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坐收地租」的壟斷行業,如今陷入「資源陷阱」

曾“坐收地租”的壟斷行業,如今陷入“資源陷阱”

曾“坐收地租”的壟斷行業,如今陷入“資源陷阱”

朋友圈三不五時就會抒發一波焦慮之情,其實論起焦慮,誰還能比身居傳統媒體的人更嚴重。畢竟你已奔赴新媒體的前同事每年都會預言,說三年後報紙要倒閉多少多少,電視臺要裁員多少多少。不過好在若干個三年過去了,傳統媒體託福暫時還能混口飯吃。

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憂患意識。幾天前我還收到一封來自某電視臺前員工的信,這封信在他們系統內引發了一陣關於改革的爭論。圍繞這個話題,一個朋友強烈要求我把他這句話寫進稿子裡,他說,“任何想把觀眾重新拉回客廳沙發的改革,都將是艱難的。”這話聽上去貌似有幾分道理,但我又不確定。看了這麼多年電視的你們,一定有自己的看法。

前天中央紀委網站轉發福建省紀委監委消息,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謝晶思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經過三個月的審查調查後,福建省紀委監委查實了謝晶思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參加迷信活動等一系列違紀違法行為。

這幾天當你在客廳看世界盃時,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給你轉播比賽信號的電視臺和給你安裝機頂盒的廣電網絡其實分屬兩個系統。說白一點,廣電網絡是鋪設廣電線路的,是渠道商,而廣播電視臺是內容商。由於涉及國家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各地的廣電網絡公司大多是國企或國有控股的文化企業,謝晶思所在的福建廣電網絡也是如此。

不過說到謝晶思,不得不提一下他的老同事孫德堅。謝晶思任福建日報旗下海峽都市報社長時,孫德堅擔任總編,後來接了謝晶思的班,兩人還在2007年同時獲得福建省新聞行業榮譽。不過孫德堅比他早兩年就落馬了,福州市檢察院的起訴書指孫德堅在擔任海峽都市報總編、社長期間,通過“有償不聞”、參與房地產開發謀取私利等方式,非法獲利300餘萬。而其中部分行為,正是發生在謝晶思擔任社長期間。

新聞媒體中的“有償不聞”現象,是中央重點整治的目標,這方面出了問題,還算是出在本職業務上。但一家新聞媒體不堅守輿論陣地,參與起房地產開發,就有點亂來了。謝晶思的違紀細節尚有待進一步披露,但類似不思本職、做啥的都想摻和一把房地產的事,在謝晶思的新同行——廣電網絡系統卻屢見不鮮。

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是雲南廣電網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建又。身兼三職的他,利用不受制約的權力,在工程招標、設備採購上收受賄賂,造成巨大損失。但他給雲南廣電網絡集團造成的更大傷害是,在國家推進“三網融合”的戰略機遇期內,他卻一意孤行,搞起了地產開發,結果使得廣電網絡集團負債率急升,錯失發展機遇。

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永生落馬的時候,朋友圈還喧譁了一陣,一是因為《讀者》雜誌的知名度,二則是王永生的口頭禪“是(王)三運書記叫我來的”。不過他落馬的消息一出,讀者出版集團立馬發出公告,稱王永生的問題是發生在原單位期間,即他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六年之久的甘肅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王永生在甘肅網絡廣電期間幹了不少事,成立電影院線、搞雲計算、承建業務,這些看起來轟轟烈烈的舉動,結果是廣電網絡公司負債累累,一度工資都發不下去。他也同樣沒有放棄賺房地產這筆“快錢”,他在某商業樓盤中打造的“特色中國·甘肅館”,最終成了無人問津的爛尾商鋪。

在全國各級廣電網絡公司中,當然不乏優秀者,有些還成為上市公司。但我們也看到,廣電網絡系統的腐敗並非個案,除上述外,近年落馬的還有廣東廣電網絡副總經理楊清、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劉保聚,以及江蘇常州廣電網絡腐敗窩案等。那麼這一連串案件,能帶給我們什麼反思呢?

在電視還是人們的主要娛樂方式和信息渠道的時候,廣電網絡憑藉獨有的壟斷優勢,坐擁穩定的收益來源。凡是要收看電視的,都要從他們那裡交錢、買機頂盒。這種壟斷優勢既給腐敗創造了條件,同時也成為一種“資源陷阱”。坐收地租的好日子讓一部分人心思不放在本職業務上,不去思考如何提高廣電網絡的服務質量、降低成本惠及用戶、如何升級換代應對互聯網的衝擊,每天想的除了自己如何多撈一點,就是怎麼跑馬圈地、多賺“快錢”。

於是當網絡時代迅速降臨時,廣電網絡才恍然發現自己在迅速地失去觀眾。去年廣電總局發佈的一項數據表明,全國有線電視註冊用戶中已經有三分之一不再繳費。這除了互聯網本身具有的強大吸引力外,難道不是觀眾自覺對質次價高的廣電網絡投了反對票麼?在一個風雲劇變的時刻,面對自身的焦慮,我們可以主動升級追趕潮流,也可以修煉內功紮實內涵。但無論如何,一股腦扎進房地產,都不會帶來真正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