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对付特朗普的贸易战,以牙还牙不是上策!我们怎样应对!

针对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攻击,欧盟和中国都采用了传统的对策,也就是征收报复性关税,但这么做可能“自伤其身”。

2018对付特朗普的贸易战,以牙还牙不是上策!我们怎样应对!

对照

英文

收藏

更新于2018年7月18日 06:17 英国《金融时报》 艾伦•贝蒂

上周访问英国时,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干的一件大事就是冲淡人们对英美缔结双边贸易协议的希望,这提醒了大家,在贸易对话上,他是多么咄咄逼人且不可靠。他的一些威胁已成现实。他已经对众多国家实施了一轮钢铝关税,接着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提高了关税,现在又威胁要对汽车实行全面的限制,并升级与中国的关税战。

到目前为止,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EU)和中国都采用了传统的对策,也就是征收报复性关税。但他们这么做可能不久就会“自伤其身”。布鲁塞尔和北京方面都应认真考虑,干脆不要理会特朗普的愚蠢冒失行为,也不要掺和进去。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让-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称关税报复“愚蠢”,尽管这种愚蠢是必要的。这话有点尖刻。实际上,这并不比任何形式的贸易谈判更愚蠢。从政治经济角度出发,报复的作用是刺激对方国家有影响力的出口商进行游说,反对政府对内向型产业的保护,最好打击可以在国际市场轻易找到替代产品的对方消费品的进口,从而使本国经济不受影响。因此,就像贸易协议一样,相互的出口重商主义会促进更自由的贸易。

因此,欧盟对美国钢铝关税的报复主要沿用前几十年的做法,针对肯塔基州标志性产品波旁威士忌发起打击,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就来自该州。波旁威士忌有很大的出口市场,也有差别不太大的非美替代品,如爱尔兰威士忌或加拿大裸麦威士忌。而中国主要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这些产品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也是可以找到替代产品的,其种植者在美国组成了一个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游说团体。

可问题是,与前几任美国总统相比,特朗普似乎不太关心出口行业的游说团体,也并不在乎他在国会的所谓共和党同仁。不管怎么样,后者并没有拼死反对。特朗普对征收关税的政治宣传更多是一种围绕维护美国利益的情感诉求策略,而不是对销售和就业的恰当关切。坊间证据表明,他也许是对的。即使是一些直接受影响的企业的员工也继续支持他,他在共和党基层的支持率,就一位在任共和党总统来说,也是有史以来第二高的。

2018对付特朗普的贸易战,以牙还牙不是上策!我们怎样应对!

当然,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但认为特朗普过一段时间就会屈从于国内压力就未免太大胆了。标准的博弈论对像特朗普这种怪人无法做出确定的分析,他的反应机能似乎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变化。当然,到目前为止,欧盟和中国的报复似乎只让他更来劲。

若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有任何意义,那就是他似乎下决心让供应链回到美国国内,尤其是对汽车等行业来说,不管这么做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何种更广泛的损害。这位美国总统似乎真的相信,经济是一种零和游戏,而贸易平衡是关于盈利或亏损的损益表。(顺便提一下,这也意味着,试图通过达成一项多边协议落实特朗普所提议的汽车零关税也不太可能:一旦他意识到这意味着要废除美国对皮卡征收的25%关税,他肯定就不愿意了。)

与欧盟和中国的报复措施不同,特朗普对中国输美商品开出的第一张关税清单目标直指中间资本品,如汽车零部件和半导体,而不是消费品。只要汽车是在美国制造的,即使美国人被迫购买高价汽车,他似乎也相当无所谓。

遵循传统策略的话,问题就来了。如果欧盟和中国继续对美国每一轮关税都施以报复,它们能找到替代产品的消费品很快就会没了,并迟早被拖入同样的泥潭:对中间零部件展开打击、使本国工业丧失廉价原材料以及损害自身供应链。

渐渐地,除了波旁威士忌等具有地域色彩的产品外,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将在终端市场经过授权生产,而不是直接出口。例如,欧盟正在考虑向美国番茄酱征收关税。但如果布鲁塞尔想要打击美国番茄酱最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品牌,亨氏(Heinz),那就不走运了。卡夫亨氏(Kraft Heinz)表示其供应欧盟市场的番茄酱都是在欧洲生产的。

2018对付特朗普的贸易战,以牙还牙不是上策!我们怎样应对!

如果特朗普真的想让美国退出全球经济,其贸易伙伴也做不了什么来阻止他。相反,它们或许应该干脆尝试在其他地方建立供应链,利用一切它们能从美国获取的有用的投入品,并降低彼此之间的关税。例如,根据定于本周签署的欧盟—日本贸易协议,欧盟对日本摩托车的关税将在四年内从6%降至零。这样一来,在欧洲市场上,日本摩托车企业比起美国制造的哈雷戴维森将拥有一个持久的竞争优势,即使欧盟解除了将美国摩托车关税从6%提高到31%的报复性措施。

令人高兴的是,欧盟和中国——以各自的方式——似乎都认识到报复性关税的缺点,虽然目前二者的合作很有限。在针对潜在汽车关税制定初步报复策略时,布鲁塞尔处理得很谨慎,试图给自己留出很大余地,以筛选出不会影响欧盟企业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