来特别震撼人心,特别有传播点。看到这张图被用来论证武夷岩茶的"天价"时,感到非常震惊,这张来源不明的图仅仅只是网友之间的调侃,并不能作为一种论证的证据。

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看到这张图的时候,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会把图画成这样,然后去搜索了一下"正岩、半岩、洲茶"的关键词,看到下面这张图流传非常广泛:

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而央视所引用的是网络上搜索到的图片,这张图片对"正岩、半岩、洲茶"的表述显然是有问题的。

520万元1斤茶贵吗?贫穷限制了想象

陈郁榕老师所主编的《细品福建乌龙茶》中提到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艺流程为:初制:鲜叶(采摘)——晒青——凉青——摇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精制:原料——筛分——分选——拣剔——均堆——烘焙——摊凉——过磅——装箱。

央视的视频中并没有针对茶商、茶农等的说法向茶叶专家以及相关机构进行验证核实,其中还引用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和片面观点来进行论证,没有看到更多专业人士和政府官方数据来支撑,俨然像是将很多的道听途说结合起来,从而得出一个"天价武夷岩茶"的结论。

不过也非常理解央视的这个专题中想要传达的观点:不仅仅是让武夷山茶产区,是让所有茶行业茶产区,看到市场上有这些危害茶产业发展的现象存在,应尽快出台对应措施,肃清这些不良现象,从而让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于"天价茶"事件,茶友们是怎么看的呢?小懂已经为茶友们准备好了留言板,赶快过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