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技術:一招解決圓表面打孔難題

簡介

軸套類工件在其軸向端面的同一或多個圓周上密集分佈大量的細長孔,因避免造 成細長孔偏斜甚至兩孔相通,一般不能在普通鑽床或鏜床上加工。

機械加工技術:一招解決圓表面打孔難題

目前,鑽密集細長 孔方法多采用槍鑽加工,槍鑽的細長鑽頭在旋轉軸向方向的進給運動,本次加工完畢後,將 鑽頭從工件的孔中反向退出,然後加工該工件圓周上的另外的孔,由於鑽頭的軸向位置是 不能變動的,因此,只能將工件進行轉動重新定位,才能對下該工件圓周上的下一個孔進行 加工。

目前採用的方法是,當鑽完一個孔後,需要鑽該工件圓周上的下一個孔時,通過行 車將工件吊起,通過旋轉一個角度來找正需要加工孔的位置,這種操作不僅難度大,而且很 費時費力。

機械加工技術:一招解決圓表面打孔難題

工件圓周上多孔加工的工裝

機械加工技術:一招解決圓表面打孔難題


由支撐臺 1、壓緊裝置、至 少四個對工件進行分度的轉動分度裝置以及安裝在支撐臺上的行走機構組成,下面分別對 每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 1 和圖 2,壓緊裝置設置於支撐臺 1 的檯面上。壓緊裝置包括第一螺桿 2、 第二螺桿 3、壓板 4、上夾緊螺母 5、下夾緊螺母 6 以及壓緊螺母 7。第一螺桿 2 和第二螺桿3 的一端分別固定在支撐臺 1 上,壓板 4 上設有兩個通孔,壓板 4 套在第一螺桿 2 和第二螺 杆 3 上,上夾緊螺母 5 和下夾緊螺母 6 分別與第一螺桿 2 螺紋連接,壓板 4 被夾持於上夾緊 螺母 5 和下夾緊螺母 6 之間。

機械加工技術:一招解決圓表面打孔難題

壓緊螺母 7 與第二螺桿螺紋連接,壓緊螺母與壓板 4 的 上端面緊靠。本部分的工作過程是 :通過調整上夾緊螺母 5、下夾緊螺母 6 以及壓緊螺母 7, 對壓板的位置進行調節,從而實現壓板的端部對被加工工件壓緊。壓緊裝置還可以為以下結構(這種結構 在圖中未示出):其包括支架、氣缸以及壓板,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支架上,氣缸的活塞桿與壓 板連接,壓板的形狀為弧形,以便於與工件的圓周面進行接觸。這種壓緊裝置的工作過程 為 :通過控制氣缸,使活塞桿帶動壓板上下運動,從而對工件壓緊。圖 1 和圖 2,各個轉動分度裝置之間的連線形成一個矩形或平行四邊形,壓緊 裝置位於轉動分度裝置的連線形成的矩形或平行四邊形的一側。轉動分度裝置包括支撐體 8、軸 9 以及軸承 10,支撐體 8 的一端固定在支撐臺 1 的檯面上,支撐體 8 的另一端設有凹 槽,軸 9 的兩端固定在凹槽的側壁面上,軸承連接在軸上。本部分的工作過程為 :由於被加 工工件通過轉動分度裝置進行支撐,被加工工件與轉動分度裝置中的軸承 10 接觸,通過對 工件施加旋轉作用力,工件可以平穩旋轉,這樣就無需通過將工件起吊,來找正需要加工孔 的位置,並且通過這種支撐結構,可以將工件進行任意轉動,對加工孔的位置的找正既方便 又準確。轉動分度裝置,轉動分度裝置可以包括軸承以 及軸,在支撐臺的檯面上設有凹槽,軸的兩端固定在凹槽的側壁面上,軸承連接在軸上。轉動分度裝置還可以為一個鋼球,該鋼球的裝配方式為 :在支撐臺的檯面上設有球 面凹槽,鋼球過渡配合在球面凹槽中。由於鋼球在球面凹槽內可以自由轉動,因此,通過鋼 球的作用也能使工件的旋轉較為輕鬆。 參照圖 1,行走機構包括切換驅動裝置、滾動體裝置、壓塊、復位裝置,支撐臺上端面設有空腔 11,一個上端蓋 12 封蓋在空腔腔口,切換驅動裝置與上端蓋 12 連接。切換驅動裝置包括一個與上端蓋螺紋連接的手柄 13 以及驅動壓塊移動的推動 裝置,推動裝置上端與該手柄接觸。推動裝置包括壓板 14 以及連接於該壓板下端面的 推杆 15,其中壓板上端面與手柄 13 連接或接觸,推杆 15 下端與壓塊 17 連接或接觸。支撐 臺 1 下端面設有凹腔 18,支撐臺上還設有臺階孔 19,該臺階孔 19 的一端與所述空腔連通, 臺階孔的另一端與所述凹腔連通。壓塊 17 位於臺階孔中。

機械加工技術:一招解決圓表面打孔難題

滾動體裝置的下部裝配在 所述凹腔中,滾動體裝置的上部穿入臺階孔中與壓塊 17 連接。滾動體裝置包括支撐 體 20 以及設置於該支撐體上端面的連接軸 21,支撐體 20 下端面上設有滾動體 22。滾 動體 22 為鋼球,支撐體 20 由支撐塊 23、第一擋塊 24、第二擋塊組成,支撐塊 23 上設有第一 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支撐塊的下表面上設有供滾動體露出的開口,該開口與第二通孔連通, 第一擋塊 24 和第二擋塊上均設有呈弧形的半圓槽,支撐塊上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與 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上的弧形的半圓槽組一個呈跑道型的通道,滾動體 22 緊密地排 列在該通道內。這種支撐體與滾動體安裝後,可使滾動體 22 在通道內作循環式的滾動,避 免滾動體長久與地面接觸,有利於延長滾動體的使用壽命。復位裝置 16 套在滾動體裝 置的上部,復位裝置 16 的一端與壓塊抵靠,復位裝置的另一端與滾動體裝置抵靠,復位裝 置 16 為彈簧。

行走機構的工作過程是 :

當支撐臺 1 需要運動時,通過旋動手柄 13,推動 壓板 14、推杆 15、壓塊 17 以及滾動體裝置依次向下運動,最終使滾動體裝置的滾動體 22 與 地面保持接觸,在推力的作用下,加上滾動體的滾動方式,即可將支撐臺 1 推動。當支撐臺 不需運動時,通過轉動手柄13,在復位裝置16的回覆作用力下,壓塊17向上移動,通過推杆 15 推動壓板 14 向上移動,壓塊 17 向上移動的同時,連接軸 21 以及滾動體裝置也隨著壓塊 17 向上移動,這樣,滾動體退回到凹腔 18 內,不與地面進行接觸,通過支撐臺 1 下表面與地 面的摩擦力使支撐臺不會發生位移,如果摩擦力不夠大,則還可以通過螺釘將支撐臺固定 在地面上,確保支撐臺不會位移。通過行走機構可以使支撐臺通過滾動體裝置的滾動方式使其運動,這樣可 以根據需要來決定選擇具體的動作方式。由於利用滾動體來實現運動,其主要優點是其摩 擦力小、運動靈便,不易產生爬行現象,定位精度較高,摩擦較小,壽命長潤滑簡單,因此,當 對工件需要高精度定位時,可以切換到滾動體裝置的方式來運動,這樣有利於進一步地增 加對工件的定位精度。

機械加工技術:一招解決圓表面打孔難題

效果

輥套類零件可以在槍鑽機床上鑽沿圓周方向上的孔時,具 有方便地解決工件反覆旋轉定位,以及結構簡單的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