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爲什麼越來越難銷售了?

茶葉為什麼越來越難銷售了?

圖1

天福茗茶(06868.HK)和謝裕大(430370.OC)這些上市茶企的業績下滑趨勢明顯,進一步證實茶葉作為農特產品難賣的現實。

天福茗茶的總營收從2014年的16.89億元跌到去年的15億元,淨利潤幾乎腰斬,可以說日子並不好過;謝裕大是第一家在內地上市的茶企,營收微降,但是去年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37%。

實體店關店、暫停業務的茶企也不在少數。雖然不少茶企新增了電商業務,收效也不一定好。

論其原因,一方面,源頭茶葉原料以及人工採摘、加工成本陡增,有的茶區幾乎每年都漲,茶企要保住10%的合理利潤,必須漲價,可是到了終端的門店,涉及房租、物流等開支,要保住合理利潤自然要將這個負擔轉嫁給客戶。

就算是目前火爆的小罐茶,淨利潤其實也沒有多少。

茶葉為什麼越來越難銷售了?

圖2

就不少門店或者茶企推出的線上業務來說,不可能在短期內對業績形成很大的貢獻,互聯網紅利早已過去,獲客成本高昂,搞電商只能說是增加一種售賣方式而已。

再從茶葉消費心理來看,茶葉從來都排在柴米油鹽醬醋的後面,不算生活必需品,目前喝茶的一般是覺得喝茶是一種身份象徵或生活方式而已,每日必須喝茶的茶油子不一定能撐起店裡的生意,一般老茶客只會選平價實惠但對於店家來說利潤微乎其微的茶葉,因為得保住客戶不流失。

所以,不少茶葉店包括天福的店裡以售賣茶點、茶具等附加產品來增加營收,但總體改變不了茶葉難賣的格局。

傳統茶葉銷售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要麼硬撐,要麼轉行,不過,雷軍去年投資線下茶店,應該也是線上+線下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