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在廠邊搭起的棚棚店,開了20年,只賣小面。

只有四張桌子,沒有多餘座位,下午兩點準時關門。

“隱藏在竹林間的棚棚店”

乘坐公交車在七村站下車,導航提示店就在100米之內,

我們卻圈圈繞繞找了半天,終於發現藏在竹林背後的——七村姊妹面莊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竹子從開店初期就插在棚外,隨著時光流淌,竹苗已成長為綠蔭,

而這家由簡陋棚子搭起來的小店,卻始終如一地開了20年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這家店比我想象得到的蒼蠅館子模樣還更加破舊,沒有明顯的門面,只有一個簡簡單單的字牌,貼在斑駁的土磚牆上。

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如果不是當地人,可能真的要找吐血。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店面不大,僅僅是一條狹窄的過道,只能擺四張桌子,

石板桌表面貼著紅白瓷磚,部分瓷磚已經有些脫落。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幾把電扇轉動出徐徐的風,加上一桌一凳一碗麵,

客人們便心滿意足地享受著慢慢時光裡的美味。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吃麵三部曲”

排隊打作料

姊妹面莊的點餐方式比較特別,

不同平時點好面就坐著等餐,而是自己先排隊去老闆娘那裡打作料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除了有蔥、姜、蒜、花生、芝麻醬等日常調味料,

還有秘製的臊子油、辣椒油、鹹菜,簡簡單單的幾種調料混合出濃郁的香辣味。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這家小面的精髓就在於這豬肥肉炒的豬油臊子,

隱藏在油下的是豐富的肉沫,

肉香撲鼻。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辣椒油是由多種辣椒混合秘製而成的

熱油翻炒後彷彿打通了辣椒的任督二脈,多遠都能聞到一股麻辣的辛香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鹹菜是用的炒過的老芽菜,很香,豐富了鹹味的層次感。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加水挑面

打完作料就端到煮麵區擺好碗,排隊挑面,全程自助,倒也自在隨意,充滿了市井生活的氣息。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加的湯是簡單的白開水。老闆娘說以前也有熬過高湯,

可惜侷限於店面狹窄,僅能煮一鍋湯,不夠賣,摻水後味道又會不穩定,

後來就迴歸本質,慢慢在簡單與平凡中琢磨出美食之道,用九種作料和一勺白開水也能煮出一碗又一碗的美味。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拌麵

小面只分幹溜和湯麵,雖說只是一勺湯的區別,

作料配比也有些差異,可見在細節之處的用心。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麵條是用的普通鹼水面,吃起來口感較普通

快速攪拌,不然面變坨了就不好吃了。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但麵條比較,幹拌起來更加入味。幹溜雖然香辣味更足,但吃到最後會有點鹹

吃起來並沒有特別驚豔,就是普通麻辣小面的味道,根據我個人口味感覺有湯會更好一點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在臊子油的滋潤下,一碗麵條油亮發光,看得見的肉粒顆顆飽滿

與麵條完美契合,每一口都能吃到濃郁的豬油香氣,噴香麻辣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嬢嬢,麻煩加個蛋呀~”

“要得!”

我吃湯麵必點一顆蛋,煎得焦焦脆脆的煎蛋吸收了湯汁的鮮香麻辣,一口下去,便喚醒了味蕾。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只開到下午兩點”

老闆娘以前是鐵馬廠的員工,後來廠裡的效益不好,便在廠邊搭了個臨時棚子,和姐姐一起賣起了小面。

現在姐姐年紀大了不方便來店裡,侄女便過來幫忙。

從調味到煮麵的手藝,都是一家人在20年的時光裡慢慢琢磨出來的,

只開到下午兩點也不是噱頭,而是多年來的調休習慣。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一家樸素的小店,因為始終如一的用心,名氣越來越響,

也有人從外地慕名而來想拜師學藝,但七村姊妹麵館從未收過一名學徒,也不曾開過分店

隨著城市道路的改建,這樣一個簡陋的小店隨時會面臨拆遷

但老闆娘說:“只要這裡不拆,便會把這家麵館一直開下去。

這一碗小面,最簡單,也最真實,這便是重慶小面最初的模樣。

爛棚棚下只開半天的小麵館,20年只賣一種面

拔草指南

1.店面十分簡陋,介意環境的就不要去了;

2.只營業到下午兩點,注意安排到店時間;

3.店裡只賣小面,口味簡單,不至於為了這一碗小面專程去一趟,但路過楊家坪的話,順便去吃吃也是一種情懷。

地址:楊家坪七村公交站背後,鐵馬廠對面

營業時間:週一到週日5:30—14:00

人均:6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