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治理扬尘不力?小心上“黑名单”!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这是歌曲里的美好故事。

可在现实中,当沙尘遇到了任性的风,令人烦恼的事情就开始了。

污染空气、影响健康、干扰心情……提起它俩,人们摇头。而建筑工地扬尘,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一大“杀手”。

工地治理扬尘不力?小心上“黑名单”!

为此,新郑市对待建筑工地扬尘,一直坚持不懈,还出台了“黑名单”制!让我们来看看吧!

近日,新郑市住建局组织市区房建工地建设、施工、监理负责人召开新郑市建筑工地双迎攻坚暨扬尘治理工作加压推进会,动员全市建筑行业全力打好双迎攻坚暨扬尘治理攻坚战。

工地治理扬尘不力?小心上“黑名单”!

会议传达《新郑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暨双迎攻坚综合评比活动的通知》,按照相关标准,对新郑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和“双迎攻坚”综合整治工作每两周进行一次评比,以现场评比人员打分情况和上级督查暗访情况为依据,各评出三个“好、差工地”。

看好了,要评出“好工地”“差工地”。注意啦,“差工地”会有以下“待遇”:

第一次被评为“差工地”的,进行全市通报和行政处罚,要求工地立即整改并停工一周。连续两次被评为“差工地”的,暂停在新郑市的招投标资格,将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一并列入郑州市建设行业管理“黑名单”并上网公布。

那么,这个评比活动是怎样开展的呢?下面的内容会让您更明了!

工地治理扬尘不力?小心上“黑名单”!

为全面整治工地施工环境,提高建筑工地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水平,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双迎攻坚”工作,决定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暨双迎攻坚综合评比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比范围

新郑市炎黄大道以北、107国道以东、新村大道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区域内在建房建工程。(其他区域根据情况实时开展评比。)

二、评比时间

自即日起开始,每两周进行评比一次。

三、评比标准

(一)建设工程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标准

1.施工现场必须在出入口处设置环境保护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使用要求公示牌、扬尘污染防治“三员”现场管理公示牌,标明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责任人及环保监督电话等。

2.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地点、规模、施工周期和区域文化,设置与周边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的实体砖砌围墙(市政工程可使用型钢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墙体上方应设置景观灯,达到整体、统一、美化、亮化。施工现场围挡(墙)外地面,应采取相应的硬化或绿化措施,确保干净、整洁、卫生,无扬尘和垃圾污染。

3.在建主体外侧必须使用合格阻燃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安全网应保持整齐、牢固、无破损,严禁从空中抛撒废弃物。

4.施工现场应保持场容场貌整洁,场区大门口及主要道路、加工区必须做成混凝土地面,并满足车辆行驶要求。场区起尘部位应采用硬化、绿化措施,现场地面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泥土和扬尘。施工现场围墙(挡)、塔吊、楼层外立面、绿化地面、场区起尘部位和道路两侧应设置自动喷淋装置。

5.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及以上施工工地、长度200米以上市政、公路和中型以上水利枢纽工程、拆迁工程,施工现场应安装远程视频和PM10监控设备,接入市级单位远程监控中心,并与住建局联网。

6.大门应根据工程地点、特点、规模、施工周期及所处地域,以及本企业文化,设置工地大门,工地大门应采用金属门扇,且净宽不小于5m;工地出入口大门应设置灯箱式门头,箱内设置灯光,门头应有企业形象标识和承建工程名称。

7.施工现场合理设置出入口,采取混凝土硬化。出入口应设置固定式车辆自动清洗设备,设置冲洗槽和沉淀池,保持排水通畅,污水未经处理不得进入城市管网。明确专人负责冲洗车辆,确保出场的垃圾、土石方、物料及大型运输车辆100%清理干净,不得将泥土带出现场。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要推广采用标准化、定型化和工具化的车辆自动冲洗设施。

8.施工现场应砌筑密闭式建筑垃圾堆放池,墙体应坚固。建筑垃圾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日产日清。

9.渣土、混凝土及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运输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严禁使用“黑渣土车”。采取密闭运输,车身应保持整洁,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扬、洒落、流溢,严禁抛扔或随意倾倒,保证运输途中不污染城市道路和环境,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严禁进场进行装运作业。

10.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规模配置专职保洁人员并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或雾化降尘措施,负责工地各区域内保洁,清扫前应洒水,避免扬尘污染,并对工地出入口两侧各100米路面实行“三包”(包干净、包秩序、包美化),确保扬尘不出院、路面不见土、车辆不带泥、周边不起尘。保洁员应每天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喷淋洒水降尘,扬尘严重时应增加洒水次数。

11.施工现场严禁熔融沥青、焚烧塑料、垃圾等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不得使用煤、碳、木料等污染严重的燃料。

12.施工单位要制定施工及车辆运输保通措施,建筑材料及垃圾严禁在场外堆放且不得占压人行道和城市道路,出入口设置应尽量避开主干道,周围应采用反光标志,确保夜间行人、车辆安全。施工期间应派专人负责出入口及周边道路的值守、警戒、指挥和畅通工作。

13.加强对燃柴油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的管控,施工现场严禁国二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严禁使用劣质油。

14.施工工地必须经扬尘治理开复工验收合格,并将工程开复工验收报告向辖区施工扬尘治理部门备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15.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三员”现场管理人员到岗工作,并做出工作记录。

(二)建筑工地“双迎攻坚”综合整治标准

1.爱卫组织健全,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人员,工作正常开展。

2.各项卫生制度建立,包括:卫生大扫除制度、垃圾收集管理制度、“除四害”工作制度、门店卫生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其它卫生制度等。

3.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

4.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5.场所内设置大小适宜的健康教育栏,内容及时更新,有人劝阻吸烟等。

6.利用多种形式,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疾病预防、营养卫生、烟草危害等健康教育。

7.健康教育工作有记录,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包括活动通知、讲座教案、活动照片、专栏图片、宣传资料实物等)。

8.厨房、餐厅按标准设置,房间门窗完好,配备纱门、纱窗等防蝇设施。垃圾箱(桶)密闭,垃圾日产日清,内里无残留陈旧垃圾,不得孳生蝇蛆、蝇蛹及蟑螂,周边无鼠洞等鼠迹。

9.合理设置病媒生物防治机制,定期消杀,“四害”密度不超标。

10.新(改、扩)建工程(建筑工地、待建工地)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环境保护牌,标明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责任人及环保监督电话等。

11.施工现场应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并设专人负责,清扫前应洒水,避免扬尘污染。每天洒水1-2次,扬尘严重时应增加洒水次数。确保干净、整洁、卫生,无扬尘和垃圾污染

12.施工现场严禁熔融沥青、焚烧塑料、垃圾等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不得使用煤、碳、木料等污染严重的燃料。

13.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不得进行施工作业,并对施工现场采取覆盖、洒水等降尘措施。

14.出入口道路硬化,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明确专人负责冲洗车辆,确保出场的运输车辆100%清理干净,不得带泥上路。设置冲洗槽和沉淀池,保持排水通畅,污水未经处理不得进入城市管网。

15.施工现场必须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稳固、整齐、美观的围挡(墙),主干道围挡(墙)高度不低于2.5米次干道围挡(墙)高度不低于1.8米。围挡(墙)间无缝隙,底部设置防溢座,顶端设置压顶。

16.主体外侧必须使用合格阻燃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安全网应保持整齐、牢固、无破损,严禁从空中抛撒废弃物。

17.施工现场应砌筑垃圾堆放池,墙体应坚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日产日清。

18.施工现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沙浆。水泥、石灰粉等建筑材料应存放在库房内或者严密遮盖。沙、石、土方等散体材料应集中堆放且覆盖。场内装卸、搬倒物料应遮盖、封闭或洒水,不得凌空抛掷、抛撒。

19.渣土及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办理相关手续或委托具有垃圾运输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采取密闭运输,车身应保持整洁,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扬、洒落、流溢,严禁抛扔或随意倾倒,保证运输途中不污染城市道路和环境,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严禁进场进行装运作业。

20.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设置相应人数的专职保洁人员,负责工地内的环境卫生。对于影响范围大的工程,可视情况扩大施工单位的保洁责任。

主编:李明 | 副主编:刘丽敏

工地治理扬尘不力?小心上“黑名单”!

新闻中心融媒体记者 昊涵 通讯员 侯冬冬

编 辑 :刘玉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