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學習丨響應與感悟:人民情懷的時代高峯

八闽学习丨响应与感悟: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導讀

八闽学习丨响应与感悟: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指導思想,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學習宣傳貫徹這一思想,不僅是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也是長期的根本政治任務。

八闽学习丨响应与感悟: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當前,福建全省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各行各業中興起“大學習”新熱潮,把學習宣傳貫徹新思想不斷引向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省落地生根。

“福建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推出新媒體專欄“八閩學習”。

八闽学习丨响应与感悟: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7月23日,《福建日報》第2版刊發了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陳增光署名文章《響應與感悟》。

八闽学习丨响应与感悟: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這篇《響應與感悟》。

◆ ◆ ◆ ◆ ◆

八闽学习丨响应与感悟: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響應與感悟

陳增光

八闽学习丨响应与感悟: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前一段時間,省委下發了《關於在全省進一步興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熱潮的通知》。近日,省委又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彙報會,于偉國書記強調,要持續興起“大學習”新熱潮,把學習宣傳貫徹新思想不斷引向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省落地生根。這是省委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福建實際,反映了全省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願望和迫切要求。作為老同志,我們要積極投入“大學習”熱潮中,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新思想的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帶著感情往深裡走,帶著問題往實裡走,帶著責任往心裡走,努力學得更好一點,悟得更深一點,收穫更多一點。結合當年工作經歷和學習的體會,談幾點認識。

第一,談一點感悟:人民情懷的時代高峰


在學習中,最大的感受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老百姓始終不渝的一腔深情和摯愛,最大的收穫是進一步加深了對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認識和敬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字字千鈞、擲地有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是使命擔當的深沉責任,傳遞的是暖暖的情意,表達的是真摯的為民情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一詞出現多達203次;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只有4000餘字,就有80多次提及“人民”;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有篇1000多字的文章《把心貼近人民》,提到“人民”竟達43次。“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這些響亮的聲音、動情的話語,不斷迴盪在神州大地每個角落,深深印刻在人民心坎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在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中,堅持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主體地位作用。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西北邊陲到雲貴鄉村,總書記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把最深的牽掛轉化為最大的擔當,為的是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每年春節來臨之際,總書記都會到貧困落後地區,到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慰問困難群眾和家庭,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困、促民生。總書記與老百姓一起圍坐,面對面、手牽手、心貼心,一起打餈粑、炸年糕、磨豆花的場景,都留在了我們每個人的腦海裡。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閩東的生動實踐,我們記憶猶新。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總書記就強調“以百姓之心為心”,“做人民公僕,為人民辦實事”。當年總書記帶領地委班子堅決反腐倡廉、嚴懲違法亂紀、大力整頓幹部違紀違法建私房,為各級領導幹部樹立了為官做人、為民擔當的標杆。針對有幹部提出清房問題牽涉面太大和怕得罪人等錯誤認識,總書記斬釘截鐵地指出,“你們是願意得罪兩三千名的幹部,還是閩東二百七十萬的人民?”總書記把堅持群眾路線看作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大力培育“把心貼近人民”的工作作風,大力倡導和推行幹部“四下基層”工作制度,經常深入一線調研,破解發展難題,增進民生福祉:頂著嚴寒上週寧縣、冒著酷暑去下黨鄉,不怕嵛山島的颱風暴雨,不畏仙山牧場山高路險,進老區、訪畲村,登上連家船、察看茅草房,一頂草帽、一條毛巾、一雙解放鞋走家串戶與群眾拉家常,扛起鋤頭、擼起袖子、踏進臭水溝與幹部群眾一起修水渠……這些感人至深、蕩氣迴腸的故事,至今還在閩東人民之間傳誦。


八閩學習丨響應與感悟:人民情懷的時代高峰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深切愛戴。這種為民情懷和使命擔當,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座時代的高峰、一面精神的旗幟。我們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親民為民愛民的崇高風範,大力弘揚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更加自覺地把群眾路線體現在為民辦實事好事的具體行動中。


第二,談一點思考:必須找準找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結合點


習近平扶貧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這一思想,來源於總書記數十年來從農村到縣、市、省、中央一心為民的扶貧情結,一以貫之的扶貧實踐。在主政閩東時期,圍繞閩東如何擺脫貧困,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等扶貧理念,指導閩東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並造就福建迎來了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目標的大好態勢。


當前,扶貧開發已經進入攻堅期、決勝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鄉村振興要求推動產業振興,這離不開現代農業、鄉村工業以及第三產業的拉動。脫貧攻堅,從輸血變造血,同樣也離不開產業振興。鄉村振興要求推動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特別還要求推動村級組織建設振興。脫貧攻堅也是如此,只有打造千萬個堅強的村級黨組織,培養千百萬優秀基層幹部,脫貧攻堅才有可靠保證。可以說,鄉村振興與精準脫貧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關鍵是找好結合點、打好組合拳。


八閩學習丨響應與感悟:人民情懷的時代高峰

學習貫徹新思想,貴在聯繫思想工作實際,針對當下的工作找方向、找出路、找方法。近年來,省委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明顯成效,創造了許多寶貴經驗,一些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省扶貧基金會、省扶貧開發協會(以下簡稱省扶貧“兩會”)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指導下,各項工作承前啟後、開拓創新,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發揮了獨特作用。我們在調研和工作中發現,在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開發結合上,我省已經有一些成功典型。就寧德而言,有黨建促脫貧振興新農村的福鼎市硤門畲族鄉柏洋村,有“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赤溪村,壽寧縣下黨鄉,還有省扶貧“兩會”幫扶的屏南小梨村、蕉城區八斗村、周寧縣首章村等。它們都走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路子,取得顯著成績。當前,就是要大力宣傳這些地方的經驗,引領更多典型成群、連片,儘快實現全面小康,為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助推鼓呼,這樣我們社會幫扶工作就能幫到實處、扶到根本上。


第三,談一點願望:大力弘揚滴水穿石精神,為脫貧攻堅添磚加瓦


閩東扶貧的生動實踐和累累碩果,既屬於閩東歷史,也將載入中國史冊,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扶貧思想的科學性和實踐偉力,充分彰顯了“滴水穿石”精神的巨大力量。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網演播室與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時高度評價赤溪村多年來扶貧成果,指出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你們的實踐印證了現在的扶貧方針,就是扶貧工作要因地制宜,精準發力。今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一張藍圖繪到底,三十年鑄一劍成》,文中說:“閩東的三十年曆程,證明的是思想、傳遞的是力量、增添的是信心、提供的是歷史眼光。”讀著這篇文章,我們感到無比親切和激動,感到備受鼓舞和教育。因為,我們許多老同志都是閩東扶貧脫貧的親歷者,也是見證人。


八閩學習丨響應與感悟:人民情懷的時代高峰

我們當年入黨,幹革命、做工作的初心是永遠緊跟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退休後,我們這批老同志到省扶貧“兩會”奉獻餘熱,初心是弘揚踐行滴水穿石精神,為全國、全省的脫貧攻堅,凝聚社會力量,為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添磚加瓦。我們奔走貧困鄉村、尋方問計,四處籌集資金,為不掉一戶一人而努力;我們精心策劃,創辦刊物《滴水緣》,都是為了踐行這一初心。經過實踐,我們的收穫不僅在幫扶上取得了一定實效,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加深了對滴水穿石精神、對習近平扶貧思想的深刻內涵、深遠意義的認識和理解。

滴水情深,傳承弘揚。我們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堅持弘揚、踐行滴水穿石精神,學習新思想,奉獻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激發熱情、繼續前行,為新思想在八閩大地落地生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一份光和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