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名校碩士啃老:你剪了孩子的翅膀,就別怪他不會飛翔

1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被重新刷了三觀。

今年48歲的大衛,從小就是學霸,同濟大學畢業,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這位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6年前回國,一直不肯工作,天天在家睡覺、玩遊戲。而他的媽媽丁阿婆已經82歲了,患有尿毒症,丁阿婆微薄的退休費,去掉每月醫療費,再養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但兒子死活不肯。

丁阿婆原打算起訴兒子,讓兒子出贍養費藉此逼迫兒子出去工作,可是律師的一席話讓丁阿婆倍感無奈,律師說:“就算勝訴,大衛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面對這樣的局面,丁阿婆悔不當初:“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丁阿婆抹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故事看到這裡真是讓人心酸和氣憤。但是氣憤過後,丁阿婆的那句“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讓每一個做父母的警醒。像丁阿婆這樣的父母還大有人在,捨不得孩子動手,看不得孩子吃苦,總想替孩子遮擋所有的風雨,結果把孩子養成了一個巨嬰,等到自己養不動的時候,才發現孩子早已經失去了生存能力,只能像寄生蟲一樣寄養在父母的身上。

有人問,為什麼中國式父母總是培養出白眼狼?

猶太媽媽沙拉寫的書《特別狠心特別愛》中有一段這樣的話:“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48歲名校碩士啃老:你剪了孩子的翅膀,就別怪他不會飛翔

2

還記得轟動教育界的魏永康事件麼?

17歲神童魏永康,在別人還沒有完成高中學習時,他就以優異成績考入中科院。按理說,如此成績優異的高材生,該是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卻不料,還沒有取得研究生學歷,就被學校勒令勸退。勸退的理由,讓人瞠目結舌——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他下雪天還穿著單衣、拖鞋在校園裡穿梭,從來不知道打掃衛生,臭襪子、髒衣服在寢室隨處可見,甚至連正常的和同學交流也無法做到。

有人比喻他是“學習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母親。

和很多爸媽想法一樣,魏永康的母親認為,孩子成績好,將來才有出息,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讓兒子插手。

當兒子被退學那一刻,怒氣衝衝的母親來到學校責令兒子:“這麼好的機會,你不爭氣,你不如去死好了!”

和這個海歸碩士一樣,魏永康也是被 “從小樣樣現成的”害了的。明明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如今卻又怪我不會飛翔。

48歲名校碩士啃老:你剪了孩子的翅膀,就別怪他不會飛翔

3

詩人於戈曾說:“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父母需要警醒的是,毫無原則地過度寵溺孩子,往往造成這些後果:

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從小就受“眾星捧月”式的呵護,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傾向”。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他只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自私自利,甚至還可能任性、脾氣暴躁、自理能力差等。當他踏入社會,弱點就暴露無遺,其人際關係必然一塌糊塗,學習、工作以及婚姻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耐受挫折性差

當家長事無鉅細地為孩子解決了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孩子心理上會產生“事事順心”的錯覺,對挫折沒有心理準備,缺乏堅強的意志。一旦遇到一點挫折,就想辦法逃避;或者做事往往有始無終;面對應付不了的大事件,可能還會產生過激行為。

性格驕橫乖張

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後果就是驕橫。由於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無理要求,孩子逐漸養成不懂感恩、不懂寬容的處事方式,且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又因一切有父母代為解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性格懦弱的一面顯現出來,經受不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旦離開溫室就必然被暴風雨摧毀。

健康狀況不良

孩子被寵溺過度還會導致對孩子身體的損害,要麼過於挑食,營養不良;要麼就是任性暴飲暴食,過於肥胖,兩者都是健康的大敵。由於懶惰,更不會去鍛鍊身體,於是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對今後一輩子的身體狀況都會有影響。

“溺愛”,其實就是父母打著對孩子的“愛”的旗幟,再根據自己的意願霸佔孩子的行為與內心。孩子像一把劍,閒置久了就會生鏽,失去原有的鋒芒,再愛孩子,也要讓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讓孩子經歷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在體驗中收穫成長,培養出適用一生的能力和素養,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