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聽過關於生死的,最通透的解答

不知不覺地,人就老了。人老了,首先是形貌上有了變化,變得不那麼可愛了。而其實質是,體質上有了變化,變得不那麼健壯了。這是不能不承認的。若不承認這一點,以為一切還如年輕時一樣,那在待人接物上就會出問題,例如不迴避一些不宜參加的一些場合,等等。

而在行動上更會產生問題——老人有老人的身體條件,一般說來節奏應當放慢,急不得。應該適當地改變年輕時期地動作習慣,例如負重、下蹲等,不能過急過猛,要根據自己的體力行事。我在這方面就有過教訓。

以上說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以為更為重要的一方面是與上述反向的,就是不能老想著自己老了,更不能老把這掛在嘴巴上。不要想這些,一切如同往常,做應當做的事,就應當說的話。這就是,心態要絕對年輕。要是人老了,心也老了,那才是真的老了。

我見一些同輩人,甚至比我歲數小很多的人,他老覺得自己老了,想著想著,步履就蹣跚起來,思維就遲鈍起來,衰老得很快。都說老年人要樂觀,這話好像說了等於沒說,但我卻認為是很重要的。

對老年人心理上最直接的威脅,是死亡。死亡是日近一日地逼近你,使你不能不心生恐懼,以為來日無多,於是手忙腳亂,弄得身心俱衰。

其實,死亡是上帝平等賜給所有人的,上自帝王權貴,下至平民百姓,大家機會均等,有什麼可畏懼的!

王瑤先生講:“不想死,不等死,不怕死。”這裡邊有樸素的哲理。不想死,就是現在流行的“活著的感覺真好”不等死,就是我說的“該做什麼,該說什麼,一切照樣”;不怕死,就是“人人如此,怕也無用”。有了這三條,思想就會大解放。明知前面是終點,但行走就是一切。等到實在走不動了,那就停下來。

只要我們在行走,就快樂著,享受生命的每一天。我相信我這種生死觀並不淺薄。我的人生哲學是整體上的悲觀主義,局部上的樂觀主義。悲觀是絕對的,而樂觀則是相對的。

我曾鄭重地說過:“人生到底是一個悲劇。”此話現在還不想修改。人來到世間,無憂無慮的童年轉瞬即逝,此後上學,是投入了一個大競爭。人生途中充滿了壓力和艱險。有的人經歷過種種磨難,穿越過人生諸多的憂患,能夠戰勝那一切險阻,並最終到達自己的目標,這是一種成功的人生境界。

而這樣的境界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的,只有少數人或極少數人在這種艱難的競走中走到了前面。

話說回來,即使是那些幸運的到達者,當他們功成名就之日,多半也人己中年,人生開始走下坡路了。我這裡講的只是學業和事業上的競爭,沒有說天災和人禍,沒有說病苦和貧窮,沒有說突如其來的天崩地裂。

人生擁有的純粹的快樂,只在超短的童年的一瞬間,這能不讓人慨嘆嗎?人生究竟是苦多還是樂多?我的局部的樂觀是建立在整體的悲歡之上的,所以我並不膚淺。

但是我到底還是樂觀主義者。我主張以快樂的態度對待人生的一切苦難。我的主張就是認真每一天,快樂每一天,享受每一天,也美麗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