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股不押」席捲而來!這類股票有可能閃崩!

“無股不押”席捲而來!這類股票有可能閃崩!

在2015年槓桿牛的影響下,國內資本市場逐漸增強了運用槓桿的能力,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開始採用股權質押的槓桿策略,進一步擴大融資渠道,A股基本上處於“無股不押”的狀態,股權質押風險亦隨之暴露。那麼未來是否會爆發風險呢?為此私募排排網調查了國內眾多私募機構,79.31%的私募機構表示在監管層加強去槓桿的影響下,股權質押風險仍處於在可控的局面。15.87%的私募則認為熊市環境下,高質押率的上市公司容易遭到強倉,可能導致風險爆發。

同時,投資者應該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呢?私募排排網亦連線了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君海投資總經理張然、騰逸投資總經理張飛騰、磐耀資產董事長辜若飛等私募,他們建議投資者遠離高質押類的上市公司。

約八成私募認為股權質押處於可控狀態

本次問卷以是否爆發股權質押風險為調查內容,從整體調查結果來看,約八成的受訪私募機構表示股票質押在可控的局面,整體而言處於相對健康的狀態。僅有15.87%的私募機構表示在二級市場暴跌的情況下,那些高質押率的上市公司面臨強平的風險,可能會導致股權質押風險的爆發。有4.82%的私募仍持不確定的態度。

“無股不押”席捲而來!這類股票有可能閃崩!

關於A股“無股不押”的風險,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在國家收緊貨幣政策,M2創新低的情況下,企業普遍存在缺錢的情況,這就使得企業普遍通過股權質押來獲得融資,特別是近期所發生的質押風險,就是因為高質押的上市企業在二級市場的暴跌下,強制平倉所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表示,高質押的上市公司大多還是集中在中小公司以及一些週期行業的公司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宏觀去槓桿之下,企業的資金非常緊張的局面。一些公司高質押,以及出現債券的違約,未來這種現象還是會持續,短期很難出現轉好。

君海投資總經理張然透露,大規模的股權質押往往都聯結著企業背後不符合自身體量能力的股權投資、戰略投資、併購、銀行貸款、股權置換等一系列資本運作,適度的質押可以幫助企業藉助資金槓桿有效促進業務發展及企業運營,但無節制或空洞的股權質押,無異於“拆了東牆補西牆”。一旦出現資金鍊斷裂,極有可能導致重大後果,相信監管層會對這一日益嚴重的現象提升關注等級,最終利用規則來約束企業資本運作行為才是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

騰逸投資總經理張飛騰指出,股權質押是一種正常的融資活動,即使非上市公司也會有股權質押這個業務。我們要進行風險排除的同時,不能對這個股權質押融資給予偏見。既然股權質押是一項正常的融資業務,那麼無股不押就是一種非正常的情況了,股權質押一旦達到平倉線而停牌,復牌肯定是要數跌停板的,無論這個公司估值高還是低。

磐耀資產董事長辜若飛表示,目前A股雖然大部分公司都存在股權質押的問題,但是整體來看還是相對健康的,優質公司普遍股權質押比例較低,並且優質公司本身股價走勢也相對穩健,基本上不存在面臨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的情況。

遠離高質押類的上市公司

面對”無股不押”的風險,投資者應該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呢?為此梁濱透露,投資者應儘量避開這類高質押類的上市公司,選擇一些現金流比較好,比如:消費、醫藥、醫療等受宏觀影響較小的弱週期上市公司。

張然則認為,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上市企業一旦存在大比例的股權質押,本身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風險信號,建議投資者回避這些上市公司。

投資者應該如何識別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是否正常?對此張飛騰表示,首先,質押公司沒有說明質押資金用途,即使說明了用於擴大生產到最終也沒用落到實處,這就需要投資者注意;再者,公司一上市就進行股權質押融資,這種公司也是要馬上拉入黑名單。更有一些惡劣的情況,沒有進行任何表示就將手中的股票全部質押的上市公司實控人,基本上可以當他棄股逃跑了,投資者要十分警惕。最後,有大額股票質押且估值偏高的股票,投資者最好不要參與,這無疑買了一個不定時炸彈。

辜若飛表示,對於這一類基本面相對較差的公司投資者還是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防止股價進一步下跌之後所面臨更加危急的情況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