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特佳曾小軍:千億市值的「獨角獸」貴嗎?|投資家

高特佳曾小军:千亿市值的“独角兽”贵吗?|投资家

高特佳曾小军:千亿市值的“独角兽”贵吗?|投资家

高特佳投資集團 主管合夥人曾小軍

2001年高特佳投資集團在深圳成立,跟當時一大批PE一樣,高特佳最初就是奔著創業板的浪潮應時而生。

在險象環生、優勝劣汰的投資市場當中,一大批機構嘩啦啦起來了,一大批機構又無聲無息消失了,而高特佳集團在近18年的歷程中,從一家綜合性的PE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優勢,成為創投圈子當中醫療健康領域一面響噹噹的旗幟。

在過去近18年的歷程中,高特佳投資了超過60家醫療健康企業,並且每年以20~30個項目的速度在成長,當中不乏博雅生物這樣的投資機構控股平臺的經典案例,也時不時會跑出邁瑞醫療這樣的“獨角獸”。

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中提到,我國健康服務業的總規模到2020年要做到8萬億,2030年要達到16萬億。

面對16萬億的市場,高築牆、廣積糧的高特佳下一步的戰略是什麼?他們又將如何一步步捕獲醫療健康領域的獨角獸?

“高參與、大比例、長週期、全階段”,在2018第二十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高特佳集團主管合夥人曾小軍用這12個字概括了高特佳在醫健領域的投資思路。

在接受《陸家嘴》記者採訪的時候,曾小軍還表示,高特佳接下來還會加快“國際化”和“規範化”的腳步,用“全球化”的眼光佈局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機會。

高特佳的獨特打法:做有價值的“二股東”

“戰略性股權投資”是高特佳身上特有的標識。2007年,高特佳以戰略投資者的姿態投資並控股了博雅生物,對這家規模尚小的企業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運作,2012年,博雅生物登陸創業板。但作為投資機構的高特佳並沒有選擇落袋為安,而是以繼續以大股東的身份,在博雅生物這一平臺上精耕細作,協助展開了一系列的併購動作。

“我們投資的核心就是尋找及打造平臺型的企業,協助並伴隨平臺型的企業成長。”曾小軍對《陸家嘴》記者說,高參與、大比例、長週期、全階段,這12個字就是高特佳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邏輯。

為什麼要選擇平臺型的企業?曾小軍指出,平臺型的企業一般都具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它們就是頭部企業。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很多細分行業中,有一些還沒有形成頭部型企業,競爭的潛力很大,作為投資機構,高特佳希望找到這樣的企業。

在找到企業之後,高特佳還希望能夠深度參與,“協助企業成長”。

“投資實際上就是資源的優化配置。”曾小軍說,做產業的實業家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做實產業方面,而投資機構的作用就是發揮自己在資本運作方面的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幫助企業更快更好成長。

投資機構如何找到自己的競爭力,這也是高特佳從成立之初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僅作為財務投資人,是難以長期存活的。”曾小軍說,高特佳希望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能力賦能被投企業,為被投企業提供價值。能夠提供多大的價值,才有可能獲取多大的回報。

但是,曾小軍指出,作為投資機構,要有能力影響和參與企業的發展,僅僅持有一小部分股權是不夠的,這就需要進行戰略型的股權投資,做有價值的二股東,而在某些細分領域的行業中,甚至不排除做控股股東。

目前,在分子診斷領域等,高特佳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控股平臺,並通過這些平臺逐步延伸自己的投資觸角。

“獨角獸”值多少錢?

尋找頭部企業,對高特佳而言,也是捕獲“獨角獸”的過程。

在曾小軍看來,“獨角獸”也可以從字面上進行解讀。

“獨”,即獨特的地方,企業必須有差異化優勢。沒有差異化優勢的企業,最終都很難存活。

“角”,指的是企業的差異化優勢要有足夠“硬”,能夠成為核心競爭力,並且在長期市場競爭中持續強化,形成更高的護城河。

“獸”,可以解讀為團隊要有激情和拼搏精神,有足夠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足夠的執行能力。如果創始人,團隊只是為了錢,沒有理想,沒有情懷,是不可能能夠支撐到最後的。

但是,“獨角獸”往往也伴隨著高估值,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如何權衡“估值”和“價值”之間的關係,也是一道不小的難題。

早在2003年,高特佳就投資了邁瑞醫療,並幫助其完成股權重組,當時的邁瑞醫療僅僅是一家年利潤3000多萬的中小型企業。

2006年邁瑞醫療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到2015年,邁瑞醫療的營收已經達到80億元,成為全球前50家醫療器械公司中唯一的中國企業。2016年年底,私有化後的邁瑞醫療迴歸A股,進行了一輪“獨角獸”式的融資,Pre-IPO的估值已經達到560億元,這讓很多投資機構望而卻步,但高特佳卻仍然堅定參與了邁瑞醫療的這輪融資。

這筆交易划算嗎?

“領頭羊值多少錢?”曾小軍回答道,在投資“獨角獸”的時候,需要投資人對行業和企業的未來有清醒的判斷。

在曾小軍看來,邁瑞醫療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中的領頭羊,在評估這筆交易的時候,高特佳做了三個層面的考量。

判斷中國未來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空間有多大。中國是人口大國,醫療器械行業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行業規模從2006年的434億元增長至2016 年的369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3.89%,當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邁瑞醫療能否在行業中維持其核心競爭力,保持領頭羊的優勢。2017年邁瑞醫療營收規模突破百億,實現淨利潤達25.89億元,而且在產品的細分領域中,基本都是在全球市場中佔據前列,在國內同行業中是絕對的龍頭級別。

通過國內外的市場進行比較,如果出現行業內的領頭羊,應該如何對它進行估值。

“在這三方面做完評估和比對之後,我們判斷,邁瑞醫療是值這個價格的。這兩年來邁瑞醫療的發展也在我們的預期當中。”曾小軍說。

目前,邁瑞醫療IPO已進入排隊階段,招股說明書顯示,邁瑞擬發行股票佔發行後總股本數的10%,擬募集資金總額為63.4億元,以此粗略估算,邁瑞初始發行時的公司市值在600億元以上,只要幾個漲停板即可衝刺千億市值大關。

醫健行業的新機會

2017年,中國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國內醫療健康市場正式與國際接軌。

ICH是由美國、日本和歐盟三方的政府藥品註冊部門和製藥行業在1990年發起,主要目的是協調全球藥品監管系統標準化,類似WTO在各國貿易中扮演的角色。

在曾小軍看來,國內的醫療健康市場已經和國際融為一體,作為一家醫健行業的投資機構,高特佳也為自己設定了更長遠的目標。

“我們現在提出了兩個方向,一個是國際化,一個是規範化。”曾小軍表示,高特佳現在正在建立國際化的投資團隊,為公司打造全球的投資眼光。與此同時,也在用國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建立規範化的團隊。

在具體的投資機會上,高特佳在醫療健康領域進行了全產業鏈、全階段的佈局,包括生物藥領域的疫苗、血製品和抗體,創新藥的小分子領域;醫療器械領域則重點關注IVD、高端醫用輔料、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替代,以及綜合醫療器械醫療領域的一些頭部企業;同時,高特佳對醫療服務領域也尤為關注,包括第三方檢驗、高端婦兒醫療、兒科連鎖等。

“在醫療服務領域,我認為未來還會有一些比較大的發展方向。比如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需要將各個學科進行綜合性協調的領域,類似心血管、糖尿病、腫瘤等專科連鎖也會出現。”曾小軍表示,高特佳也在密切關注著行業可能發生的一些新的趨勢和變化當中的投資機會。

“只要能夠提升醫療健康行業整體的效率,就是一個值得佈局的領域。”曾小軍說,高特佳對互聯網醫療、智能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都十分關注,這些領域雖然很多仍處在早期的發展階段,或者是商業形態還比較初級,但是未來智能醫療會改變醫療健康行業的生態,健康管理領域則會形成以精準診斷為核心的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體系,這當中的機會都是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