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的背後是人性化

私企內務管理研究/潘文富標準化的背後是人性化

規範管理,就是建立各種工作執行標準,明確各項規章制度,並要求員工以既定標準為執行準則。不過,各種工作標準設置起來很容易,抄都能抄到,但在實際工作中,員工不遵守公司各項規章的情況非常常見,你規定你的,我幹我的,甚至壓根就沒把這些規章制度當回事。

雖然老闆也會持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並以此為基準,設置各種監督考核機制,大會小會反覆強調,但作用還是不大,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要說明一點,標準是個死東西,但人不是機器,無法做到全部量化,也沒有非常固定的規律可循,所以在進行標準化設置時,要充分考慮人性化,以此作為支撐。

那麼,標準化背後的人性化因素,究竟有哪些:

1, 標準建立的出發點

是為了迎合管理者的管理或是監管要求?還是為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能?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出發點。

2, 標準之間存在衝突

存在多個標準設置單位,設置沒有充分溝通協商,導致出臺的標準存在重疊和衝突,讓員工無所適從。例如在小型私營公司裡,老闆和老闆娘同時當家作主,發佈雙重標準,員工都得要聽。

3, 標準設置與社會環境脫節

社會環境一直在發展和變化,但有些早期設置的標準,時至今日已經不合時宜,但一直沒有修改。例如交通部門對兒童的身高認定標準一直停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水平,可現在兒童的平均身高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4, 標準定的太高

有些老闆為了突出企業的高標準嚴要求,動輒將標準制定的非常高,莫說普通員工,就是神仙來了也做不到,這樣的標準,純粹就是務虛的,難以在實際工作中運用。

5, 老闆單方面的標準

老闆覺得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員工也應該能做到;或是某些優秀員工能做到,那麼一般員工也應該做到。可是,每個人的想法、學歷、經歷、性格脾氣、發展方向、理解能力、執行力、自覺性,習慣都存在差異,要考慮到這種高低差異,在一起工作時,得要有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中間型標尺。

6, 標準定的太空

沒有細節和量化標準,只有一些空洞的泛泛要求,例如要熱情服務顧客,具體怎麼熱情?涉及到什麼樣的接待流程?話術?接待方式?都沒有明確說明,員工也無法來對照執行。

7, 標準沒有考慮到各種變異

在實際工作執行中,會出現許多未曾預料到的客觀因素,若是標準在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的考慮到這些變異因素,在實際工作中就會遇到麻煩,畢竟外部客觀環境及客戶的要求,可不會遵循你公司制定的標準。

8, 標準背後的對等措施

老闆高標準要求員工,但是背後有對等的待遇嗎?老闆要求員工熱情服務客戶,那麼公司內部會熱情服務員工嗎?

9,標準的鞏固強化

人性中也有很多負面的東西,例如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習慣、存在惰性、記性不好、逐利等等,在標準的遵守過程中,也會受到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諸如對於公司頒佈的標準,很快就給忘記了;或是習慣了以前的執行方法,對新的標準不習慣;出於惰性,能省點事就省點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有就是沒有好處的事不幹,損傷自己利益的事情更不幹。

基於這些負面因素,在標準的貫徹過程中,得要採取反覆鞏固學習,引導員工建立新的執行習慣,增設扣罰機制等措施,來逐步推進並鞏固相關標準的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