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叔:幹了三十年的老行當,越來越不會幹,錢越來越難賺了


如今流傳一句話:窮玩車,富玩表,真壕玩收藏。其實,收藏這個行業,不論貧富,只要喜歡都能介入。在一處農村大集上,遇到一位擺攤賣文玩的大叔,看起來生意有點冷清,大叔在獨自看書。

收古董,是農村一種傳統而特殊的行業,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在常人眼裡有一種神秘感。大叔說:我們村自古就有倒騰古董的習慣,村裡很多人幹這一行,我也幹了三十多年了。攤位上的一個小盒子,看起來比較陳舊,大叔要價60元。

大叔介紹,以前是走村串巷鏟地皮,以收古董為主,經常能撿漏收到一個好東西,同行內的人,不少收到精品發財了。這個八仙過海瓷盤子,要價120元。大叔說,這些東西都不是值錢的寶貝,只能算收藏品,喜歡的賣回家,作為愛好就行。

大叔說,幹這一行,好時候過去了,以前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現在就是賺點小錢養老了。大叔攤位上的這個雕龍紅木盒,要價300元,一個顧客還價150元,大叔就是不肯賣。

近年來,隨著古玩收藏市場的火爆,人們對古玩的認識和鑑別能力越來越強,再想和從前那樣撿漏或漫天要價,那是不可能了。 攤位上還有許多小的玉掛件,價格也不同,有的要上百元,有的只要幾十元。

大叔賣的席頭盒子,一看就是真正的老物件,只要100元。裡面用竹篾等材料編織,外面糊了一層紙。這樣的席頭盒子,以前在農村每家每戶都有。

一個小瓷器,大叔要價80元。大叔說,現在攤位上的這些東西,有的是自己在農村集市上收來的,有的是在文玩市場進的貨。現在生意不好做,有點利潤就得賣。

閒置的銅鈴鐺,200元一串。大叔感嘆:幹了三十多年的老行當,越來越不會幹了,錢越來越難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